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导论第一章
第一章物联网概论
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 比尔盖茨与电子别针
- Auto-ID实验室、RFID与物联网概念
- ITU与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物联网与智慧地球
智慧地球=互联网+物联网
- 智慧地球将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组成物联网,实现“人-机-物”的融合
- 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大量嵌入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和发出指令,反馈给控制器,远程执行指令
- 通过智慧地球技术的实施,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与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能力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欧盟与各国政府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划
欧盟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规划
- 第一阶段(2010年前):基于RFID技术实现低功耗、低成本的单个物体间的互联,并在物流、零售、制药等领域开展局部的应用
- 第二阶段(2010~2015年):利用传感网与无处不在的RFID标签实现物与物之间的广泛互联,针对特定的产业制定技术标准,并完成部分网络的融合
- 第三阶段(2015~2020年):具有可执行指令的RFID标签广泛应用,物体进入半智能化,物联网中异构网络互联的标准制定完成,网络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
- 第四阶段(2020年之后):物体具有完全的智能响应能力,异构系统能够实现协同工作,人、物、服务与网络达到深度地融合
物联网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背景
- 从人类对技术需求的角度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必然性
- 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角度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必然性
- 从普适计算研究的角度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必然性 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 无处不在的计算
- 从CPS(信息物理系统)研究的角度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必然性
普适计算的特征
- 强调“无处不在”与“不可见”
- 核心是“以人为本”
- 提供自适应的网络服务
- 关键是智能
普适计算的思想就是使计算机从用户的意识中彻底“消失”,在物理世界中结合计算处理能力与控制能力,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