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Binder“一次拷贝“吗,2024年大厂Android高级面试题分享

谈到到Binder相对于其他传统进程间通信方式的优点的时候,我们总会说Binder只需要做“一次拷贝”就行了,而其他传统方式需要“两次拷贝”。这确实是Binder的优点,但再进一步思考就会碰到两个问题:

这所谓的“一次拷贝”到底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拷贝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而很多介绍Binder的文章会列出“一次拷贝”是其优点,但对上面的两个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就是回答的并不完全正确,造成一些理解上的混乱。

本篇文章意在探索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所以需要读者对Binder驱动的工作过程和Binder驱动源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源码的世界一探究竟。

源码


在看源码之前,我们需要先理一理一些关于Binder的预备知识。

  1. Binder的mmap发生在ProcessState的构造函数中,也就是一个进程就这么一块内存映射,大小大概是1M左右。

  2. 内核空间读写用户空间的数据是通过以下两个函数完成的:

  • copy_from_user() 将数据从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

  • copy_to_user() 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

  1. Binder驱动源码中有很多地方都会出现这两个函数的调用。我们需要搞清楚每次调用都是在拷贝些什么东西,拷贝到哪里去了。

  2. 为了抓住本文的“一次拷贝”这个点,下面源码引用会尽量集中在和内存操作相关的代码而暂时略过其他代码。

下面我们就先从内存映射说起

Binder内存映射


ProcessState构造函数

ProcessState::ProcessState(const char *driver)

{

if (mDriverFD >= 0) {

// mmap the binder, providing a chunk of virtual address space to receive transactions.

mVMStart = mmap(nullptr, BINDER_VM_SIZE, PROT_READ, MAP_PRIVATE | MAP_NORESERVE, mDriverFD, 0);

}

}

注意mmap上方的注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块内存映射只是作为接收transactions来使用的,也就是说往驱动写数据的时候是与内存映射无关的。记住这一点。

下面我们看一下内核空间相应的调用:

binder_mmap

static int binder_mmap(struct file *filp, 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

{

ret = binder_alloc_mmap_handler(&proc->alloc, vma);

}

真正的映射操作由函数binder_alloc_mmap_handler()完成。这里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个函数的第一个入参&proc->alloc。通过这个结构体我们就能找到映射好的内存块。

内存映射完成之后,就让我们看一下Binder的传输过程中哪里使用到了这块特殊的内存。

Binder传输过程


传输过程我们只关注内存和数据。

发起方用户空间

发起方用户空间做的事情其实就像发快递一样不停的打包,注意一下都包了些啥。

IPCThreadState::writeTransactionData

// 我们要传输的数据在data这个入参中

status_t IPCThreadState::writeTransactionData(… const Parcel& data…)

{

binder_transaction_data tr;

//tr.data.ptr.buffer保存了指向data的指针

tr.data_size = data.ipcDataSize();

tr.data.ptr.buffer = data.ipcData();

tr.offsets_size = data.ipcObjectsCount()*sizeof(binder_size_t);

tr.data.ptr.offsets = data.ipcObjects();

// 将tr写入mOut。

mOut.writeInt32(cmd);

mOut.write(&tr, sizeof(tr));

return NO_ERROR;

}

这里tr只保存了指向数据的指针。然后tr被写入mOut这个Parcel。

IPCThreadState::talkWithDriver

status_t IPCThreadState::talkWithDriver(bool doReceive)

{

binder_write_read bwr;

bwr.write_size = outAvail;

bwr.write_buffer = (uintptr_t)mOut.data();

bwr.write_consumed = 0;

ioctl(mProcess->mDriverFD, BINDER_WRITE_READ, &bwr) >= 0

}

这里又包了一层,bwr。其中bwr.write_buffer保存了指向mOut.data()的指针。在这里也就是指向了tr。

所以在发起方:

  • bwr含有指向tr的指针。

  • tr含有指向data的指针。

记住上面两点,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内核空间是怎么取包的:

发起方内核空间

binder_ioctl_write_read

static int binder_ioctl_write_read(struct file *filp,

unsigned int cmd, unsigned long arg,

struct binder_thread **threadp)

{ …

void __user *ubuf = (void __user *)arg;

struct binder_write_read bwr;

if (copy_from_user(&bwr, ubuf, sizeof(bwr))) {

ret = -EFAULT;

goto out;

}

ret = binder_thread_write(proc, *threadp,

bwr.write_buffer,

bwr.write_size,

&bwr.write_consumed);

}

这里我们遇到了第一个copy_from_user()调用。这个调用会把用户空间的bwr给拷贝到内核空间。但是要注意,copy_from_user()的第一个入参是拷贝的目标地址,这里给的是&bwr,函数内部的一个结构体。显然此处和内存映射没有关系。接下来就进入binder_thread_write。入参有bwr.write_buffer,回头看用户空间最底层那里,指向的是不是tr?

binder_thread_write

static int binder_thread_write(struct binder_proc *proc,

struct binder_thread *thread,

binder_uintptr_t binder_buffer, size_t size,

binder_size_t *consumed)

{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Android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获取:vip204888 (备注Android)
img

如何做好面试突击,规划学习方向?

面试题集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有方向有针对性的学习,为之后进大厂做准备。但是如果你仅仅是看一遍,而不去学习和深究。那么这份面试题对你的帮助会很有限。最终还是要靠资深技术水平说话。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建议先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把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学习方向很容易规划,但是如果只通过碎片化的学习,对自己的提升是很慢的。

我搜集整理过这几年字节跳动,以及腾讯,阿里,华为,小米等公司的面试题,把面试的要求和技术点梳理成一份大而全的“ Android架构师”面试 Xmind(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知识脉络 + 分支细节

img

在搭建这些技术框架的时候,还整理了系统的高级进阶教程,会比自己碎片化学习效果强太多。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WM1NTI5?x-oss-process=image/format,png)

在搭建这些技术框架的时候,还整理了系统的高级进阶教程,会比自己碎片化学习效果强太多。

网上学习 Android的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希望这份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对大家有一个方向参考。

本文已被CODING开源项目:《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收录

  • 11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好的,我可以帮你回答一些高级Android 面试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问题: 1. 请解释一下 Android 中的多进程模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Android 中的多进程模式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的进程中运行。这些进程可以共享内存、数据和其他系统资源。多进程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更好地管理内存和资源。缺点是增加了系统的负担,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 2. 请解释一下 Android 中的 Binder 服务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Binder 服务是 Android 中的一种 IPC (进程间通信) 机制,它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的进程中通信。它的作用是允许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和服务,同时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请解释一下 Android 中的 Activity、Service 和 BroadcastReceiver 的区别? Activity 是一种用户界面元素,它允许用户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Service 是一种后台进程,它允许应用程序执行长时间运行的任务,而不需要用户界面。BroadcastReceiver 是一种用于接收系统和应用程序广播的组件,它可以响应特定的事件和操作。 4. 请解释一下 Android 中的 AsyncTask 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AsyncTask 是 Android 中的一种异步任务机制,它允许应用程序在后台执行长时间运行的任务,同时保持用户界面的响应。它的作用是允许应用程序在后台执行耗时的操作,而不会阻塞主线程,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5. 请解释一下 Android 中的 ContentProvider 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ContentProviderAndroid 中的一种数据共享机制,它允许应用程序共享数据和资源。它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接口,让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和共享相同的数据,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