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羽绒服行业历史悠久。由于我国部分地区位于高寒地带,保暖防寒的需求自古就进入了我国居民的生活。在周朝,鸟兽的羽毛被用来制作羽衣,也称为大衣。汉代以牦牛毛为衣絮,唐代以鹅绒为衣絮。
现代羽绒服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回顾中国羽绒服的发展,现代中国羽绒服的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面料档次和加工水平不高,款式单调,含绒量低,填充量大,外观臃肿,故称面包衣。随着科技和工艺的进步,羽绒服已经成为服装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随着羽绒服面料和加工工艺的不断升级,我国羽绒服行业也从初级阶段发展到现在的美观、大方、时尚的款式,其防寒保暖性能也得到线性提升。中国羽绒服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呈现下行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国服装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呈现下行趋势。羽绒服行业作为我国服装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行业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产量呈下降趋势。2018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尤其是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服装出口冲击巨大。羽绒服行业订单数量下降,企业开工率不足,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作为奢侈品,高档羽绒服的下游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也制约了其消费需求市场的增长。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2008-2018年中国羽绒服行业整体产量波动下降。2018年,中国羽绒服产量为19198.58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