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原理解释

交换机工作基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转发数据。当设备初次通信时,交换机学习源MAC地址并存储在地址表中。如果目标MAC不在表中,交换机会广播数据;否则,直接转发到相应接口。这个过程提高了网络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广播。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几个概念。

一、相关概念

1、OSI七层模型是哪七层?

自上而下分别是: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这里有个小口诀,应表会传网(往)数(树)物(屋),可以方便你们记忆。

2、什么是单播、组播、广播

单播 unicast:一个点给另外一个点发送数据。

组播 multicast:一个点给一部分点发送数据。

广播 broadcast:一个点给所有点发送数据。

3、MAC地址

以太网MAC地址:以太网地址用来识别一个以太网上的某个独立的设备或一组设备,是网卡里带有的,一个网卡会有一个mac地址,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的,而且不需要我们去配置。

了解了这几个概念我们再来看看,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简单一句话可以说成:先学习,后转发。

1、学习

如上图所示一台交换机连了三台电脑,A电脑想要和B电脑进行通信,他们的MAC地址如上,初始状态交换机是不知道他们的MAC的。A电脑将自己的数据进行封装,源MAC填自己的(A电脑),目的MAC填的是B电脑的,封装到物理层通过网线将数据送给交换机,交换机收到帧(数据在数据链路层叫数据帧)以后进行解封装,接下来就进行学习。

学习:

上面进行了解封装,先学习,学习的是帧里面的源MAC地址,在MAC地址表内查看有没有着个源MAC地址,没有就将MAC地址和此机器和交换机相连的接口存放进MAC地址表。交换机内有个MAC地址表,表内存放的是各台电脑的MAC地址和他们和交换机相连的接口。这就是学习,学习完了之后,再进行转发。

转发:

转发的时候要看目的MAC地址,如果MAC地址表内有目的MAC地址,就直接将数据,发送给对应的接口。如果MAC地址表内没有目的MAC地址,交换机就会进行广播,给所有的电脑都发送数据,不会广播给发送数据的电脑,也就是A电脑。

其他电脑收到数据后,进行解封装,查看目的MAC地址,如果是自己,就响应,不是自己的则不回复,将数据丢掉。此时B电脑查看到目的MAC是自己,它响应了,并且将数据进行封装发送的交换机,MAC地址是自己的(B电脑),目的MAC地址的是A电脑的。

交换机收到数据后,又将其进行解封装, 拿到B电脑的MAC地址,将其存放入MAC地址表内,交换机再将数据发送到1接口。A电脑下次再想与B通信,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内已经存放了B的MAC地址以及对应的接口号,交换机可直接将数据发送给2接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