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框架肯定离不开各种设计模式的运用,Spring框架也不例外。下面列举了spring常见的设计模式。
1、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是 Java 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在工厂模式中,我们在创建对象时不会对客户端暴露创建逻辑,并且是通过使用一个共同的接口来指向新创建的对象。
简单来讲,就是有一个类的工厂,工厂里面专门生产类的方法,有了这个工厂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去工厂获取类,而不是自己创建。Spring 中的BeanFactory就是工厂模式的体现,通过getBean方法来获取Bean对象。
2、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是 Java 中最简单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 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负责创建自己的对象,同时确保只有单个对象被创建。这个类提供了一种访问其唯一的对象的方式,可以直接访问,不需要实例化该类的对象。
在Spring中的bean默认使用单例,我们也可以手动设置scope改变bean的状态 。Spring注册bean过程中使用DDC单例模式,首先从缓存singletonObjects中获取bean实例,如果为null,对singletonObjects加锁,然后从缓存中获取锁,如果还是为null,就创建bean。这样双重判断,能够避免在加锁的瞬间,有其他依赖注入引发bean实例的创建,从而造成重复创建的结果。
3、代理模式
在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中,一个类代表另一个类的功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在代理模式中,我们创建具有现有对象的对象,以便向外界提供功能接口。(菜鸟教程)
实现方式:AOP底层,就是动态代理模式的实现。
动态代理:在内存中构建的,不需要手动编写代理类
静态代理:需要手工编写代理类,代理类引用被代理对象。
实现原理:切面在应用运行的时刻被织入。一般情况下,在织入切面时,AOP容器会为目标对象创建动态的创建一个代理对象。SpringAOP就是以这种方式织入切面的。
4、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是用于创建重复的对象,同时又能保证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这种模式是实现了一个原型接口,该接口用于创建当前对象的克隆。当直接创建对象的代价比较大时,则采用这种模式。例如,一个对象需要在一个高代价的数据库操作之后被创建。我们可以缓存该对象,在下一个请求时返回它的克隆,在需要的时候更新数据库,以此来减少数据库调用。
在 spring 中用到的原型模式有: scope="prototype" ,每次获取的是通过克隆生成的新实例,对其进行修改时对 原有实例对象不造成任何影响。
5、策略模式
在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中,一个类的行为或其算法可以在运行时更改。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在策略模式中,我们创建表示各种策略的对象和一个行为随着策略对象改变而改变的 context 对象。策略对象改变 context 对象的执行算法。
Spring中提供了InstantiationStrategy(实例化策略接口,子类被用来根据rootBeanDefinition来创建实例对象)实例化策略接口,其中有两个实现,分别是SimpleInstantiationStrategy以及CglibSubclassingInstantiationStrategy。
Spring框架的资源访问Resource接口。该接口提供了更强的资源访问能力,Spring 框架本身大量使用了 Resource 接口来访问底层资源。
6、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作为两个不兼容的接口之间的桥梁。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结合了两个独立接口的功能。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负责加入独立的或不兼容的接口功能。
实现方式:SpringMVC中的适配器HandlerAdatper。
实现原理:HandlerAdatper根据Handler规则执行不同的Handler。
实现过程:DispatcherServlet根据HandlerMapping返回的handler,向HandlerAdatper发起请求,处理Handler。HandlerAdapter根据规则找到对应的Handler并让其执行,执行完毕后Handler会向HandlerAdapter返回一个ModelAndView,最后由HandlerAdapter向DispatchServelet返回一个ModelAndView。
实现意义:HandlerAdatper使得Handler的扩展变得容易,只需要增加一个新的Handler和一个对应的HandlerAdapter即可。
因此Spring定义了一个适配接口,使得每一种Controller有一种对应的适配器实现类,让适配器代替controller执行相应的方法。这样在扩展Controller时,只需要增加一个适配器类就完成了SpringMVC的扩展了。
7、观察者模式
当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时,则使用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比如,当一个对象被修改时,则会自动通知依赖它的对象。观察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Spring 事件驱动模型中的三种角色:
事件角色:
Spring 中默认的几种事件,都是对 ApplicationContextEvent 的实现(继承自ApplicationContextEvent):
ContextStartedEvent:ApplicationContext 启动后触发的事件;
ContextStoppedEvent:ApplicationContext 停止后触发的事件;
ContextRefreshedEvent:ApplicationContext 初始化或刷新完成后触发的事件;
ContextClosedEvent:ApplicationContext 关闭后触发的事件。
事件监听者角色:ApplicationListener 充当了事件监听者角色,它是一个接口,里面只定义了一个 onApplicationEvent()方法来处理ApplicationEvent,在 Spring中我们只要实现 ApplicationListener 接口实现 onApplicationEvent() 方法即可完成监听事件
事件发布者角色: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接口的publishEvent()这个方法在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类中被实现,阅读这个方法的实现,你会发现实际上事件真正是通过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来广播出去的
Spring 的事件流程总结:
定义一个事件: 实现一个继承自 ApplicationEvent,并且写相应的构造函数;
定义一个事件监听者:实现 ApplicationListener 接口,重写 onApplicationEvent() 方法;
使用事件发布者发布消息: 可以通过 ApplicationEventPublisher 的 publishEvent() 方法发布消息。
8、模板模式
在模板模式(Template Pattern)中,一个抽象类公开定义了执行它的方法的方式/模板。它的子类可以按需要重写方法实现,但调用将以抽象类中定义的方式进行。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Spring 中 jdbcTemplate
、hibernateTemplate
等以 Template 结尾的对数据库操作的类,它们就使用到了模板模式。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继承的方式来实现模板模式,但是 Spring 并没有使用这种方式,而是使用Callback 模式与模板方法模式配合,既达到了代码复用的效果,同时增加了灵活性。
9、装饰器模式
装饰者模式可以动态地给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属性或行为。相比于使用继承,装饰者模式更加灵活。简单点儿说就是当我们需要修改原有的功能,但我们又不愿直接去修改原有的代码时,设计一个Decorator套在原有代码外面。其实在 JDK 中就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装饰者模式,比如 InputStream
家族,InputStream
类下有 FileInputStream
(读取文件)、BufferedInputStream
(增加缓存,使读取文件速度大大提升)等子类都在不修改InputStream
代码的情况下扩展了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