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P5071 芯片中除了升压(Boost)通道,还内建了一个反向电压通道,用于生成负电压(例如 -5V、-12V、-15V),这一部分采用的是负电压反相拓扑(Inverting Buck-Boost Topology)。下面我详细解释它是如何实现负电压输出的:
一、核心概念:反相降压升压(Inverting Buck-Boost)
与 Boost 升压不同,反相拓扑的输出电压是负值,核心思想是:
把输入电压“倒过来”,通过电感先吸能,再放能到地以外的方向,构成负输出。
—
二、器件结构对应
ADP5071 中反相通道包含这些元件:
-
L2:电感
-
SW2:内部 MOSFET 开关(控制导通与关断)
-
D2:肖特基二极管(导电方向接向地)
-
COUT2:输出电容,用于平稳负电压
-
FB2:反馈输入引脚
-
VREF:提供 1.6V 基准,用于负压比较
-
COMP2:补偿引脚,用于稳定反馈环路
这些组件组成了一个“反相降压升压电路”。
—
三、负电压产生的工作过程
每个开关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
导通阶段(SW2 导通)
-
电感 L2 一端接 VIN,另一端接 SW2 → PGND
-
电感在此阶段储能
-
输出端电容 COUT2 维持负载供电
-
二极管 D2 被反向偏置,断开
-
-
关断阶段(SW2 关断)
-
电感极性反转,释放能量
-
此时 D2 导通,电流从地 → D2 → COUT2 → 负载
-
电流流向负输出端,负电压逐步建立
-
COUT2 向负载供电,输出电压持续为负值
-
这个周期重复进行,最终在输出端建立一个稳定的负电压(例如 -12V)。
—
四、控制机制和反馈调节过程
与升压通道一样,反相通道也有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它使用 FB2 引脚、电阻分压网络、误差放大器和 PWM 控制器来稳定输出电压。
但与 Boost 不同的是,FB2 并不是接地参考,而是以 VREF(1.6V)为参考点。
计算负输出电压的公式如下:
VNEG = VFB2 - [(RFT2 / RFB2) × (VREF - VFB2)]
其中:
-
VFB2 是内部比较参考值,约等于 0.8V
-
VREF 是 1.6V 的基准电压
-
RFT2、RFB2 是反馈分压电阻
这个结构实现了输出负压,并通过 PWM 控制 SW2 的导通时间来动态调整输出电压。
—
五、举例:输入 5V,输出 -12V 的过程
-
每个周期 MOSFET 导通,电感储能
-
关断后,电感通过 D2 将电流“抽”到输出电容下方,形成负电压
-
FB2 分压检测到输出低于 -12V时,会通过误差放大器提升占空比 → 更多能量传入 → 电压上升
-
输出高于目标时,占空比降低,系统稳定在 -12V
—
六、芯片为什么能同时提供正负电压?
ADP5071 把升压与反相两个通道集成在同一个芯片里,由两个独立的控制器分别调节:
-
Boost → 用于 VPOS 正电压
-
Inverting → 用于 VNEG 负电压
两路可以同时输出、按顺序启动或单独控制,适合驱动双极模拟器件,如运放、模数转换器、传感器偏置电路等。
—
总结:
ADP5071 实现负电压输出的原理是采用“反相降压升压”拓扑结构。通过电感、内部 MOSFET、肖特基二极管协同工作,在每个开关周期内不断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负电压输出,并通过精确的反馈调节稳定输出。你只需设计好输出负压的目标值、电感、二极管和反馈分压器,其余的控制和调节全由芯片自动完成。
我们来一步步计算如何为 ADP5071 的反相输出通道(VNEG)配置反馈电阻,使输出电压为 -15V。
反相通道的反馈引脚是 FB2,参考电压是 0.8V,相对于参考端 VREF = 1.6V。
——
一、反相输出电压计算公式:
VNEG = VFB2 − [(RFT2 / RFB2) × (VREF − VFB2)]
其中:
-
VNEG 是你要得到的负电压(这里是 −15V)
-
VFB2 是内部误差放大器参考输入,恒定为 0.8V
-
VREF 是参考电压,恒定为 1.6V
-
RFT2 是从输出(负电压)连接到 FB2 的电阻
-
RFB2 是从 FB2 到 VREF 的电阻
——
二、代入目标 VNEG = -15V,推导出电阻比值:
-15 = 0.8 − [(RFT2 / RFB2) × (1.6 − 0.8)]
-15 = 0.8 − (RFT2 / RFB2) × 0.8
将 0.8 移到左边: -15 − 0.8 = − (RFT2 / RFB2) × 0.8
−15.8 = − (RFT2 / RFB2) × 0.8
两边去掉负号:
15.8 = (RFT2 / RFB2) × 0.8
RFT2 / RFB2 = 15.8 / 0.8 = 19.75
也就是说:RFT2 是 RFB2 的 19.75 倍
——
三、选择标准电阻组合
方案 1:设 RFB2 = 10kΩ
→ RFT2 = 10kΩ × 19.75 = 197.5kΩ
→ 可选标准值:196kΩ、200kΩ(误差 < 1%)
方案 2:设 RFT2 = 200kΩ
→ RFB2 = 200kΩ / 19.75 = 10.13kΩ
→ 可选标准值:10kΩ、10.2kΩ
推荐方案(简单好买):
-
RFT2 = 200kΩ
-
RFB2 = 10.0kΩ
-
计算实际输出:
VNEG = 0.8 − [(200k / 10k) × (1.6 − 0.8)]
= 0.8 − 20 × 0.8
= 0.8 − 16 = −15.2V
这个误差在 ±1% 范围内,完全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
四、补充建议
-
电阻精度:建议选用 1% 或更高精度贴片电阻
-
考虑 FB 偏置电流:VFB2 = 0.8V,若 RFB2 = 10kΩ,分压电流为 80µA,满足稳定性要求
-
若需要微调输出电压,可将 RFT2 改为串联一个精密可调电阻(如 100k + 100k + 2k 微调)
——
总结:
设定 VNEG = −15V 时,推荐反馈电阻配置如下:
-
RFT2 = 200kΩ(负输出到 FB2)
-
RFB2 = 10kΩ(FB2 到 V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