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很重要,调频就是调整发电机的出力来维持频率稳定。
一次调频与二次调频的区别及关键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是维持频率稳定的两个层级调节机制,二者在响应速度、控制方式和目标上有所不同。
一次调频(Primary Frequency Control)
定义:
一次调频是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发电机的调速器自动调整原动机(如汽轮机、水轮机)的出力,快速响应频率波动(通常在数秒内)。其目标是抑制频率突变,但可能无法完全恢复额定频率(如50Hz/60Hz)。
关键技术:
-
调速器系统:
-
原动机配备的机械或电子调速器,根据频率偏差自动调节输出功率。
-
例如:水轮机的PID调速器、汽轮机的电液调节系统。
-
-
旋转备用容量:
-
发电机组需预留部分容量(通常2%-5%额定功率),以便快速增/减出力。
-
-
储能系统(如BESS):
-
电池储能系统凭借毫秒级响应速度,辅助传统机组提供一次调频。
-
-
惯性响应:
-
依赖同步发电机的转动惯量,在频率骤降时短暂释放动能缓冲系统冲击。
-
二次调频(Secondary Frequency Control)
定义:
二次调频是精细化调整,通过自动发电控制(AGC)或调度中心协调多台机组出力,在几分钟内消除频率偏差,恢复系统频率至目标值,并优化区域间功率交换。
关键技术:
-
自动发电控制(AGC):
-
基于区域控制偏差(ACE,结合频率偏差和联络线功率偏差),动态调整机组出力。
-
-
经济调度(ED):
-
在恢复频率的同时,按机组经济性分配负荷,降低调节成本。
-
-
广域测量系统(WAMS):
-
通过PMU(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实时监测全网状态,为AGC提供数据支持。
-
-
备用容量管理:
-
调用非旋转备用(如燃气轮机)或跨区域备用,补充二次调频资源。
-
核心区别
维度 | 一次调频 | 二次调频 |
---|---|---|
响应时间 | 秒级(0.1-30秒) | 分钟级(30秒-15分钟) |
控制方式 | 本地分散控制(调速器) | 集中协调控制(AGC/调度中心) |
调节目标 | 暂态稳定,限制频率偏差范围 | 恢复额定频率,优化经济性 |
依赖资源 | 旋转备用、惯性、储能 | 非旋转备用、跨区支援 |
总结
一次调频是“紧急刹车”,依赖本地化快速响应;
二次调频是“精准导航”,通过全局优化彻底消除偏差。
两者协同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缺一不可。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虚拟同步机(VSG)和分布式资源聚合技术也成为新型调频手段。
补充
一次频率响应和二次频率响应的英文分别是:
一次频率响应 → Primary Frequency Response
二次频率响应 → Secondary Frequency Response
-
Primary Frequency Response(一次频率响应)
指电力系统或控制系统中对频率偏差的快速自动调节(如发电机的调速器响应),通常在几秒内完成,目标是初步稳定频率。 -
Secondary Frequency Response(二次频率响应)
指通过集中控制(如自动发电控制,AGC)进行的较慢调整,通常在几分钟内恢复系统频率至额定值,并协调不同区域的功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