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了如何说在别人的心里。这期我们来讲讲如何说到点子上。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自己清楚一件事情,但是我们想要把它表达出来的时候,却发现千头万绪,经常下不了嘴。
事物的主观与客观
作为一个个体观察人世间的任何一个事物,你都不可能看到他的全貌。就像1000年前人们发现石油却觉得他好不起眼.
于是我们对主观世界的观察,自己内心总结出了对一个事物客观不全面的心理模型。

也就是说我们理解事物,它的本身是不完善的。然后再由于自己表达语言的匮乏,跟人交流的过程中造成了第2次不完善。
这一次我们要追根溯源开启一次逆向工程,研究我们的语言是怎么生成的。

有很多时候我们能理解现实世界真实的事物,其实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某种社会共通的框架。这种框架来自于。我们的教育体系来自于我们的家人朋友。
简单的例子,就比如中文的语序跟英文的语序不一样,在中国的孩子学习英文,总觉得英文的语气特别别扭。这就是由于我们理解句子顺序的框架不同造成的。在中文的语境中,我们能毫不费力的得出一句话的意思。但在英文里面我们就要想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