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是对考点和教材的一些内容总结,标红部分为期末考试重点部分,碍于时间关系,很多地方写得不够详细、还有一些地方可能有打错字的情况,望大家包容,仅供期末速成参考。
计原期末复习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一、微处理器及相关概念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
2、CPU的基本功能、结构
3、执行指令过程
(1)假设程序存储在内存中。开始执行程序时,程序计数器中保存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指明当前将要执行的指令存放在存储器的哪个单元
(2)控制器将程序计数器中的地址送到地址寄存器MAR,并发出读命令。存储器根据此地址取出一条指令,经过数据总线送入指令寄存器IR。
(3)指令译码器对IR中的指令进行译码,并由控制逻辑阵列向存储器、运算器等部件发出操作命令,执行指令操作码规定的操作,操作可以是读写内存、算术/逻辑运算或输出操作等。
(4)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内容,为取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
至此,一条指令执行结束。CPU在执行指令过程中,提供表示状态的状态信号(如运算结果的正负,结果是否溢出等),提供相应的系统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由此来协调计算机系统工作。
4、指令流水线
二级流水线和三级流水线。(六级流水线)
5、精简、复杂指令集特点(CISC与RISC技术)
(1)CISC微处理器主要特点:指令集庞大,指令的长度各不相同,指令译码步骤比较复杂
CISC的优点:为了高级语言编程方便和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CISC的弊端:复杂的指令集带来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设计的周期和成本。
(2)RISC微处理器主要特点:指令集中只包含那些使用频度高、功能简单、能够在一个节拍内执行完成的指令,并将较复杂的功能用一段子程序来实现。同时大量使用寄存器,优化了CPU的控制逻辑,提高了程序执行的速度。
RISC的弊端: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复杂,相同的任务必须编写更多的程序来完成;性能以来于编译器的有效性等。
二、微型计算机
1、冯诺依曼、哈佛结构特点
冯诺依曼结构具有3个主要特征:
-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 数据和程序都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且不加区别的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
- 按存储程序原理工作,编写好的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首先由输入设备输入并保存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工作时由控制器自动地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序列(即程序)并加以执行。
与冯诺依曼结构相比,哈佛结构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 使用两个独立的存储器模块分别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以便实现并行处理
- 有两套独立的地址和数据总线,分别作为CPU与每个存储器之间的专用传输路径
2、微型计算机的组成结构:CPU、存储器、输出输出接口电路、系统总线(各部分的概念与组成以及作用)
3、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按结构分类:单片机、单板机、多板机
按数据总线的宽度:4位、8位、16位、32位、64位
按应用:通用机和专用机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
1、基本性能指标
(1)字长
(2)主存容量
(3)主频
(4)运算速度
(5)性能价格比
四、嵌入式系统及ARM微处理器体系
1、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