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安全员考试分为 A 本、B 本、C1 本(机械)、C2 本(土建);
上机考试,总分 100 分,60 分合格;
题型均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案例四种题型;
A本/B本/C1本/C2本:
单选40题,每题1分;
多选10题,5个备选项,每题1.5 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判断30题,每题0.5;
案例6题,每道案例题固定6小题:第1-2题为单选每题1分;第3题为多选,每题1.5 分;第4-6题为判断,每题 0.5分。合计5分。
附赠一些2023年江苏安全员ABC证考试的真题,大家可以收藏下作为练习
单选题:
1. 架空线导线截面时,三相四线制线路的N线和PE线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的( ),单相线路的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
A.0.3
B.0.4
C.0.45
D.0.5
答案:D
解析: 三相四线制线路的N线和PE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单相线路的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
2. 落地作业脚手架、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应与工程施工同步,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最上层连墙件2步,且自由高度不应大于( )m。
A. 1m
B. 2m
C. 3m
D. 4m
答案:D
解析: 落地作业脚手架、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应与工程施工同步,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最上层连墙件2步,且自由高度不应大于4m。
3. 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宿舍、办公用房,建筑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 )时,应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
A. 100m³
B. 200m³
C. 300m³
D. 500m³
答案:B
解析: 教材P131页:
办公用房、宿舍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B₁级:难燃性建筑材料;B₂级:可燃性建筑材料;B₃级:易燃性建筑材料)。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2)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m²。
3)当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²时,应至少设置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25m,
4)单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m;双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
5)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6)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²,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²。
7)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房间的建筑面积大于50m²时,房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8)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基层底面。
4.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性因素,也有主观性因素,我们往往遵从适应性原则,应用( )的方法来有效控制客观性因素。
A.教育
B.管理
C.监督
D.自律
答案:A
解析: 教材P68页: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社会心理、生理等,这里既有客观性因素,也有主观性因素。我们往往遵从适应性原则,应用教育的方法来有效控制客观性因素;而对于主观性因素,我们需要通过管理、监督、自律、文化建设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在影响人行为的因素中,个性心理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5.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 )。
A. 规划许可证
B. 环评手续
C. 营业执照
D. 排污许可证
答案:D
解析: 教材P29页:
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6. 《安全生产法》明确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 )。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 质量第一兼顾安全
C. 安全至上
D.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答案:A
解析: 教材P15页:
(1)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3)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4)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7.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A. 60
B. 30
C. 10.0
D. 7
答案:D
解析: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8. 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落物和减少污染,必须采用()对建筑物进行全封闭。
A. 平网
B. 立网
C. 密目式安全网
D. 普通安全网
答案:C
解析: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落物和减少污染,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建筑物进行全封闭。
9. 生产经营单位应采取技术、(),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A. 管理措施
B. 制度措施
C. 组织措施
D. 经济措施
答案:A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38条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10. 下列不属于特种作业的是()。
A. 起重司机
B. 司索工
C. 电焊工
D. 车工
答案:D
解析: 筑施工特种作业工种如下:1)建筑电工。2)建筑架子工。3)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4)建筑起重机械司机。5)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6)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7)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种作业。★2009年1月20日,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印发《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苏建管质〔2009〕5号),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工种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特种作业工种:1)建筑焊工。2)建筑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工。3)桩机操作工。4)建筑混凝土泵操作工。5)建筑施工现场场内机动车司机。
多选题:
1. 下列符合落地式操作平台架体构造规定的是( )。
A. 操作平台高度不应大于10m,高宽比不应大于3:1
B. 施工平台的施工荷载不应大于2.0kN/㎡
C. 当接料平台的施工荷载大于2.0kN/㎡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D. 操作平台应与建筑物进行刚性连接或加设防倾措施,不得与脚手架连接
E. 操作平台应从底层第一步水平杆起逐层设置连墙件,且连墙件间隔不应大于4m,并应设置水平剪刀撑。
答案:BCDE
解析: 落地式操作平台架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平台高度不应大于15m,高宽比不应大于3:1;
2施工平台的施工荷载不应大于2.0kN/m2;当接料平台的施工荷载大于2.0kN/m2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3操作平台应与建筑物进行刚性连接或加设防倾措施,不得与脚手架连接;
4用脚手架搭设操作平台时,其立杆间距和步距等结构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脚手架规范的规定;应在立杆下部设置底座或垫板、纵向与横向扫地杆,并应在外立面设置剪刀撑或斜撑;
5操作平台应从底层第一步水平杆起逐层设置连墙件,且连墙件间隔不应大于4m,并应设置水平剪刀撑。连墙件应为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件,并应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
2. 安全标志牌的固定方式分为( )。
A. 落地式
B. 附着式
C.入墙式
D. 悬挂式
E. 柱式
答案:BDE
解析: 教材P126页:
安全标志牌的固定方式分为附着式、悬挂式和柱式三种。悬挂式和附着式标志牌应稳固不倾斜,柱式的标志牌和支架应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3. 下列有关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正确的是( )。
A. 施工单位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活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
B. 施工单位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C.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
D.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E. 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答案:ABCE
解析: 教材P31页:
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 下列关于安全带的使用和维护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思想上重视安全带的作用
B.安全带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位是否完好无损
C.高处作业如安全带无固定挂处,应采取适当强度的钢丝绳或采取其他方法
D.安全带应栓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
E.安全带可以根据自身使用需要进行接长使用
答案:ABCD
解析: 安全带的使用和维护有以下几点要求:1)思想上重视安全带的作用。2)安全带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位是否完好无损,如绳带有无变质、卡环是否有裂纹、卡簧弹性是否良好、是否与安全绳相匹配等。3)坠落距离同安全带挂点与佩戴者的相应位置密切相关,挂点与佩戴者位置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能是高挂、低挂或同人体平齐。发生坠落时,高挂对人体的威胁最小,低挂对人体的威胁最大,故安全带高挂低用较为安全,不宜低挂高用。4)高处作业时若安全带无固定拴挂处,应采用适当强度的钢丝绳或其他方法。禁止把安全带挂在移动或带尖锐棱角或不牢固的物件上。(5)安全带应拴挂在牢固的构件或物体上,防止摆动或碰撞,安全带绳不能打结使用。(6)安全带绳保护套应保持完好,以防绳被磨损。若发现保护套损坏或脱落,必须加上新套后再使用。(7)安全带严禁接长使用,使用3m及以上的长绳时必须要加缓冲器,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8)安全带在使用前后应注意维护,经常检查安全带缝制部分和挂钩部分,详细检查捻线是否发生裂断或存在残损。(9)安全带不使用时应妥善保管,不可接触高温、明火、强酸、强碱或尖锐物体,不得存放在潮湿的仓库中。(10)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带的检验,频繁使用应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更换。(11)工作中应根据伸展长度考察安全空间是否符合要求。安全空间体现工作场所的安全要素,一般为安全带佩戴者下方的立体空间,这个空间不存在任何物体会对坠落者造成碰撞伤害。
5. 暂扣许可证和执照是()。
A.行政主体对持有许可证和执照的相对人
B.因持有许可证和执照的相对人有违法行为
C.在一定期限内暂行扣押有许可证和执照
D.使持有许可证和执照的相对人暂时失去从事该类活动资格
E.使持有许可证和执照的的相对人不再具有从事该类活动资格
答案:ABCD
解析: 暂扣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主体对持有许可证和执照能从事该类活动的相对人,因其有违法行为而在一定期限内暂行扣押其许可证和执照,使之暂时失去从事该类活动资格的处罚。
判断题:
1. 乙炔气瓶使用时必须直立放置,禁止卧放使用。
答案:√
解析: (1)不得靠近热源或在阳光下暴晒。
(2)必须直立存放和使用,禁止卧放使用
2. 在有支撑的基坑中挖土时,必须防止碰坏支撑,在坑沟边使用机械挖土时,无需计算,直接开挖。
答案:×
解析: 在有支撑的基坑中挖土时,必须防止碰坏支撑,在坑沟边使用机械挖土时,应计算支撑强度,危险地段应加强支撑。
3. 施工现场进出口应设置大门,建立门卫职守管理制度。
答案:√
解析: 教材P141页:
施工现场进出口应设置大门,建立门卫职守管理制度,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佩戴工作卡等。
4. 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受聘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答案:√
解析: 教材P82页:
持有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受聘于建筑施工企业或者建筑起重机械出租单位,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
5. 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开放式,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答案:×
解析: 教材P29页:
运输煤炭、垃圾、渣土、砂石、土方、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造成扬尘污染,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案例题:
某工地20米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事故。接到事故报告后,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2小时后才向有关部门报告。经调查,该事故死亡2人,重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50万元。该施工单位对这起事故负有责任。试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此事故为()。
A. 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 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解析: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该事故重伤10人属于较大事故。
问题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B.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C. 类似事故处理经验
D. 事故的简要经过和初步原因
答案:C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事故发生单位及工程项目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事故的初步原因。(6)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7)事故报告单位或报告人员。
问题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此类工程的施工方案制定、实施作出的部分规定是( )
A.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实施
B.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C. 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实施
D. 企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实施
E. 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答案:AE
解析: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应当安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背景为20米基坑,属于深基坑工程。深基坑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范围,其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技术论证。专家组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后,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专家组的论证审查报告完善施工方案,并经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问题4: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判断:×
解析: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问题5: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判断:√
解析: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问题6: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2小时后才向有关部门报告”符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判断:×
解析: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