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国产操作系统都基于 Linux?
同学们,今天咱聊点“硬核”的话题:为什么几乎所有国产操作系统都基于 Linux?
老韩知道,有些同学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觉得“国产操作系统”这事儿跟自己没啥关系。错!大错特错!这个话题和咱每个码农,甚至整个IT行业都息息相关。
你可能听过这些国产操作系统:麒麟、统信、深度、openEuler……基本都是基于 Linux 开发的。甚至有些人开始调侃:“国产操作系统=改个 Linux 换个壳?”这话虽然有点扎心,但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为啥国产操作系统总是离不开 Linux 这个“亲爹”?
今天老韩就从技术、现实、历史几方面,给你唠清楚这个问题。看完你就明白,不是国产操作系统不争气,而是 Linux 太香,咱真离不开它!
Linux 是什么?为啥它能当国产 OS 的“亲爹”?
先给不熟悉 Linux 的同学扫个盲。Linux 是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内核,最初由 Linus Torvalds 大神在1991年开发。从那以后,它就像一颗编程界的蒲公英种子,被开源社区传播得满世界都是。
说得直白点,Linux 就是操作系统的“发动机”,那些基于 Linux 的国产系统,比如统信、麒麟,只是在 Linux 的内核基础上装了更多东西,换了个车壳,再加了点“专属涂装”。
为啥国产操作系统都爱用 Linux 当亲爹?原因其实很简单——它真的太适合作为基础了!
第一,Linux 是开源的
开源意味着啥?就是说它的源码是公开的,谁都可以拿来改,拿来用,还不用交版权费!
相比之下,你看 Windows、macOS 的源码人家是会给你看的吗?别想了,微软和苹果守着那玩意儿跟守传家宝似的,别说用它们的源码造系统了,连逆向研究都会被告到破产。
而 Linux 就不一样了。开源社区的大佬们敞开了怀抱,告诉你:“拿去用吧,我不要钱!” 这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开发来说,绝对是一道天大的光。
第二,Linux 强到没对手
老韩一直说,选技术要看底层功力,而 Linux 的底层强到没对手。
• 稳定性:Linux 内核被验证了几十年,已经成了稳定的代名词。无论是服务器、大型机还是嵌入式设备,用它当基础,根本不需要担心随随便便崩溃。
• 灵活性:Linux 的代码几乎覆盖了从手机到超级计算机的各种场景,适配性强得吓人。你想改成啥样都行,企业系统、个人桌面、物联网设备,随便玩。
• 安全性:Linux 的安全机制极其强大,尤其是开源带来的透明性,让全世界的开发者都能帮你找漏洞。国产系统想要高安全级别,Linux 简直是现成的解决方案。
第三,Linux 已经是生态王者
做操作系统最难的,不是写代码,而是搞生态!别忘了,操作系统不是单纯的技术活,更是一场“生态战”。你得让开发者愿意给你写应用,硬件厂商愿意支持你的驱动,用户愿意用你的软件。
而 Linux 的生态早就铺满全球了!它有丰富的开源库、驱动支持,还有无数开发者为它提供免费贡献。国产操作系统如果不用 Linux,重新搞一套内核,光是建立生态就得耗费几十年,而且还不一定成。
举个例子,国内很多大厂,比如华为的 openEuler、阿里的云原生操作系统,也都是基于 Linux 来做的。为啥?因为用 Linux,可以直接接入全球生态,用现成的东西,事半功倍。
那为啥不用自己写一套全新的内核?
很多同学可能会问:“既然咱这么需要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为啥不干脆从零开始写一套全新的内核?总不能老是用人家的东西吧!”
老韩告诉你,写一套全新的内核,技术难度堪比登月。不是咱不想,而是目前咱还没这个资本,具体来说有三个原因:
技术门槛高到吓人
写内核是啥概念?这可是操作系统的“灵魂”。你得懂硬件驱动、内存管理、线程调度、文件系统……这每一样都得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写一套能用的内核很难,写一套能商用的内核更是难上加难。
别以为老韩吓唬你,微软的 Windows 内核、苹果的 Darwin 内核,那都是顶尖团队用了几十年打磨出来的。咱们国内虽然也有团队在尝试,比如“龙芯”的 Loongnix,但真要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本高,投入回报不成正比
再一个问题是,写一套内核需要巨大的投入,但能不能收回成本完全是未知数。
别忘了,操作系统只是“工具”,用户更关心的是上面的软件。你写了个全新的内核,但没人给你写驱动、开发应用,最后用户一看:“啥都跑不起来啊!”那谁会用?
而用 Linux 就不一样了,你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既省成本,又能快速吸引开发者来支持。这对国产操作系统来说,真的是无脑选择。
安全和自主并不冲突
还有人担心:“用 Linux 会不会不安全?”
老韩可以明确告诉你,安全问题关键不在于用啥,而在于你怎么用。Linux 的开源属性让它更加透明,你可以完全掌控源码,甚至对内核做深度定制,把关键模块换成自己的实现。
实际上,国内的很多国产操作系统,比如银河麒麟,就已经在 Linux 基础上做了大量安全增强,比如更严格的访问控制、更安全的权限管理。所以说,用 Linux 完全不影响咱们的自主研发。
用 Linux 起步,但不能永远依赖
同学们,话说到这,老韩得提醒一句:基于 Linux 起步没问题,但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它。
Linux 再好,它也是别人造的,我们只是站在开源的好处上起步。如果未来咱们的国产系统想要真正称得上“完全自主”,还是得从“依赖”转向“突破”。目前咱们已经在一些领域有了不错的进展,比如:
• 优化定制:很多国产操作系统已经把 Linux 内核深度定制化,比如华为的 openEuler 针对云计算场景做了大量优化。
• 自研尝试:一些团队开始尝试从头开发新的内核,比如中科院在研究的“明核”,虽然还很初级,但也算是一个希望。
• 推动标准:国产操作系统不仅要用现有的技术,还得在国际标准上争取话语权。参与国际开源社区的建设,才能真正融入全球生态。
写在最后:国产操作系统的路,才刚刚开始
同学们,国产操作系统用 Linux 起步,是现实的选择,也是理性的选择。它既帮我们省下了时间,又让我们站在全球生态中快速追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该满足于“拿来主义”。
老韩相信,随着技术的积累,未来国产操作系统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也许有一天,当我们聊起“麒麟”“统信”这些名字时,不再是“基于 Linux 的某某系统”,而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存在。
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代代开发者的努力。同学们,搞技术是场马拉松,不是一场百米冲刺。只要咱们一直在跑,总有一天会跑到终点。
今天的干货就到这儿,评论区聊聊你对国产操作系统的看法,老韩看到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