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方便自己复习)

一、概述

二级标题

四级标题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日益增长的应用。

2.1 按交换技术分类

<1>电路交换技术<2>报文交换网络<3>分组交换网络

2.2 按覆盖范围分类

<1>广域网WAN <2>城域网MAN <3>局域网LAN<4>个域网PAN

2.3 按使用者分类

<1>公用网<2>专用网

2.4 按拓扑结构分类

<1>总线型网络 <2>星型网络<3>环型网络<4>网状网络

2.5 按传输介质分类

<1>有线网络 <2>无线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速率

数据量单位 数据率单位

8 比特 = 1 字节 比特/秒(b/s,bps)

KB = 2^10 B kb/s = 10^3 b/s

MB = 2^20 B Mb/s = 10^6 b/s

GB = 2^30 B Gb/s = 10^9 b/s

2、带宽

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b/s,kb/s ,Mb/s…)

在模拟信号系统中的意义: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单位:HZ\KHZ\MHZ

3、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受网络的带宽或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

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6、往返时间(RTT)

双向通信的往返时间

7、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用来表示某信道由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由数据通过)。其并非越高越好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

8、丢包率

即分组丢失率,是指在一一定时间范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

分为:接口丢包率、结点丢包率、链路丢包率、路径丢包率、网络丢包率

误码、网络拥塞时会出现分组丢失。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都是自下而上

OSI七层体系结构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四层体系结构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网络接口层—>网际层(核心协议:IP协议)—>运输层(重要协议:TCP、UDP)—>应用层(HTTP、SMTP、DNS域名解析协议、RTP)

路由器一般指包含网络接口层、网际层

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

(教学上用的标准)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必要性

原理体系结构:

  1. 应用层 解决通过应用进程的交互来实现特定网络应用的问题
  2. 运输层 解决进程之间基于网络的通信问题
  3. 网络层 解决分组在多个网络上传输(路由)的问题
  4. 数据链路层 解决分组在一个网络(或一段链路)上传输的问题
  5. 物理层 解决使用何种信号来传输比特的问题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专用术语

来源于OSI七层体系结构,但也适用于TCP/IP四层体系结构和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

(1)实体

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实体:通信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2)协议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定义通信双方所交换信息的格式

语义:定义收发双方所要完成的操作

同步:定义通信双方的时序关系

(3)服务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高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并进行通信,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高的服务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实体看得见相邻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但并不知道实现该服务的具体协议。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的服务类型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为 帧 的”类型字段“

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为 IP数据报首部中的”协议字段“

运输层的服务访问点为 ”端口号“

服务原语 :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协议数据单元PDU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包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物理层数据包—>比特流、链路层数据包—>帧、网络层数据包—>IP数据报或分组、运输层数据包—>TCP报文段或UDP用户数据报、应用层数据包——报文

服务数据单元SDU :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

二、物理层

1、概念

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为数据链路层屏蔽了各种传输媒体的差异

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常用无屏蔽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电力线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自由空间):微波通信(2~40Ghz 直线传播)、无线电波、红外波、可见光

主要任务:解决比特0、1在线路上传输的问题

2、传输方式

串行:比特一个接一个的传输,适合远距离传输,计算机网络采用

并行:多个比特同时在多跟传输线上传输,不适合远距离,成本大

同步:比特一个接一个的传输,中间没有间隔,各比特持续时长相等

外同步:在收发双方之间添加一条单独的时钟信号线

内同步:发送端将时钟同步信号编码到发送数据中一起传输(例如曼彻斯特编码)

异步:字节之间异步(字节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固定),但字节之间的每个比特任然要同步(哥比特的持续时间是相同的)

单工:单向通信。无线电广播。只需要一条信道

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对讲机。需要两条信道

全双工:双向同时通信。电话。需要两条信道

3、编码与调制

数据通信中的常用术语:消息:需要计算机处理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统称为消息。

​ 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

​ 信号:是数据的电磁表现。 来自信源的原始电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数字、模拟)

​ 数字基带信号:计算机内部,CPU与内存之间所传输的信号。

​ 模拟基带信号:麦克风采集到声音后所产生的音频信号。

编码:将数字/模拟信号转换为另一种数字信号,在数字信道中传输

截自小破站-物理层常用编码

​ 常见编码:

  1. 不归零编码:在整个码元时间内不会出现零电平,存在同步问题
  2. 归零编码:在每个码元传输结束后都要归零,所以接收方只需要在归零后进行采样即可,不需要单独的时钟信号。大部分带宽用来传输归零而浪费了。
  3. 曼彻斯特编码:在码元中间时刻发生电平跳变。跳变既表示时钟也表示数据。传统以太网(10Mb/s)使用该编码。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在码元中间时刻发生电平跳变。跳变仅表示时钟,码元开始处电平是否发生变化表示数据。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比曼彻斯特编码变化少,更适合较高的传输速率。
    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模拟信道中传输

​ 基本调制(二元制):调幅AM:由两种不同振幅的基本波形构成。每个基本波形表示1比特的信息量。

​ 调频FM:由两种不同频率的基本波形构成。每个基本波形表示1比特的信息量。

​ 调相PM:由两种不同初相位的基本波形构成。每个基本波形表示1比特的信息量。

​ 混合调制(多元制,可以调制出多种基本波形):将相位与振幅进行混合调制的正交振幅调制QAM

码元:构成信号的一段基本波形,可以表示比特信息

4、信道的极限容量

造成信号失真的因素:码元传输速率、信号传输距离、噪声干扰、传输媒体质量

奈氏准则:理想条件下,为避免码间串扰,码元传输速率(调制速度)=波特率/波形速率/符号速率是有上限的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 W Baud = 2 W波特 = 2 W(单位:码元/秒)

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Baud = W波特 = W(单位:码元/秒)

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
香农公式两个的意义:在信道带宽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就必须采用多元制。并提高信道中的信噪比。

三、数据链路层

1、概述

链路: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是指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构成了上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以帧为单位传输和处理数据。

数据链路层三个重要问题

封装成帧、差错检测、可靠传输

2、封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给网络层交付的协议数据单元添加帧头和帧尾的操作。

  • 添加帧头和帧尾的目的:为了在链路上以帧为单位传送数据。
  • 帧头和帧尾的作用:帧定界 例如:点对点协议PPP的帧格式,在其帧头和帧尾中各包含有一个长度为1字节的标志字段。

透明传输:指数据链路层对上层交付的传输数据没有任何限制,就好像数据链路层不存在一样。

  • 面向字节的物理链路使用字节填充(称字符填充)的方法实现透明传输
  • 面向比特的物理链路使用比特填充的方法实现透明传输。例如:某点对点协议的帧,发送数据前使用零比特填充法->每5个连续的比特1后面就插入一个比特0。

为了提高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尽可能大些。

考虑到差错控制等多种因素,每一种数据链路层的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即最大产生单元MTU。

3、差错控制

传输过程可能会出现比特差错或误码
差错检测:发送端基于待发送的数据和检错算法计算出检错码,并将其封装在帧尾, 接收端通过检错码和检错算法,就可以判断出帧在传送过程中是否出现误码。
使用差错控制码来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比特差错,是数据链路层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奇偶校验

​ 在带发送数据后面添加“1”,使整个数据中 的“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

如果有奇数个位发送误码,则奇偶性发生变化,可以检查出误码。

如果有偶数个位发送误码,则奇偶性不发生变化,不可以检查出误码。

(1)循环冗余校验CRC

  1. 收发双方约定好一个生成多项式G(x);
  2. 发送方基于待发送的数据和生成多项式计算出差错检测码(冗余码),将其添加(生成多项式最高次数个0)到待传输的数据后面一起传输
  3. 接收方通过生成多项式来计算收到的数据是否产生误码。

CRC检错能力强,漏检率低,易于用硬件来实现,广泛应用于数据链路层

检错码只能检测出帧在次数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并不能定位,因此无法纠正错误。

4.1可靠传输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层想上层提供的服务类型:

不可靠传输服务:仅仅丢弃有误码的帧,其他什么也不做
可靠传输:尽管误码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若能实现发生什么接收方就能接收到什么,就称为可靠传输。
无线链路易受干扰,误码率比较高,因此要求数据链路层必须向上层提供可靠传输服务,有限链路不要求。

可靠传输

4.2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停止等待协议SW(自动重传请求协议ARQ)

停止等待协议1停止等待协议2停止等待协议3停止等待协议4TD:发送时延

RTT:往返时间

Ta:接收方发送确认分组所耗费的发送时延

4.3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回退N帧协议GBN

回退N帧协议1回退N帧协议2回退N帧协议3回退N帧协议4

4.4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选择重传协议SR

选择重传协议1选择重传协议2选择重传协议3选择重传协议4这三种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可以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给层协议中。

5、点对点协议PPP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协议。

点对点协议PPP1
点对点协议PPP2
点对点协议PPP3点对点协议PPP4
点对点协议PPP5

6.1媒体接入控制的基本概念

媒体接入控制

6.2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

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1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2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3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4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5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6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7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8

未完,边学边更

  • 2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