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shell函数
- shell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它可作为一种编程语言来使用。
- 因为shell是一个解释器,所以它不能对为它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而是在每次从磁盘加载这些程序时对它们进行解释。而程序的加载和解释都是非常耗时的。
- 针对此问题,许多shell(如BourneAgainShell)都包含shell函数,shell把这些函数放在内存中,这样每次需要执行它们时就不必再从磁盘读入。
- shell还以一种内部格式来存放这些函数,这样就不必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它们
- shell函数将命令序列按格式写在一起
- 可以方便重复使用命令序列
1、函数的定义(两种方式)
function 函数名 {
command
} #这是一种规范写法
2
函数名(){ #最常用因为最简洁
command
}
- 函数定义完之后并不会自动执行,需要调用才行,好处在于可以写一段功能代码作为函数,有需要就直接调用
- 调用第二个
- 也可以全部调用
- 定义的时候哪怕出现语法错误也没关系,不调用就不会报错
- 当然我们写函数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调用,为了实现某个功能块
2、函数的调用
直接在脚本里定义函数的代码块后写函数名即可完成调用
#!/bin/bash
function one { //定义了一个函数叫做one
echo "hello world" //函数体的功能是打印 hello world
}
one //直接写函数名就会运行函数体内的代码
注意①:函数名必须是唯一,如果先定义了一个,再用同样的名称定义,第二个会覆盖第一个的功能,出现了你不想要的结果,所以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重名!
#!/bin/bash
f1 (){
echo hello
}
f1 (){
echo world
}
f1
[root@localhost ~]# . f1.sh
world
注意②:调用函数之前必须先进行定义!
- 因为f3函数里调用了f2,调用了f3的时候并不能知道f2的定义,因为f2是在f3运行之后才被定义,所以运行的脚本会报错
这里虽然提前调用了f2,但是f2的函数还是在运行f3之前定义的所以他能够找到
3、函数返回值:return
-
函数的返回值就是函数当中运行最后一条命令的状态码,默认成功为0,失败为非0值,可以通过$?查看
-
但是可以自己自定义返回码,用return
- return的值范围是0-255
- 遇到return即结束函数不会再往下执行
例如
- 通过返回值判断脚本是否运行成功
因为有些时候即使脚本运行错误,但带回的返回值仍然为0
因此可以通过返回值来判断脚本是否出现错误
- 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4、函数的作用范围
-
在 Shell 脚本中函数的执行并不会开启一个新的子 Shell,而是仅在当前定义的 Shell 环境中有效。
-
如果Shell脚本中的变量没有经过特殊设定,默认在整个脚本中都是有效的。
-
在编写脚本时,有时需要将变量的值限定在函数内部,可以通过内置命令local来实现。
-
函数内部变量的使用,可以避免函数内外同时出现同名变量对脚本结果的影响。
例如
[root@localhost ~]# vim myfun.sh
#!/bin/bash
myfun ()
{
local i #设置局部变量
i=8
echo $i
}
i=9
myfun
echo $i
[root@localhost ~]#./myfun.sh
8
9 #局部变量不会影响全局变量
二、函数的传参
- 函数的参数
计算位置变量$1和$2的和
#!/bin/bash
add (){
let sum=$1+$2 //这里的位置变量是函数的位置变量,所以要写在调用函数的后面,如果是调用脚本时使用则不能成功
echo $sum
}
add 4 5
- 脚本的传参
- 函数中多参数传递和使用方法
- 阶乘
- 交互式阶乘
三、数组的定义
数组是存放相同类型数据的集合,在内存中开辟了连续的空间,通常配合循环使用
数组的分类
-
普通数组:不需要声明直接定义,下标索引只能是整数
-
关联数组:需要用declare -A声明否则系统不识别,索引可以是字符串
1、数组的定义方式
第一种
直接把要加入数组的元素用小括号括起来,中间用空格分开
自定义数据名=(value0 value1 value2...)
例如:num=(1 2 3 4 5)
第二种
精确的给每一个下标索引定义一个值加入数组,索引数字可以不连续
数组名=([0]=value [1] =value [2] =value...)
例如:num=([0]=1 [1]=2 [2]=3)
第三种
先把要加入数组的元素全部先赋值给一个变量,然后引用这个变量加入到数组
列表名="value0 value1 value2....”
数组名=($列表名)
例如:list="1 2 3 4"
num=($list)
第四种
根据下标定义
数组名[0]="value0"
数组名[1]="value1"
数组名[2]="value2"
例如:num[0]="1"
num[1]="2"
num[2]="3"
2、数组包括的数据类型
1.获取数组的长度
echo ${#数组名[*]}
echo ${#数组名[@]}
2.获取数据列表
echo ${数组名[*]}
echo ${数组名[@]}
3.读取某下标赋
arr=${num[3]}
echo $arr
4.元素切片
5.数组(元素)替换
6.数组删除
unset 数组名 #删除指定数组
arr=(1 2 3 4)
unset arr[4] #删除第四个元素
3、数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
-
类似气泡上涌的动作,会将数据在数组中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不断的向前移动。
-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比相邻的两个元素值,如果满足条件就交换元素值,把较小的元素移动到数组前面,把大的元素移动到数组后面(也就是交换两个元素的位置),这样较小的元素就像气泡一样从底部上升到顶部。
-
算法思路
- 冒泡算法由双层循环实现,其中外部循环用于控制排序轮数,一般为要排序的数组长度减1次,因为最后一次循环只剩下一个数组元素,不需要对比,同时数组已经完成排序了。而内部循环主要用于对比数组中每个相邻元素的大小,以确定是否交换位置,对比和交换次数随排序轮数而减少。
算法
#!/bin/bash
array=(34 56 21 90 89 78)
#显示未经过排序的数组
echo "当前数组为:${array[*]}"
#定义数组长度;当前数组长度为6
lt=${#array[*]}
#定义外循环
#定义比较轮数,比较轮数为数组长度减1,从1开始
for ((i=1;i<$lt;i++))
do
#内循环进行比较
#确定比较元素的位置,比较相邻两个元素,较大的数往后放,比较次数随比较轮数而减少
for ((j=0;j<$lt-i;j++))
do
#定义第一个元素的值
first=${array[$j]}
#定义第二个元素的值
k=$[$j+1]
second=${array[$k]}
#如果第一个元素比第二个元素大就互换
if [ $first -gt $second ]
then
#把第一个元素值保存到临时变量中
temp=$first
#把第二个元素值赋给第一个元素
array[$j]=$second
#把临时变量(也就是第一个元素原值)赋给第二个元素
array[$k]=$temp
fi
done
done
#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echo "从小到大的排序:${array[*]}"
- 由大到小
- 交互式排列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b57nBXqR-1657543697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