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过敏症”怎么治?

文章讲述了浙江宁波一名9岁女孩因做数学题导致眼睛过敏的现象,指出这可能是心理压力导致的身体症状。博主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咨询案例,强调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情绪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变化,加重过敏反应。建议家长接纳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同时,提醒人们不应嘲笑这类现象,而应关注心理健康。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被一则新闻给逗笑了。报道说:浙江宁波,一9岁小姑娘一做数学题,眼睛四周部位就过敏。孩子妈妈称,女儿做其他作业,都不会过敏,只有做数学题才会眼睛过敏。女儿从小到大就是过敏体质,可能是不会做对数学比较恐惧,心理因素比较大。

图片

新闻后面网友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一些人是大惊小怪阴阳怪气地嘲笑小姑娘,也有的反映自己也有过类似的感受。

图片

我对小姑娘的境遇蛮能共情的,一是我小时候对数学也是非常的讨厌和恐惧,二是做心理咨询师,遇到过很多类似小姑娘这样的,心理问题躯体化症状。她们不是装,而是真的身体上有不舒服的感受。

在咨询生涯中,见过一考试就拉肚子的孩子,见过一到学校就头晕恶心的学生。这些孩子的家长基本上会有两种反应:要么一次又一次去医院给孩子检查治疗,要么认为孩子是找理由逃避学校和考试,对孩子大加训斥。即使考虑到心理因素,他们也很少去关心孩子症状背后的实质原因,总想着孩子夸大了身体症状,想让他们明白道理,快点转变。

对这样的家长,先做一下心理学的相关科普是必要的。

我们都知道身心一体的概念,当心情不好时,会吃不下睡不好浑身不舒服,大家都很明白之间的联系,但情绪对身体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心理因素可导致什么样的身体症状很多人还是不了解的。

有这样一些实验大概可以说明问题: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用同一种器材在两组情侣们的手臂上分别吸出一串小疹块,然后要求其中的一组去聊一些容易产生分歧的话题,直到传出浓浓的火药味。结果,这一组情侣比另一组平均多花了40%的时间才等到手臂上的疹块完全平复。

究其原因,在于人的免疫系统里有一种细胞因子,它是导致发炎的元凶。当实验中的情侣们吵完架后,他们体内的这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有显著上升,于是延长了疹块复原的时间。而当人体内这种细胞因子含量长期走高,很可能引发关节炎、糖尿病、心脏病甚至癌症。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压力还会激化过敏反应。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在紧张地发表完一次演讲后接受了一系列过敏皮试。结果,对比演讲前,他们的过敏症状加剧了2至4倍,并且持续了整整一天。

心与身无法截然分开,身和心共同拥有同样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胰脏或肝脏发生病变,大脑就痛苦,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反之,脑部出了偏差,也可能传送生化震波,扰乱身体各部位。

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愉快、欣赏、赞叹等良好的情绪时,血液中会产生一种对健康非常有益的化学物质;而不良的情绪则会产生对神经与血管组织有害的另一种物质。如愤怒、焦急、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嫉妒等往往过分刺激人体的器官、肌肉或内分泌腺,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心理问题可以转换成躯体问题,这也是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在研究歇斯底里问题时发现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躯体化障碍看作是一种潜意识过程,借此一个人将自己的内心矛盾或冲突转换成内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从而摆脱自我的困境。

曾国藩患牛皮癣,看起来好了,但心烦的时候,又会复发,其中的原因不能用躯体疾病来解释。

回到前面的新闻中,我们看到小姑娘已经陷入到了一个无助的困境。对她来说,数学已经成为无法承载的压力,这种高度的焦虑和压力,甚至已经外化到躯体上了。她不想看到数学题,一面对这些,内心就有无限的焦虑,那么自我保护机制就开始启动,让眼睛出问题,无法再去看清数学题。

心理专家武志红在《身体知道答案》一书中说: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

知道了这些,很多人就不至于去嘲笑和指责小姑娘了。那么对于这种“数学过敏症”该怎么治呢?小姑娘的妈妈虽然知道这里面是有心理因素,但她还是采取了普通的用药方法:

图片

图片

 

说实在的,这种方法其实是治标不治本,滴眼药总不能一直滴下去吧。心病还得心药治。

给这位妈妈以及患有类似症状孩子的家长提供几点建议:

1、接纳孩子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的部分,手掌的每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大脑的不同区域各有各的功能,有的左半脑发达有的右半脑发达,这是个体天生的差异性,家长要承认这个现实,了解孩子的状况。

图片

针对孩子的情况,家长要注意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肯定和表扬孩子的优势部分和长处,对劣势的部分,本着接纳的态度平静面对,让孩子也能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不自卑不逃避,接受现实,寻求改善。

同时要放下自己的过高期待。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孩子。在孩子没有信心没有耐心的时候,对孩子多多鼓励,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让孩子在进步中收获自信和学习动力。

2、帮助孩子克服对困难学科的恐惧

孩子学习某一学科有困难,家长首先要知道为什么有困难。通过与孩子的沟通,看TA是对知识的不理解没掌握,还是压根就不喜欢就没学进去。如果是因为不感兴趣,那么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以通俗易懂好玩有趣的方式让孩子接触这门学科,怯除对这门学科的畏难情绪。

如果是课上没听懂家长也可以找时间找方式给孩子补补课,不至于让孩子把功课拉下太多。如果这门功课的难度进度的确是孩子难以接受的,那么就允许孩子暂时处于落后的位置,想办法给TA减负。

孩子学习某一学科有困难并不意味着就对它存在恐惧。孩子的压力更多地来自于对自己的不认可,对家长老师批评的害怕。我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之所以怕数学也是因为家长总是批评数落自己成绩不好。

新闻中的小姑娘,她的压力肯定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性的,她的焦虑持续时间至少半年。正是长期的焦虑紧张,才造成神经紧张,进而诱发眼睛出现过敏红肿现象。

造成紧张的,还有可能来自于负性的对话,比如家长和老师的批评,错误的信念(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视频中女孩边揉眼睛,边念叨着“15+15是几”),以其她自身的身体条件(缺乏运动及过敏体质)。

在家长的帮助下,去除压力源,就能克服孩子对数学的恐惧感,一门学科,再难,只要不引发对孩子的负面评价,不威胁到孩子的自我认同,那么何来恐惧呢?

图片

3、寻求心理咨询

专业的人才能做专业的事。有时家长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有限的,如果前面两项工作都做了,孩子的症状还没有明显改善的话,家长就应该考虑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了。

因为家长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有时该做的事没有做,不该做的事乱做。或者家长即使知道正确的做法,但做的不够到位,那么孩子的状态也很难好转。这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就可以提供可靠的帮助。

图片

“数学过敏症”这种奇病怪病不应受到嘲笑,也不必过度担心害怕,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分析看待引发疾病的原因。有资料表明,当前引起各种疾病的原因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由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引起的身心疾病患者已占总人口的1/10。

发现孩子身体出现“症状”,先要医疗检查,排除潜在的躯体疾病。如果是心病,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更不要训斥。看到孩子的需求,读懂孩子的内心,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关爱,这才是治疗心病的“心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