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运行小程序: 解决兼容性问题的新思路

本文探讨了微信小程序的技术标准和业务生态发展,指出小程序已成为互联网新技术标准。随着第三方小程序引擎如FinClip的出现,小程序不仅能运行在移动端,也能在PC和其他智能设备上运行。FinClip对跨端框架友好,解决了框架反制小程序引擎的问题,为小程序的多平台运行提供可能。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轻量级的应用程序,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供服务,可以实现快速开发和发布。在微信小程序开发中,开发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开发方式,包括原生开发、框架开发和第三方工具开发等。小程序具有以下的优势:

  • 类 web,但又不是 HTML5

  • 基于微信 跨平台

  • 媲美原生操作体验(语音,摄像头,地理定位...)

  • 连接微信生态(用户信息,社交化,微信支付...)

    技术标准及业务生态的演变


    不得不说,小程序无论在技术标准还是业务生态发展,经历过近几年的发展,都已经有质的飞跃。相比于十几年前的HTML5技术和生态,有过之而无不及。
    1、先说说技术标准
    从Web 1.0进化到2.0之后的十几年间,移动App都是各大软件提供商用于争夺消费者碎片化时间的主战场。HTML5这种标准化的、普适的文本化内容编码格式,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成为了互联网的基石之一。Web2.0向3.0的进化过程中,软件技术标准的扩展,小程序类技术的编码和内容格式,整体基于HTML5基础上,更加轻量,也更加开放有生命力。
    从标准的角度看,当前互联网上的小程序类技术,几乎都借鉴了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微信的规范。可以说,微信小程序就是这个领域的“既成事实”标准。故此互联网系列全球标准的制定者W3C,也正在通过其Mini-Apps工作组制定国际标准。


    2、再说说小程序业务生态
    从2017年微信首次推出小程序开始,经过四年发展,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小程序应用平台,小程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新技术标准”。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网小程序数量突破700万个,其中,微信小程序是行业主流,数量超过430万个,占比高达约61.43%。

    PC端运行小程序已成为事实


    虽然大家都默认在智能设备中运行小程序的能力是一线互联网企业的“专利”,事实上,已经有第三方公司开发了小程序引擎,并能够跑在手机、Windows、Mac、Linux、统信、麒麟等智能设备操作系统上,FinClip小程序容器技术便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移动端、PC 端、IOT等智能终端都能运行小程序了。

    跨端框架,在一些大厂的小程序平台中,有开始出现框架反制小程序引擎的问题。比如开发者想要对小程序自定义组件的时序进行一些优化,让其更加符合现代框架标准,却发现强依赖了这个框架的时序,导致开发者根本无法将优化立马上线,因为一旦优化,用了跨端框架的小程序几乎全部无法运行。


    体验了一下FinClip,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反而对跨端框架非常的友好
    我们一直都认为桌面应用中的浏览器是HTML5的“天下”,事实上,技术的进步,会给我们技术人带来持续不断的惊喜。小程序的技术及生态,似乎在重复着HTML5当初繁盛一时的技术景象,未来发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成为第一个赞同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