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总结(2)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总结(2)

第三章、内存管理
1、背景:更好的支持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提高系统性能
2、功能:
a、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b、存储的保护和共享:保证各道作业在各自的存储空间内运行,互不干扰。
c、地址转换: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中的逻辑地址与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不可能一致,因此存储管理必须提供地址变换功能,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d、内存扩充:利用虚拟存储技术或自动覆盖技术,从逻辑上扩充内存。
3、用户程序的主要处理阶段
1). 编辑阶段:创建源文件
2). 编译阶段:由编译程序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目标模块,生成目标文件
3). 链接阶段: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及所需的库函数链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生成可执行文件
4). 装入阶段: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运行。
5). 运行阶段:得到结果
4、概念
程序的装入:绝对装入、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
程序的链接:静态链接、装入时链接、运行时链接
地址空间:逻辑地址空间、物理地址空间
5、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a、单一连续分配:分配到内存固定的区域
b、固定分区分配:分配到内存不同的固定区域,分区可以相等可以不等
c、动态分区分配:
1、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按照程序的需要进行动态的划分
2、动态分区的分配策略算法
1、首次适应: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分配内存时顺序查找,找到大小能满足要求的第一个空闲分区。
2、最佳适应:空闲分区按容量递增的方式形成分区链,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
3、最坏适应:空闲分区以容量递减的次序链接。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即挑选出最大的分区。
4、邻近适应: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不同之处是,分配内存时从上次查找结束的位置开始继续查找。

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基本分页式存储管理、基本分段式存储管理、段页式

5、内存扩充
(一)、覆盖(同一程序或进程中)
(二)、交换(不同进程/作业之间进行)
虚拟内存
1、背景:在逻辑上扩充内存
2、组成部分:页表机制、中断机制、地址变换机制、内存与外存
页面淘汰(置换)算法:
a、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置换)算法(FIFO):淘汰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3个内存块都为空,3次缺页中断)
注:对于FIFO页面淘汰算法,有时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可用内存块数,它的缺页次数反而上升,通常称为异常现象
最近最久未用页面淘汰(置换)算法(LRU):总是把最长时间未被访问过的页面淘汰出去(需要寄存器和栈)
最近最少用页面淘汰(置换)算法(clock):总是把当前使用的最少的页面淘汰出去
最优(最佳)页面淘汰(置换)算法(OPT):把以后不再使用的或最长时间内不会用到的页面淘汰出去(理论上,不会实现)
注:页面淘汰是由缺页中断引起的,但缺页中断不一定引起页面淘汰

第四章 文件系统
1、概念:
文件:是以计算机硬盘为载体的存储在计算机上的信息集合
文件系统:就是操作系统中负责操纵和管理文件的一整套设施,它实现文件的共享和保护,方便用户“按名存取”。
功能:文件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空间管理、文件共享和保护、提供方便的接口。
2、文件的逻辑结构:
无结构文件(即流式文件)
有结构文件(记录式文件):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
3、目录和目录结构
文件控制块:在文件系统内部给每个文件惟一地设置一个文件控制块,它用于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与文件一一对应。
目录结构:单级目录、二级目录、树形目录、图形目录
4、文件实现:
文件分配方式: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配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1)空闲表法、2)空闲链表法、3)位示图法
5、磁盘管理
磁盘地址结构:柱面号、盘面号、扇面号
磁盘调度算法:先到先服务算法(FCFS)、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SSTF)、扫描算法和LOOK算法、循环扫描算法和循环LOOK算法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目标:使用方便、与设备无关、效率高、管理统一。
2、I/O设备:
分类:存储设备或输入输出设备、块设备或字符设备、低速中速高速设备
I/O控制方式:
①程序直接控制方式:这种方式也可以称为查询方式,cpu不断地去查询设备控制器是否将数据放到了数据存储器中,或者从数据存储器存到设备中,当完成I/O时CPU才能去干别的事。
②中断方式:这种方式当cpu发出指令后就可以去干别的事,当设备控制器把数据存在数据存储器后,向cpu发出中断请求,然后cpu再来处理这部分数据。
③DMA方式:虽然中断方式提高了cpu的利用率,但是数据寄存器有限,中断是以字节单位进行中断,也就是说读取或存储一个字节后就需要进行中断,那么其实cpu的利用率还是很低的,所以就诞生了DMA方式,这种方式由DMA控制器直接将设备中的数据以数据块为单位直接传输到内存中,当传输结束后才向cpu发起中断。
④I/O通道控制方式:DMA虽然大大地提升了cpu的利用率,但是DMA只能传输一个连续的数据块。所以引入了I/O通道的控制方式,I/O通道控制方式可以传输不连续的数据块,减少了cpu干预。cpu通过对I/O通道发出指令,然后让I/O通道自己工作,等数据传输完才向cpu发起中断。
3、引入缓冲的目的和缓冲区的设置方式
引入缓冲区的目的:

  1. 缓和CPU与外设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 提高CPU与外设之间的并行性
  3. 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
    缓冲区的设置方式:
  4. 单缓冲:当数据到达率与离去率相差很大时,可采用单缓冲方式。
  5. 双缓冲:当信息输入和输出率相同(或相差不大)时,可利用双缓冲区,实现两者的并行。
  6. 多缓冲:对于阵发性的输入、输出,为了解决速度不匹配问题,可以设立多个缓冲区。
    4、常用设备分配技术
    根据设备的使用性质:
  7. 独占设备:不能共享的设备,即:在一段时间内,该设备只允许一个进程独占。如打印机。
  8. 共享设备:可由若干个进程同时共享的设备。如磁盘机。
  9. 虚拟设备:是利用某种技术把独占设备改造成可由多个进程共享的设备。
    针对三种设备采用三种分配技术:
  10. 独占分配技术:不能共享的设备,即:在一段时间内,该设备只允许一个进程独占。如打印机。
  11. 共享设备:可由若干个进程同时共享的设备。如磁盘机。
  12. 虚拟设备:是利用某种技术把独占设备改造成可由多个进程共享的设备。
    针对三种设备采用三种分配技术:
  13. 独占分配技术:是把独占设备固定地分配给一个进程,直至该进程完成I/O操作并释放它为止。
  14. 共享分配技术:通常适用于高速、大容量的直接存取存储设备。由多个进程共享一台设备,每个进程只用其中的一部分。
  15. 虚拟分配技术:利用共享设备去模拟独占设备,从而使独占设备成为可共享的、快速I/O的设备。实现虚拟分配的最有名的技术是SPOOLing技术,也称作
    假脱机操作。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