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络

1.无线传感网络的概念是什么?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的地理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布给观察者。

2.无线传感器的体系结构是什么?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无线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传感单元负责被监测对象原始数据的采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单元的处理之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一个数据汇聚中心节点(Sink),由Sink再通过因特网或卫星传输到用户数据处理中心。

1).传感器节点:负责监测对象的原始数据的采集。

2).汇聚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融合及压缩,最后通过因特网或其他网络通信将监测信息传送到管理节点。

3).管理节点:负责或者最后的监测信息。

3.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现有的网络的区别在哪些方面?

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检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个),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节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另外,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

首要设计目标不同: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首要设计目标是提高通信服务和高效使用带宽,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首要设计目标是能源的高效使用。

4.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有哪些?

(1)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

(2)动态性强

(3)网络规模大、密度高

(4)可靠性高

(5)针对具体应用

(6)以数据为中心

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1)能源管理

(2)网络的自组织与自我管理

(3)拓扑控制

(4)定位技术

(5)数据融合技术

(6)时间同步

(7)跨层设计

(8)网络安全

(9)嵌入式操作系统

(10)应用层技术

第二章

1.拓扑控制的概念是什么?

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调整节点的连接关系,以形成一条满足特定需求的网络拓扑结构。即物理拓扑生成逻辑拓扑的过程。

2.拓扑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1)延长网络寿命

(2)减少节点通信负载,提高通信效率。

(3)辅助路由设计

(4)选择数据融合策略

(5)采用冗余结构

3.TopDisc算法

在三色法中,节点可以处于三种不同的状态。在TopDisc算法中,分别用白色、黑色、灰色表示三种节点:(1) 白色表示尚未被发现的节点,或者说是没有接收到任何拓扑发现请求的节点;(2) 黑色表示骨干节点(簇头节点),负责相应地拓扑发现请求;(3) 灰色表示普通节点,至少被一个标记为黑色的节点覆盖,即黑色节点的邻居节点

三色法的详细步骤描述如下:

(1) 初始节点被标记为黑色,并向网络广播拓扑发现请求。
(2) 当白色节点收到来自黑色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时,将被标记为灰色,并在延时时间TWB后继续广播拓扑发现请求。TWB反比于它与黑色节点之间的距离。

(3) 当白色节点收到来自灰色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时,将在等待时间TWG后标记为黑色,但如果在等待周期又收到来自黑色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则先优先标记为灰色;同样,等待时间TWG反比于该白色节点与灰色节点之间的距离。不管节点被标记为灰色还是黑色,都将在完成颜色标记后继续广播拓扑发现请求。
(4) 所有已经被标记为黑色或者灰色的节点,都将忽略其他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

四色法:

TopDisc算法同时也提出了四色法。顾名思义,节点可以处于四种不同的状态,分别用白色、黑色、灰色和深灰色表示。前三种颜色代表的含义跟三色法相同,增加的深灰色表示节点收到过拓扑发现请求,但不被任何标记为黑色的节点覆盖。

四色法的详细步骤描述如下:

(1) 初始节点被标记为黑色,并向网络广播拓扑发现请求。
(2) 当白色节点收到来自黑色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时,将被标记为灰色,并在延时时间TWB后继续广播拓扑发现请求。TWB反比于它与黑色节点之间的距离。
(3) 当白色节点收到来自灰色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时,将标记为深灰色并继续广播拓扑发现请求,然后等待一段时间(同样与距离成反比)。如果在等待期间收到来自黑色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则改变为灰色,否则它自己成为黑色。

(4) 当白色节点收到来自深灰色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时,等待一段时间(同样与距离成反比)。如果在等待期间收到来自黑色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则改变为灰色,否则它自己成为黑色。
(5) 所有已经被标记为黑色或者灰色的节点,都将忽略其他节点的拓扑发现请求。

4.虚拟势力场的概念是什么?

虚拟势场力是把网络中每一个移动节点看做一个虚拟的带电粒子,相邻节点之间同时存在排斥力和吸引力两种相互作用力。

5.简述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的一些常用算法。


第三章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的特点是什么?

(1)能量优先

(2)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3)以数据为中心

(4)应用相关

(5)可扩展性

2.路由协议的分类有哪些?

(1)能量感知路由

(2)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

(3)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4)基于可靠的路由协议

3.路由协议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1)高效利用有限 的节点能量

(2)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

(3)尽可能减少节点间的通信负载的冗余

(4)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

(5)网络和数据的安全。

4.能量感知路由协议

 1.能量路由
  能量路由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节点的可用能量(Power AvailablePA),即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或传输路径上的能量需求来选择数据的转发路径。

  能量路由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最大可用能量路由。从源节点到汇聚节点的所有路径中选取节点的可用能量之和最大的路径。在图3-1中路径二的可用能量之和最大,但路径二包含了路径一,因此不是高效的路径,从而被排除,最终选择路径四。
  
(2) 最小能量消耗路由。从源节点到汇聚节点的所有路径中选取节点耗能之和最小的路径。在图3-1中选择路径一。
  
(3) 最少跳数路由。选取从源节点到汇聚节点跳数最少的路径。在图3-1中选择路径三。

    (4) 最大最小可用能量节点路由。每条路径上有多个节点,且节点的可用能量不同,从中选取每条路径中可用能量最小的节点来表示这条路径的可用能量。如路径四中节点E的可用能量最小为1,所以该路径的可用能量是1。最大最小可用能量节点路由策略就是在多条路径中,选择路径可用能量最大的路径。在图3-1中选择路径三。

5.zigBee的特点有哪些?

(1)省电

(2)廉价

(3)可靠

(4)短时延

(5)安全

(6)大网络容量

第四章

1.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的区别。

2.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一般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类

基于距离的定位方法:基于距离的定位机制(range-based)是通过测量相邻节点间的实际距离或方位进行定位的。

与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距离无关的定位技术无需测量节点间的绝对距离或方位,降低了对节点硬件的要求,但定位的误差也相应有所增加。

3.基于RSSI的定位思想是什么?

 RSSI随着通信距离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是节点间距离越远,RSSI值相对越低。一般来说,利用RSSI来估计节点之间的距离需要使用的方法是:已知发射节点的发射功率,在接收节点处测量接收功率;计算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再使用理论或经验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将传播损耗转化为距离。
  常用的无线信号传播模型为


其中,Pr, dB(d)是以d0为参考点的信号的接收功率;η是路径衰减常数;Xδ, dB是以δ2为方差的正态分布,为了说明障碍物的影响。

4.  APIT算法
  
T.He等人提出的APIT(Approximate Point-In-triangulation Test)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三角形覆盖逼近,传感器节点处于多个三角形覆盖区域的重叠部分中。传感器节点从所有邻居信标节点集合中选择三个节点,测试它是否位于由这三个节点组成的三角形的内部,重复这一过程直到穷举所有的三元组合或者达到期望的精度,然后以所有覆盖传感器节点的三角形的重叠部分的质心作为其位置并计算该位置。如图4-16所示,阴影部分区域是包含传感器节点的所有三角形的重叠区域,黑色圆点表示的质心位置作为传感器节点的位置。

APIT定位具体步骤如下:
(1) 收集信息。未知节点收集邻近信标节点的信息,如未知、标志号、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等,邻居节点之间交换各自收到的信标节点的信息。

(2)  APIT测试。测试未知节点是否在不同的信标节点组合成的三角形内部。
(3) 计算重叠区域。统计包含未知节点的三角形,计算所有三角形的重叠区域。
(4) 计算未知节点位置。计算重叠区域的质心位置,作为未知节点的位置。

第五章

1.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目标跟踪的概念。

传感器网络由大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当有目标进入监测区域时,由于目标的辐射特性(通常是红外辐射特征)、声传播特征和目标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面震动特征,传感器会探测到相应的信号。

  2. 基于双元检测的协作跟踪
  
双元检测传感器不能检测它到目标的距离,只能判断目标是否在侦测范围内。因此检测到目标的节点只能确定包含目标的圆形区域,还需要多个节点协作才能确定目标的位置信息。当目标进入侦测区域后,在节点足够密集的情况下,任何时刻都有多个节点同时侦测到目标的位置区域。这些节点侦测范围的重叠区域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目标就处于这个重叠区域内,这样,就能相对精确地确定目标位置。

  由于目标运动具有随机性,要跟踪这样不规则的运动轨迹十分困难。在不影响跟踪结果的条件下,假设目标在节点的侦测范围内匀速运动,从而将目标运动轨迹近似为一条折线。由于单个传感器节点的侦测范围比较小,这样的假设很接近目标的真实运动轨迹。通过大量节点的协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跟踪精度。双元检测协作跟踪的基本过程如下:
  
(1) 当节点侦测到目标进入侦测区域时,唤醒自身的通信模块并向邻居节点广播检测到目标的消息。消息中包含节点ID以及自身位置信息。同时该节点开始记录目标出现的持续时间。

  (2) 如果节点检测到目标出现,同时接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点发送的通告消息,则节点计算目标位置。计算时采用目标在节点侦测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作为权重。
  
(3) 当目标离开侦测区域时,节点向汇聚节点发送自己的位置信息以及目标在自己侦测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信息。汇聚节点根据已有的历史数据和当前获得的最新数据进行线性拟合,计算移动目标的运动轨迹。

  双元检测传感器虽然不能确定它到目标的距离,却可确定目标在自己检测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如图5-2所示,假设移动目标匀速运动,则目标在监测区域内的持续时间越长,就表明它离节点越近,该节点的侦测数据也就越精确。因此检测到目标时间长的节点,它的数据应具有较大的权重。
  基于双元检测的协作跟踪适用于简单低廉的传感器节点,并通过大量密集部署节点保证跟踪精度,另外,该协作跟踪需要节点间的时钟同步,并要求节点知道自身的位置信息。

5-2 目标持续时间长度与计算权重的关系

3.传送树跟踪算法

传送树(convey tree)是一种由移动目标附近的节点组成的动态树型结构,并且会随着目标的移动,动态地添加或者删除一些节点。移动目标附近的节点通过传送树结构进行协作跟踪,在保证对目标进行高效跟踪的同时减少节点间的通信开销。

  图5-5表示通过传送树进行目标跟踪的过程。如图5-5(a)所示,目标进入侦测区域时,在探测到目标的传感器节点中选出一个根节点,并构造出初始传送树。传送树上每个节点周期性发出侦测信息,并传送到根节点。根节点收集传送树上所有节点的侦测报告,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到汇聚节点。随着目标的移动,传送树删除那些距离目标越来越远的节点,唤醒目标移动方向上的节点并将其加入传送树。当目标与根节点的距离超过一定阈值时,需要重新选出根节点并重新构造传送树,如图5-5(b)所示。

5-5 基于动态传送树的目标跟踪

第六章

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的关键因素
  
准确地估计消息包的传输延迟,通过偏移补偿或漂移补偿的方法对时钟进行修正,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时间同步的关键。目前绝大多数的时间同步算法都是对时钟偏移进行补偿,由于对漂移进行补偿的精度相对较高且比较难实现,所以对漂移进行补偿的算法相对少一些。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为了完成节点间的时间同步,消息包的传输是必须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包传输中的误差,可将消息包收发的时延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 发送时间(Send Time):发送节点构造一条消息和发布发送请求到MAC层所需的时间,包括内核协议处理、上下文切换时间、中断处理时间和缓冲时间等,它取决于系统调用开销和处理器当前负载,可能高达几百毫秒。
  
(2) 访问时间(Access Time):消息等待传输信道空闲所需的时间,即从等待信道空闲到消息发送开始时的延迟,它是消息传递中最不确定的部分,与低层MAC协议和网络当前的负载状况密切相关。在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如以太网中,发送节点必须等到信道空闲时才能传输数据,如果发送过程中产生冲突需要重传。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协议的RTS/CTS机制要求发送节点在数据传输之前先交换控制信息,获得对无线传输信道的使用权;TDMA协议要求发送节点必须得到分配给它的时间槽时才能发送数据。

  (3) 传输时间(Transmission Time):发送节点在无线链路的物理层按位(bit)发射消息所需的时间,该时间比较确定,取决于消息包的大小和无线发射速率。
  
(4) 传播时间(Propagation Time):消息在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传输介质中的传播时间,该时间仅取决于节点间的距离,与其他时延相比这个时延是可以忽略的。
  
(5) 接收时间(Reception Time):接收节点按位(bit)接收信息并传递给MAC层的时间,这个时间和传输时间相对应。
  
(6) 接收处理时间(Receive Time):接收节点重新组装信息并传递至上层应用所需的时间,包括系统调用、上下文切换等时间,与发送时间类似。

2.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传感器节点间时间的差异:
  
(1) 节点开始计时的初始时间不同;
  
(2) 每个节点的石英晶体可能以不同的频率跳动,引起时钟值的逐渐偏离,这个误差称为偏差误差;
  
(3) 随着时间地推移,时钟老化或随着周围环境如温度的变化而导致时钟频率发生的变化,这个误差称为漂移误差。 

3  基于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双向时间同步机制
  基于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双向时间同步机制类似于传统网络的NTP协议,即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待同步节点向基准节点发送同步请求包,基准节点回馈包含当前时间的同步包,待同步节点估算时延并校准时钟。

4.  DMTS时间同步机制
  
DMTS时间同步机制牺牲部分时间同步精度来换取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能耗,这是一种轻量级的能量有效的时间同步机制。接收节点通过精确地测量从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单向时间延迟,并结合发送节点中的时间戳计算出时间调整值。DMTS机制的时间广播分组的传输过程如图6-7所示,DMTS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发送方到接收方的单向时间延迟,采取了以下方法:
  
(1) 发送方在检测到信道空闲时才给即将广播的时间分组加上时间戳t1,并立即发送,用来避免发送端的处理延迟和MAC层的访问延迟对同步精度产生的影响。

  (2) DMTS通过数据发射速率和发射数据的位数(bits)对发射延迟进行估计,发射延迟包括发射前导码和起始符的时间以及发射数据的时间,若发送的信息位数为,发送每比特位所需要的时间为t,则可以估算出发送时间为nt
  
(3) 接收方在MAC层给同步分组标记一个到达时间戳t2,并在接收处理完成时再标记一个时间戳t3,通过这两个时间戳的差值来估计接收处理延迟。

5.时间同步算法有哪些?

 

  • 25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