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汇总2023-2024

课程:计算机网络

老师:zfj老师

考试时间:1月8日

个人感受:题目类型虽然很多,但总归都是简答题(简答题精简版,简答题,简答题plus版),所以认真理解+背诵!!以下简答题整理可能会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参考其他博客更正一下。最终得分:94。

1.典型的电话系统是一个分层系统,主要包括本地回路、交换局和主干线。根据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地回路使用到的主要技术是什么?有哪些实现方式?

2)主干线使用到的主要技术是什么?有哪些实现方式?

3)交换局使用到的主要技术是什么?有哪些实现方式?

4)电话系统为什么不使用平面系统,而是使用分层系统?

答:1)本地回路用到的主要技术有:

①编码(数字信号):不归零、不归零逆转、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②调制(模拟信号):幅移键控(调幅)、频移键控(调频)、相移键控(调相)、正交振 幅调制。

2)主干线的主要技术是

多路复用: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3)交换局的主要技术是两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包交换。

4)因为将每台电话和其他所有电话都连接起来的模式是不现实的,使用平面系统,电话难 以管理,浪费人力物力。

2.简述网桥(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内部配备着转发表,列出了所有的可能目的地址和它隶属的输出端口。当一帧到达时,网桥对目的地址进行查询,帧转发算法如下:

①如果目的地址端口和源端口相同,则丢弃该帧;

②如果不同,就转发该帧到目的端口;

③如果目的端口未知,则使用洪泛算法将帧发送到所有的端口(扩散该帧),除了它入境的那个,并更新转发表(自学习)。

3.拥塞控制是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网络负载过重时,网络会执行相应的协议来避免、处理拥塞的发生。这些协议包括网络层的RED协议和传输层的TCP慢启动协议。根据所学协议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RED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TCP慢启动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为什么两者的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拥塞?

(互联网通过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合作来完成拥塞控制功能,解释网络层和传输层分别使用的用于拥塞控制的协议。)

1)当某条链路的平均队列长度超过某个阈值时,该链路就被认为即将拥塞,因此路由器随机丢弃一小部分数据包。

2)慢启动算法决定了拥塞窗口的大小。TCP Reno

设置一个阈值,拥塞窗口初始值为1。

拥塞窗口大小<阈值时,如果没有发生拥塞,每经过一个RTT,让拥塞窗口大小指数增长一次;拥塞窗口≥阈值的时候如果没有发生拥塞,每经过一个RTT让拥塞窗口大小线性增长(一次增长1)。

当网络出现拥塞的时候,把阈值减为当前拥塞窗口大小的一半,拥塞窗口重新从新的慢启动阈值,而不是从1开始,又一次线性递增,网络拥塞出现丢包时重复上述过程。

3)当网络中路由器的被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到达路由器的阈值的时候,路由器开始执行 RED协议,随意丢弃一些分组,被丢弃的分组的发送方会因此超时,这时通过TCP慢启动会降低发送方速率。

4.漏桶和令牌桶是网络中用于流量整形的主要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漏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令牌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漏桶:需发送的数据放到一个称为漏桶的缓冲区,以给定速率往外发送,平滑流量。溢出时丢失数据,不能应对突发情况

令牌桶:保存的是发送数据的权利,可以支持高速传输。发送时消耗令牌,溢出时丢失令牌,不丢分组。本质上允许某种程度的突发。

5.ARP协议建立IP地址与MAC(物理)地址的映射,支持数据在网络内的传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述问题:

1)简述通信双方在同一个网络内的ARP工作过程。

2)简述通信双方不在同一个网络时的ARP工作过程。

目的: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转换。

1)假设主机A向本局域网中的主机B发送数据

(1)检查A的ARP缓存中是否有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如果有则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MAC地址。没有则发送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中所有的设备。

(2)B收到ARP请求,向A发出ARP响应分组,其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

(3)A收到后将此对IP和MAC的映射写入ARP缓存,向主机B发送数据

2)假设主机A向不在同一局域网中的主机B发送数据

(1)如果网络连接的路由器端口通过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P地址判断不在同一个网络,则使用自己的MAC地址应答,作为接收方的代理。主机把数据发送给路由器,再由路由器与本网络外的主机进行交互。

(2)在路由器找到对方所属的网络后,用同样的方式广播找到B的MAC地址。

6.数据链路层如何实现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即确保所有的顿都被传递给目标机器的网络层,并且保持正确的顺序)

①确认机制:接收方向发送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控制顿对所接收到的顿进行肯定的或否定的确认。

②重传机制:引入计时器防止丢失某一帧导致发送方持续等待。

③序号:为发送出去的顺分配序号,保证每一顺顺序和防止重复接收。

④校验码:接收方来判断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链路层的流量控制:(防止发送方发送的数据淹没接收方)

基于反馈的流量控制,接收方发送返回消息,允许它发送更多的数据。

滑动窗口:发送方可以一直发送,直到发送缓冲区满,此时发送方必须停止发送,只有收到确认发送窗口向后移动时(发送缓冲区的一部分为空)才能继续发送。缓冲区的清空依赖于接收方发回的确认。

接收方可以通过控制发送确认的速率来实际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从而避免被过快的发送方淹没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

7.滑动窗口协议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重要协议,提供在一条不可靠的线路上可靠的数据递交。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述问题:

1)发送窗口、接收窗口、拥塞窗口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使用这两个窗口的取值来确定当前数据的发送速率

1)发送窗口:发送方已经发送了但还未被确认的数据段序号的范围。

接收窗口:由接收方指定的窗口,接收方告诉发送方自己的缓冲还能接收多少字节。由接收方根据放在TCP报文首部的窗口字段通知发送方。

拥塞窗口:由发送方指定的窗口,发送方根据自己估算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反应网络的当前容量。

2)发送速率=取两者之间的最小值然后除以往返时间RTT

发送窗口=min{接收窗口,拥塞窗口}

1)发送窗口:发送方已经发送了但还未被确认的数据段序号的范围。

接收窗口:由接收方指定的窗口,接收方告诉发送方自己的缓冲还能接收多少字节。由接收方根据放在TCP报文首部的窗口字段通知发送方。

2)发送方可以一直发送,直到发送缓冲区满,此时发送方必须停止发送,只有收到确认发送窗口向后移动时(发送缓冲区的一部分为空)才能继续发送。缓冲区的清空依赖于接收方发回的确认。

接收方可以通过控制发送确认的速率来实际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从而避免被过快的发送方淹没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

8.链路状态协议字段的含义//不确定 chatGPT生成

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简称LSP)是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以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协议。LSP中包含了一些字段,其中比较重要的字段有以下几个:

1)Router ID(路由器标识):用来标识该LSP所属的路由器。

2)Sequence Number(序列号):用来标识该LSP的版本号,每次更新LSP都会使该字段自增1。

3)Link State Type(链路状态类型):用来标识该LSP的类型,例如Router LSA、Network LSA等。

4)Link State ID(链路状态标识符):用来标识该LSP所描述的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定实例,例如一个路由器或一个子网。

5)Advertising Router(广告路由器):用来标识该LSP的广告者,即发送该LSP的路由器的ID。

6)Link State Age(链路状态年龄):用来表示该LSP的创建时间,路由器可以根据该字段来决定是否需要更新该LSP。

7)Checksum(校验和):用来校验LSP是否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9.TCP协议

1)在建立连接时,如何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2)在传送数据时,如何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3)在释放连接时,如何尽最大努力避免数据丢失

1)序列号+三次握手

TCP报文头部的序号字段,表示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随机选择一个序号进行传输,不和之前交易的序号有交叉,即不和禁忌列表有交叉。(每个实体记录一个禁忌列表,记录之前使用过还活着的序列号)。当有重复的连接时,对方不知道是重复序列,会返回ack=x,而自己可以判断此确认为重复分组则会拒绝。

当有延迟的Ack出现在网络中时,对方可以判断此确认是一个老的重复的数据包。

2)在传送数据时,TCP协议使用序列号和确认应答的方式来解决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TCP协议将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段,每个数据段都包含一个序列号。发送方将数据段按照顺序发送,接收方收到数据段后,会发送一个确认应答包,表示已经收到这个数据段,并希望接收下一个数据段。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应答包,就会重发这个数据段,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如果接收方收到重复的数据段,就会丢弃这个数据段,避免重复发来数据的问题。

3)

终止连接有两种方式:非对称释放和对称释放

非对称释放连接是电话系统的工作方式,当一方挂断后,连接中断。容易导致数据丢失。

对称释放连接是看成两个独立的单向连接,单独释放每一个单向连接。

数据丢失原因:主机1和主机2建立连接后,主机1发送了一个数据端并正确抵达主机2,接着主机1发出另一个数据段,但若主机2在收到第二个数据段之前发出了释放连接请求并突然释放掉连接,那么主机1发出的第二个数据段就会丢失。

TCP连接释放方法:主机2发出释放连接请求并收到主机1的确认后,只会释放主机2到主机1方向的连接,主机2不再向主机1发送数据,但仍可以接收主机1发来的数据,故可以保证不丢失数据。

10.TCP需要分段,计算一个段的的最长长度。

TCP包的大小就应该是1500-IP头(20)-TCP头(20)=1460(Bytes)

IP协议数据包最大载荷 1500-20=1480Bytes

经典以太网帧的最大长度1518B,最小长度64B。

11.https://www.docin.com/p-3218135816.html

12.

13.计算机网络中使用两种主要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包交换)。简述这两种

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

电路交换的原理:

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两个结点必须首先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信路径才能开始传输数据,路径在传输期间一直被占用,所有数据都在所建立的连接上传送,直到两个结点通信结束才拆除连接,经历三个过程: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拆除连接。

分组交换的原理:

①不需建立连接,没有专用物理路径。

②将数据分成较短的数据块,且对数据包的大小规定了严格的上限,每个数据包中携带完整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每个包根据网络状态独立选择路由。

③以存储-转发形式发送数据

二者对比:

课本图2-44.

14.简述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一种滑动窗口协议的工作过程

后退N帧协议:

初始启动的机器从它的网络层获取分组,然后根据分组创建帧,并将它发送出去。

①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

②发送方:无需等待上一个帧的ACK到来后才发下一个帧,而是可以连续发送帧,发送方每发完一个帧就会启动一个该帧的超时计时器,计时器超时后仍没有收到ACK,发送方重传该出错的帧以及随后的N个帧。接收到接收方的ACK确认后才会后移滑动窗口。

③接收方:接收方必须按顺序接收帧,ACKn表示接收方对第n号帧的确认,期待下次收到n+1号帧,对于失序到达的帧和错误帧都是直接丢弃,收到失序的帧后会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帧后的所有未被确认的帧,每次成功接收一个帧就后移一次滑动窗口。可以使用累计确认,只对最后一个数据帧发送确认信息,表示该帧和该帧之前的所有帧都已经正确收到。

④后退N帧协议中若用n个比特对帧编号,发送方窗口大小范围为:1≤发送窗口大小≤2^n-1,如果超过2^n-1,接收方就无法分辨新帧与旧帧。

发送窗口:大小>1,为当前已传送但未收到确认的帧。

接收窗口:大小为1,为当前最想要收到的帧

滑动过程:发送方可以在发送窗口的范围内不断发送数据充分利用带宽,每发送一个数据,上沿向前滑动一个,对于期待的确认返回,后沿向前滑动,代表此帧已经被确认。当接受方收到最期待的帧,则上下沿一起滑动准备接受下一帧并向上递交。“

一位滑动窗口协议:

初始启动的机器从它的网络层获取分组,然后根据分组创建帧,并将它发送出去。

①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

②发送方:需等待上一个帧的ACK到来后才发下一个帧,每发送帧时会启动计时器,若计时器超时仍没有收到ACK,则重传该出错的帧。接收到接收方的ACK确认后才会发送下一个帧。

③接收方:接收帧后返回Ack,代表已经成功接收该帧。若收到不想要的帧则丢弃。

发送窗口:大小为1,为当前已传送但未收到确认的一帧。

接收窗口:大小为1,为当前最想要收到的一帧

滑动过程:当发送方收到当前期待的确认,下沿向前滑动一个,发送下一帧后上沿移动;当接受方收到最期待的帧,则上下沿一起滑动准备接受下一帧并向上递交。

选择重传(SR):

发送窗口:维持一个从最早发送尚未收到确认的数据帧(ack-exp)到最晚发送的数据帧之间发送的所有帧的队列

接收窗口:包含从最期望得到的帧(frame-expected)到能接收的最远的帧(too-far)的窗口。

滑动过程:发送窗口:当一个数据帧被发送时上沿移动,当最早发送的数据帧的ack回来时下沿向前移动一个;

接收窗口:当接收到最想要的帧时上下沿一起滑动并且将该数据帧提交;当其他在窗口范围内数据帧到时暂存,但不提交也不滑动窗口。

15.分组进入路由器后,如何根据路由表项进行转发。若有多个匹配,应该怎么处理,为什么?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报时,会查找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每个条目包含目标网络地址以及对应的出接口下一跳路由器。将路由表中每一行的子网掩码和目的地址逐位相与,检查结果是否匹配,是否是目的网络。如果有多个匹配结果,使用子网掩码长度最长的那个表项,即最长匹配前缀。

16.简述NAT协议的工作原理

网络地址转换,用于实现私有网络和公有网络之间的互访。公网地址是指在互联网上全球唯一的ip地址,私有地址是指内部网络的IP地址和主机的IP地址,一般在一个单位或公司内部使用。这样做是为了减少IP不足的问题,而这个私有网络地址转到公网的过程就需要使用NAT。

a.数据包从内网发往外网时,将内网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并将私有IP地址、传输层端口号映射为新的传输层端口号

b.当响应的数据包要从外网发给内网时,通过映射关系查找对应的私有IP地址及传输层端口号,重新封装传递。。

17.介质访问控制是基于广播的局域网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问题?

2)以太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3)无线局域网中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什么?简述其工作原理。

4)二者在侦听信道是否空闲的区别。

1)用于在多路访问信道问题上确定下一个使用者的问题。

2)以太网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BEB协议。其工作原理如下:

(1)当计算机要发送数据时,会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2)如果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

(3)如果信道忙,代表有其他站点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次发送。发送成功进入CD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在监听到冲突之后立即停止发送,进入竞争周期。时间被离散为多个槽,参与竞争的站点在两个时间槽里面随机选一个发送,发送前依然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有冲突则加倍时间槽,直到2^10。

3)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是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其工作原理如下:

(1)在数据发送之前侦听信道,如果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没有信号,则认为信道空闲,按照随机选择后退的时间槽发送,冲突后指数后退

(2)倒计数空闲时间槽,当有帧发送时暂停该计数器;

(3)计数器为0,发送自己的帧;

①发出RTS帧,收到RTS帧的设备都置位自己的NAV矢量。

②接收端收到RTS并同意后,向发送端响应CTS帧,收到CST帧的所有站点都置位自己的NAV矢量。

③发送端接收到CTS帧后,开始发送数据帧。

④接收端收到数据帧后,用CRC来校验数据是否正确。

(4)如果发送成功,则目标站立即发送一个短确认;

(5)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加倍后退时间槽,再试。直到发送成功或达到最大发送次数。

4)CSMA/CD采用物理侦听,只是简单地检查信道,看是否存在有效信号。

CSMA/CA采用物理侦听+虚拟侦听。不仅需要侦听信道中是否有有效信号,还需要根据听到的RTS/CTS帧(或其他类型)中的相关字段,设置自己的网络分配向量(NAV),维护自己的一个关于信道使用的逻辑记录。

18.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常见的一类动态路由协议,每台路由器基于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计算路由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原理及工作过程。

2)说明链路状态分组在网络内的可靠扩散过程。

1)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工作原理

每台路由器用泛洪法将和自己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发送给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之后只有在链路状态改变时才用泛洪法向所有其他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信息。每台路由器根据来自所有节点的链路状态信息形成一张完整的网络拓扑图,用最短路算法(如迪杰斯特拉算法)求得自己到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完成自己的路由表。

2)为完成代价较少且可靠的信息扩散所采用的方法

接受方发送反馈信息来确保可靠;引入计时器防止丢失某一帧导致发送方持续等待;通 过序号保证每一帧顺序和防止重复接收。

1)每台路由器构造一个包含自己邻接信息、seq和age的链路数据包泛洪给其他路由器,同时接受来自其他路由器的包。

2)当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包到达路由器A时,检查A的路由表中对应的源路由器表项中的seq是否小于当前数据包内的seq,若是,则泛洪转发,同时给该链路数据包的入境路由器发送确认;否则丢弃。同时对age字段逐秒减1,到0时删除路由表中对应的表项。

概括:确认机制、age(计时)、seq(序号)

19.有一个IPv6-IPv4-IPv6的过程,说明隧道技术的原理。

隧道技术用于解决发送和接收方网络属于同一类型网络,但中间经过不同类型网路的情况,是一种封装技术,在中间网络传输时,用中间网络的协议类型封装整个数据包。

20.填空题

21.TCP协议采用一系列的机制来实现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TCP的连接建立过程

2)TCP的连接释放过程

3)TCP的校验内容

4)TCP的流量控制机制

1)①客户机的TCP向服务器的TCP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其中SYN置1,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 =x。

②服务器的TCP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建立连接,则向客户机发回确认报文段,把SYN位和ACK位都置1,确认号是ack=x+1,同时也为自己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y。

③当客户机收到确认报文段后,向服务器给出确认报文段,ACK置1,确认号ack=y+1,序号seg=x+1。

2)①客户机发送连接释放报文段,终止位FIN置1,序号seq=u,它等于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

②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即发出确认,ACK置为1,确认号ack=u+1,序号 seq =v,等于它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

③服务器不再发送数据,则发出FIN=1的连接释放报文段。设该报文段的序号为 w(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还须重复上次已发送的确认号ack = u+1。

④客户机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向服务端发送确认报文段,ACK置1,确认号ack= w +1,序号seq =u +1。

3)在TCP数据包之前增加12B的伪首部(发送端IP,目标IP,协议,八个0,以及TCP段长度),可检查首部和数据部分。

4)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实现流量控制。在通信过程中,接收方根据自己接收缓存的大小,动态地调整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即接收方设置确认报文段的窗口字段来将rwnd通知给发送方。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取接收窗口rwnd和拥塞窗口cwnd的最小值。

当B主机发送响应报文,设置了接受窗口大小=0后,主机A调整发送窗口=0。此后,A主机等待B发送响应报文,通知其修改自己的发送窗口,继续发送数据。而B等待A主机发送数据后才发送响应报文,构成死锁现象。因此TCP为每一个连接设有一个持续计时器,只要TCP连接的一方收到对方的零窗口通知,就启动持续计时器。若持续计时器设置的时间到期,就发送一个窗口探测报文段。接收方收到探测报文段时给出现在的窗口值。

22.选择题

23.简述DNS(域名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1)当客户端需要域名解析时,通过本机的DNS客户端构造一个DNS请求报文,以UDP数据报方式发往本地域名服务器,询问是否有对应的IP地址。

2)本地域名服务器在自身缓存中查找是否有该域名的记录,如果有,则直接返回IP地址;如果没有,则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

3)根域名服务器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要么告知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步向哪个顶级城名服务器查询。

4)本地域名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查询。

5)顶级域名服务器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要么告知本地域名服务器下一步向哪个权限域名服务器查询。

6)最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将查询结果返回给主机,主机通过IP地址访问网站。

解释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当一台主机发出DNS查询请求时,这个查询请求报文就先发送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高层次的域名服务器,所有的根域名服务器都知道所有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域名和IP地址,本地域名服务器无法对域名进行解析时,首先会请求根域名服务器。

顶级域名服务器:负责管理在该顶级域名服务器注册的所有二级域名。收到DNS请求时,给出相应的应答。

24.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BEB)的基本原理

①确定基本退避时间,一般取两倍的总线端到端的传播时延2t

②定义参数k,等于重传次数,但k不超过10,即k=min{重传次数,10}

③从离散的整数集合[0,1,2,…,2^k-1]中随机选出一个数r,重传所需的退避时间就是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即2tr。

④当重传次数达6次仍不能成功时,说明网络太拥挤,认为此帧永远不会正确发出。

25.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一种主要设备,依赖其中维护的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路由表由路由协议(算法)来建立和维护。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述问题:

1)列举所学主要的动态路由协议(算法),并说明其工作过程。

2)说明一个IP分组到达一台路由器后,其主要的转发过程。

3)分布于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可能存在环路,IP协议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

1)①距离-矢量算法:每台路由器周期性地将自己的整个路由表(距离矢量信息)发送给所有的邻居,只和邻居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整个路由表。每台路由器根据邻居的路由矢量计算自己新的路由表。

②链路状态协议:初始的时候每台路由器用洪泛法将和自己相邻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发送给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之后只有在链路状态改变时才用洪泛法向所有其他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信息。每台路由器根据来自所有节点的链路状态信息形成一张完整的网络拓扑图,用最短路算法(如迪杰斯特拉算法)求得自己到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完成自己的路由表。

2)请简述因特网中某一个路由器的IP层所执行的分组转发算法、转发过程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报时,会查找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每个条目包含目标网络地址以及对应的出接口或下一跳路由器。将路由表中每一行的子网掩码和目的地址逐位相与,检查结果是否匹配,是否是目的网络。如果有多个匹配结果,使用子网掩码长度最长的那个表项,即最长匹配前缀。

3)对每个IP数据包设置一个最大生存时间TTL,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减一,TTL为0时,数据包必须被丢弃,防止陷入环路。

26.无线局域网对应的IEEE标准为802.11,宽带无线网对应的IEEE标准为802.16。

27.TCP连接是面向字节流,UDP面向报文。

28.IPv4保留的地址字段

29.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但TCP使用的IP协议却是无连接的。这两种协议都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①IP协议运行在网络层,提供的是不可靠的、“面向非连接”的服务。

TCP协议运行在传输层,提供的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②TCP协议实现的是主机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IP协议只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

③TCP协议是以IP协议为基础实现的,给应用层提供服务;IP协议为TCP协议提供服务。

④IP协议负责将数据从一台主机传输到另一台主机,而TCP协议保证传输的正确性。

30.假定所有的路由器和主机都正常工作,所有软件也都正常运行。那么是否还可能会把分组投递到错误的目的地址?

有可能

因为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遭到破坏,分组的校验和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的差错。如果分组的目的地址字段在传输过程中改变,但整个分组的校验和检验仍然正确,分组将会被投递到错误的目的地址,并可能被接收为正确的分组。尽管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仍可能发生。

31.列举一种帧边界定义方法(组合),并说明如果数据种出现该组合应该怎么办。

32.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①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传输单位是比特,负责传输比特流,将数据从一个节点发送到另一个节点。

功能是在物理媒体上为数据端设备透明的传输原始比特流。

②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传输单位是帧,负责将网络层传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并在相邻节点之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帧。

提供了物理地址(MAC地址)的寻址机制,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实现了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错等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③网络层(Network Layer):

传输单位是数据报,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从源节点路由到目的节点。

提供了逻辑地址(IP地址)的寻址机制,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

实施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并处理拥塞控制和流量管理等问题。

④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单位是报文段(TCP)或者用户数据报(UDP),负责在主机之间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如TCP),包括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和错误恢复等。

⑤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提供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和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和网页浏览等。定义了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和DNS等),规定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

33.外部网关协议(EGP)BGP的工作原理

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

邻居建立:BGP运行在相邻的BGP路由器之间,通过建立TCP连接来建立邻居关系。

路由信息交换:每个BGP路由器会将自己所知道的路由信息发送给邻居,其中包含了可达目的地的网络前缀和相关属性。

路由选择:BGP路由器会根据一系列的路由选择规则来选择最佳的路径,包括AS路径长度、路由器的权重、本地优先级等。

路由策略和筛选:通过配置路由策略来对传入和传出的路由进行筛选和控制。

路由传播:将选定的最佳路径广播给所有相邻的BGP路由器。

域内路由协议OSPF,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域间路由协议BGP,路径-向量路由协议。

34.简述传输层中伪首部的作用

有助于检测出被错误递交的数据包。

35.MAC

36.从山东大学访问剑桥大学,涉及到那些地址,每层需要的协议以及协议功能,如何封装数据,分条回答。

应用层:在访问剑桥大学网站时,使用的是HTTP协议,访问的地址为 www.cam.ac.uk。

传输层:在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该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确认传输双方的身份,然后进行数据的传输。

网络层:在网络层使用的是IP协议,该协议提供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当计算机发送数据时,会先对数据进行分片,然后封装成IP数据包,添加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最后通过路由器在网络中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是以太网协议,该协议提供了在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数据链路层会将IP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添加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然后通过交换机在局域网中进行传输。

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硬件设备包括网卡、电缆等。

在发送方将应用层数据传递给传输层时,会添加TCP头部,将数据打包成TCP报文段。然后在传输层与网络层的交界处,会添加IP头部,将TCP报文段封装成IP数据报。在网络层与链路层的交界处,会添加链路层头部,将IP数据报封装成数据帧。数据帧通过物理层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帧后,会依次解析链路层头部、IP头部和TCP头部,获取应用层数据。

如果需要其他复习资料,可以发私信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