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循环链表实现约瑟夫环(C语言实现)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学习数据结构时会遇到的经典问题——约瑟夫环。据记载,在被敌人围剿困在山洞的约瑟夫和一群和他一样的犹太人因不肯屈服于敌人而设计了一个环节:一群人围成一个环(后来因此称为约瑟夫环)来进行决定谁先自杀环节,一群人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刚好数到规定数的那个人就先自杀。聪明的约瑟夫和他的一个朋友串通好,并站在规定好的位置因此逃过一劫,其他人都自杀完了。由此这问题就流传到现在,成了著名的约瑟夫环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个数据结构--循环链表(聪明的约瑟夫和他朋友也许当年就会了这数据结构了,hhh)。

下面是源代码:

#include <cstdio>
int n, k;
struct node {
    int x;
    node* next;
    node(int c) :x(c), next(NULL) {}//c++构造函数的语法   给x赋值为c   next赋值为NULL(说实话,这是博主第一次见到这个操作,涨知识啦)
};
node* first = NULL;
int main()
{
    scanf_s("%d,%d", &n, &k);
    node* last = new node(1);
    first = last;
    for (int i = 2; i <= n; i++)//这里是创建一个循环链表

       {
        last->next = new node(i);

          last = last->next;

       }
    last->next = first;//尾指针指向头结点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k; j++)//相当于走k-1步就输出下一个数据
           { last = first, first = first->next;}//进行移动操作
        printf("%d ", first->x);//输出结点数据
        last->next = first->next;//这一步和下面一步表示尾指针和头指针又重合
        first = first->next;
    }
}

程序执行图:

 (也许当年约瑟夫和他朋友就站在第10和第4的位置而逃过一劫)。

下面顺便说几点循环链表的知识点,估计很多人对于循环链表还是很陌生,但其实实际应用中还是很广泛的(特别是经常刷算法题的同志都是遇到过的)

1.结构体定义循环链表结点(常规操作)

typedef struct Clink
{
    int data;
    Clink* next;
}linkcode, * linklist;

2.初始化循环链表
int initlink(linklist& l)
{
    l = (linklist)malloc(sizeof(linkcode));
    if (!l)
    {
        return 0;
        exit(0);
    }
    l->next = l;//头尾相连
    return 1;
}

3.尾插法给双向链表赋值 
void creattatil(linklist& l)
{
    l->data = 1;
    linklist p = l;
    for (int i = 2; i <= n; i++)
    {
        linklist q;
        q = (linklist)malloc(sizeof(linkcode));
        q->data = i;
        p->next = q;
        p = q;
    }
    p->next = l;//最后将尾结点的next指向头节点,来实现头尾相连,形成循环链表。
}

循环链表的插入删除操作和单链表没啥不同,这里就不多说啦,详细的见前面的文章《数据结构之链表》。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

本贴为博主亲手整理。如有错误,请评论区指出,一起进步。谢谢大家的浏览.

  • 1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做一门精致,全面详细的 java数据结构算法!!!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据结构,让天下没有难学的算法,不吹不黑,我们的讲师及其敬业,可以看到课程视频,课件,代码的录制撰写,都是在深夜,如此用心,其心可鉴,他不掉头发,谁掉头发???总之你知道的,不知道的,我们都讲,并且持续更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敢说是史上最全的课程,怕违反广告法,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门课你值得拥有,好吃不贵,对于你知识的渴求,我们管够管饱话不多说,牛不多吹,我们要讲的本门课程内容:稀疏数组、单向队列、环形队列、单向链表、双向链表、环形链表、约瑟夫问题、栈、前缀、中缀、后缀表达式、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递归与回溯、迷宫问题、八皇后问题、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基数排序(桶排序)、堆排序、排序速度分析、二分查找、插值查找、斐波那契查找、散列、哈希表、二叉树、二叉树与数组转换、二叉排序树(BST)、AVL树、线索二叉树、赫夫曼树、赫夫曼编码、多路查找树(B树B+树和B*树)、图、图的DFS算法和BFS、程序员常用10大算法、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分治算法、动态规划算法、KMP算法、贪心算法、普里姆算法、克鲁斯卡尔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弗洛伊德算法马踏棋盘算法
循环链表是一种特殊的链表,它的最后一个节点指向第一个节点,形成一个环。使用循环链表可以很方便地实现约瑟夫环问题。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定义一个节点结构体,包含一个数据域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域。 2. 构建循环链表,将每个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 3. 定义一个计数器,从指定位置开始遍历链表,每遍历到一个节点就将计数器加1,当计数器的值等于指定的数n时,将该节点从链表中删除。 4. 重复步骤3,直到链表中只剩下一个节点为止。 下面是一个C语言实现的例子: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 定义节点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Node; // 构建循环链表 Node *buildList(int n) { Node *head = NULL, *tail = NULL; for (int i = 1; i <= n; i++) { Node *newNode = (Node *)malloc(sizeof(Node)); newNode->data = i; newNode->next = NULL; if (head == NULL) { head = newNode; tail = newNode; } else { tail->next = newNode; tail = newNode; } } tail->next = head; // 将最后一个节点指向头节点,形成循环链表 return head; } // 删除节点 Node *deleteNode(Node *head, int n, int m) { Node *p = head, *pre = NULL; int count = 0; while (p->next != p) { // 当链表中只剩下一个节点时结束循环 count++; if (count == m) { // 找到要删除的节点 printf("%d ", p->data); // 输出该节点的值 pre->next = p->next; // 将该节点从链表中删除 Node *temp = p; p = p->next; free(temp); count = 0; } else { pre = p; p = p->next; } } printf("%d\n", p->data); // 输出最后剩下的节点的值 free(p); return NULL; } int main() { int n, m; printf("请输入总人数n和报数m:"); scanf("%d %d", &n, &m); Node *head = buildList(n); printf("出列顺序为:"); head = deleteNode(head, n, m); return 0; }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