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夜肝完这篇长文,看完它面试再也不用怕被问到 TCP/IP 了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老师所讲的东西无非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然而对于需要自学的人来说,无疑是更难的。前路漫漫~~

计算机网络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文章内容较多,建议读者耐心看完这篇文章,希望大家看完后都能有所收获。先把这篇文章的大致结构放上来。(篇末有惊喜)

预备知识


谢希仁的那本《计算机网络》是很多大学选择的计算机教材,在第一章是一个概论,大致讲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小常识。在这里,我就做一个总结概括,把它作为学习计算机预备知识。

互联网简史

  •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与网络理论基础研究
  •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
  •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高速网络、无线网络、移动互联网与网络安全技术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下面的七个阶段。」

「批处理」:为了让更多的人使用计算机,出现了批处理系统。所谓的批处理,是指事先把用户程序数据装入卡带或者磁带,并由计算机按照一定顺序读取。

  • 「分时系统」:批处理系统之后,又出现分时系统。它是指多个终端同时与计算机连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
  •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分时系统中,我们看到了终端和计算机的连接,但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也已互联连接。随着计算机的数量普及,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的便捷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最开始两个主机之间交互数据过程相当繁琐,因此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由通信线路连接)应运而生。人们可以很轻松地即时读取另一台计算机中的数据,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传输数据的时间。
  •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实验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并着手研究不同厂商的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技术。到了80年代,一种能够互联多种计算机的网络应运而生。网络通信技术进入了发展的高速公路。
  • 「互联网的普及」: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价格降低、性能增强、各类应用纷纷冒头,计算机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面对这一趋势,各家厂商不仅要保证生产产品的自身互联性,还着力于让自己的网络技术不断与互联网技术(TCP/IP)兼容。
  •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生活、学习工作也都得依靠网络信息,万物互联的时代早就已经到来了。
  • 「网络安全时代」: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互联网呈现给现代人一个高度便捷的信息网络环境,在国家面前,犹如水电煤气一样,成为了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随着万物互联,网络安全必定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一环。在互联网普及的初期,人们更关注单纯的连接性,注重不受任何限制的建立连接。但现在,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连接”而是更为追求“安全的连接”。

网络的性能指标

  • 「比特」: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英文单词bit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
  • 「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是比特/秒。
  • 「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他表示当前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
  • 时延:
    • 1、「发送时延」:指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 2、「传播时延」: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 「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表示链路可容纳的比特数,因此,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 「往返时间RTT」:往返时间RTT,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往返时间一般就会包括分组在网络中的各种时延。
  • 「利用率」:利用率可以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网络的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这是因为,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会迅速增加。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不能不知道的小常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地理覆盖范围」来分类的话,计算机网络可以被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常见的办公室、宿舍或网吧中的网络就是局域网几米到10km以内。其特点是:连接范围窄,用户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用于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企业、机关或学校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 「广域网」: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也称为远程网,不同城市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连,因为距离远,信息衰减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要租用专线,通过特殊协议进行连接,构成网状结构,广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所以每个用户的连接速率一般较低。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总线结构:
    • 优点:费用较低,易于扩展,线路的利用率高;缺点:可靠性不高,维护困难,传输效率低。
  • 环形结构:
    • 优点:令牌控制,没有线路竞争,实时性强,传输控制容易;
    • 缺点:维护困难,可靠性不高

  • 星型结构
    • 优点:可靠性高,方便管理,易于扩展,传输效率高.
    • 缺点:线路利用率低,中心节点需要很高的可靠性和冗余度。

计算机有哪些结构

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分层模型:

  • 「OSI七层模型」
  • 「五层结构模型」

  • 「TCP/IP分层结构模型」

TCP/IP协议是当前互联网所遵循的协议,它并不是单纯地由TCP或者IP组成,而是由各层的协议一起组成的,构成我们通常说说的TCP/IP协议栈。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后面文章也是按照五层协议来写的。

物理层


这边先给一个建议,大家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时候不应该把每个网络协议单独拿出来学习,应该明白它的产生原因以及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它的作用是:屏蔽不同的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信号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数字信号,另一种就是模拟信号。那么是什么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呢?

说白了,所谓的模拟信号就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模拟信号其特点是幅度连续(连续的含义是在某一取值范围内可以取无限多个数值)。模拟信号,其信号波形在时间上也是连续的,因此它又是连续信号。我们对连续信号进行抽样,就会得到抽样信号,但抽象信号就是离散的(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信号系统,看来补考对我的影响还是有的)。但数字信号是不同于模拟信号的,他在时间域上是离散的,它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理量,分别用“0”,“1”来表示。这就好像电灯开关一样,也有两种不同的状态。

当然,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模拟信号通常使用PCM(脉冲编码调制)方法量化并转换为数字信号,PCM方法是使不同范围的模拟信号对应不同的二进制值。通常,数字信号通过载波相移得到模拟信号。

物理层的传输媒介

我们大家都知道,数据在物理层传输的媒介是不一样的,工作在物理层的是「集线器」。不过,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两类: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