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程序处理的原始材料。是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数据元素
数据是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数据元素就是一个记录或实体。
例如:在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一个学生的所有信息(学号、姓名、成绩)构成一个数据元素。
数据项
数据项是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例如:上面那个“学生”数据元素,就是由“学号”、“姓名”、“成绩”这几个数据项组成的。
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例如:所有学生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就构成了一个“学生”数据对象。所有整数的集合,构成了一个“整数”数据对象。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结构的三要素
-
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
集合:各个元素属于同一个集合

-
线性结构:数据之间是
一对一关系。除了第一个元素,所有元素都有唯一前驱;除了最后一个元素,所有元素都有唯一后继。

-
树形结构:数据之间是
一对多的关系。

-
图状结构(网状结构):数据元素之间是
多对多的关系。

-
-
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如何用计算机表示数据元素的逻辑关系?
顺序存储:把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元素之间的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链式存储: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可以在物理位置上不相邻。借助指示元素存储位置的指针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索引存储:在存储元素信息的同时,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索引表中的每项称为索引项,索引项的一般形式是(关键字,地址)。

散列存储(哈希存储): 根据元素的关键字直接计算出元素的存储地址。- 需要理解的点:
- 如果采用
顺序存储,则各个数据元素之间的物理地址是连续的,如果采用非顺序存储,则各个数据元素之间的物理地址可以是离散的. - 数据的
存储结构会影响存储空间分配的方便程度. - 数据的
存储结构会影响对数据运算的速度.
- 如果采用
-
数据的运算——施加在数据上的运算,包括数据的定义与实现
运算的定义:是针对逻辑结构的,指出运算的功能.运算的实现:是针对存储结构的,指出运算的具体操作步骤.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原子类型:其值不可再分的数据类型.

结构类型:其值可以再分解为若干成分的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ADT)
- 概念
- 抽象数据类型(ADT)= 数据组织方式 + 相关操作
- 使用数学语言描述逻辑结构和运算,与实现无关
- 三要素关系
- 逻辑结构:ADT定义的核心
- 数据运算:ADT定义的组成运算
- 存储结构:实现时才要考虑
知识回顾与重要考点
- 概念层级:数据 → 数据对象(同性质元素集合) → 数据元素(含数据项)
- 数据结构核心:
- 关注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 必须定义相关运算/操作
- ADT定位:
- 确定逻辑结构和运算
- 只有实现数据结构时才考虑存储结构
- 存储影响:
- 不同存储结构导致运算实现方式不同
- 只有确认存储结构后才能完整实现数据结构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