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1.0 收敛特性:
4.1.1 增量最短路径优先算法I-SPF
- I-SPF改进了这个算法,除了第一次计算时需要计算全部节点外,每次只计算受到影响的节点,而最后生成的最短路径树SPT与原来的算法所计算的结果相同,大大降低了CPU的占用率,提高了网络收敛速度。
4.1.2 部分路由计算PRC
- PRC的原理与I-SPF相同,都是只对发生变化的路由进行重新计算。不同的是,PRC不需要计算节点路径,而是根据I-SPF算出来的SPT来更新路由。在路由计算中,叶子代表路由,节点则代表路由器。SPT变化和叶子变化都会引起路由信息的变化,但两者不存在依赖关系,PRC根据SPT或叶子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 SPT变化,PRC处理变化节点上的所有叶子的路由信息。
- SPT没有变化,PRC不会处理节点的路由信息。
- 叶子变化,PRC处理变化的叶子的路由信息。
- 叶子没有变化,PRC不会处理叶子的路由信息。
4.1.3 智能定时器
- 智能定时器,OSPF智能定时器分别对路由计算、LSA的产生、LSA的接收进行控制,加速网络收敛。OSPF智能定时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加速网络收敛:
- 在频繁进行路由计算的网络中,OSPF智能定时器根据用户的配置和指数衰减技术动态调整两次路由计算的时间间隔,减少路由计算的次数,从而减少CPU的消耗,待网络拓扑稳定后再进行路由计算。
- 在不稳定网络中,当路由器由于拓扑的频繁变化需要产生或接收LSA时,OSPF智能定时器可以动态调整时间间隔,在时间间隔之内不产生LSA或对接受到的LSA不进行处理,从而减少整个网络无效LSA的产生和传播。
- 智能定时器对路径计算的作用
- 根据本地维护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通过SPF算法计算出以自己为根的最短路径树,并根据这一最短路径树决定到目的网络的下一跳。通过调节SPF的计算间隔,可以抑制网络频繁变化可能导致的占用过多带宽资源和路由器资源。
- 在特定组网环境下(例如对路由收敛时间要求较高的环境),可以指定以毫秒为单位的时间间隔,用来增加路由计算的频度,从而加快路由的收敛。
- 当OSPF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发生改变时,需要重新计算最短路径。如果网络频繁变化,由于不断的计算最短路径,会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影响路由器的效率。通过配置智能定时器,设置合理的SPF计算的间隔时间,可以避免占用过多的路由器内存和带宽资源。
- 使能智能定时器后
- 初次计算SPF的间隔时间由start-interval参数指定。
- 第n(n≥2)次计算SPF的间隔时间为hold-interval×2(n-1)。
- 当hold-interval×2(n-1)达到指定的最长间隔时间max-interval时,OSPF连续三次计算SPF的时间间隔都是最长间隔时间,之后,再次返回步骤1,按照初始间隔时间start-interval计算S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