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概述

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优化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有效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应用需求。

数据库设计特点:

基本规律: 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数据库建设项目管理,企业的业务管理) 十二分基础数据(收集,整理,组织和不断更新)

方法:基于E-R图

步骤:需求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实施 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独立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与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各级模式:内模式 外模式

2、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数据库的起点)

详细的调查;充分了解原系统;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充分考虑以后的扩充和完善;

难点;确定用户最终需求(用户缺少计算机专业知识,沟通难)

对用户需求分析完成后,需求报告必须交由用户检查反馈;

数据字典:关于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不是数据本身;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

数据字典内容:数据项 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 数据流 数据存储 处理过程

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取值含义,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数据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数据流描述 

数据存储描述

3、概念结构设计

3.1 E-R模型

两个两个以上的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单个实体型内的联系

3.2 E-R图

实体型:矩形框

属性:椭圆

3.3 实体与属性的划分原则

现实中的事务能作为属性对待的尽量作为属性对待;

作为属性,不能再有需要描述的性质,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能包含其他属性;

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E-R图中的联系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4、逻辑结构设计

4.1 将E-R图转化为关系数据模型

将实体,属性和 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型;

原则:一个实体转化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主码就是关系的主码;

1:1联系:一个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与莫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1:n联系:常用与n端对应关系模式合并;

m :n联系: 为联系产生一个新的关系;

4.2 关系模式的优化

减少关系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异常,改善完整性,一致性和存储效率;

规范化:一般到第三范式;

调整结构:一般用合并、分解;

5、物理结构设计

将逻辑设计中产生的数据库逻辑模式结合指定的DBMS,设计出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1)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综合考虑存储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维护代价三方面因素;

(2)设计存储路径

(3)确定数据存放位置

(4)确定系统配置

6、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6.1 数据库实施

    根据逻辑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

6.2 运行与维护

   数据库投入运行标志着开发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维护工作的开始;维护工作包括;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没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造,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