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l oneAPI实现Dijkstra算法

一、Intel oneAPI简介

oneAPI是英特尔(Intel)开发的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套件,旨在简化跨不同硬件体系结构进行编程的过程。该套件包括多个组件,以支持使用CPU、GPU、FPGA和其他加速器的跨架构开发。

oneAPI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编程模型和API,使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单一的代码来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将其部署到各种设备上。

除了提供跨体系结构开发的工具,oneAPI还包括了许多性能库和工具,旨在帮助开发人员优化应用程序性能,从而实现更快、更高效的计算。

总之,oneAPI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的同时,也扩展和利用了各种硬件资源,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处理器的强大能力。

二、准备工作

使用oneAPI进行项目开发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列举如下:

1.安装oneAPI开发环境

需要从英特尔官网上下载安装oneAPI工具包和相应的驱动程序,以及支持开发人员的设备的运行时环境和库。

开发人员可在Intel DevCloud平台(https://devcloud.intel.com/oneapi/home/)免安装本地环境即可进行代码的开发和测试。或通过官方网站下载oneAPI基础工具及AI分析工具包自行在本地匹配的操作系统中进行安装和开发。

2.确定目标硬件

根据硬件平台选择适当的编译器、库、运行时的调试工具等。也可以使用Intel提供的编译器。

3.选择编程模型

oneAPI支持多种编程模型,如SYCL(基于单源数据并行性)、DPC++(基于SYCL)、OpenMP等。需要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编程模型。

进行程序开发前,一般要求熟悉SYCL和DPC++的基本使用方法。

4.掌握oneAPI提供的接口(API)

在进行项目开发前,要基本熟悉oneAPI提供的接口,以便正确调用库和函数。

5.开始代码的编写

根据所选的编程模型和API,编写代码并进行测试和调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熟悉使用调试工具和性能分析工具,以便诊断问题和优化性能。


下面,我们将分别展示仅使用C++实现的Dijkstra算法和基于oneAPI实现的Dijkstra算法

三、仅使用C++实现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在加权图中查找最短路径的贪心算法。该算法使用了广度优先搜索的思想,并且可以处理带有负权边的图(前提是没有负权环)。

下面是一个基于C++的Dijkstra算法示例,用于查找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include <limits>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pair<int, int> pii;
const int INF = numeric_limits<int>::max();

vector<int> dijkstra(vector<vector<pii>>& graph, int source) {
    int n = graph.size();
    vector<int> dist(n, INF);
    vector<bool> visited(n, false);
    priority_queue<pii, vector<pii>, greater<pii>> pq;

    dist[source] = 0;
    pq.push({0, source});

    while (!pq.empty()) {
        int u = pq.top().second;
        pq.pop();
        if (visited[u]) continue;
        visited[u] = true;

        for (auto& [v, w] : graph[u]) {
            int alt = dist[u] + w;
            if (alt < dist[v]) {
                dist[v] = alt;
                pq.push({dist[v], v});
            }
        }
    }

    return dist;
}

int main() {
    int n, m, s, t;
    cin >> n >> m >> s >> t;

    // 构建邻接表形式的图
    vector<vector<pii>> graph(n);
    for (int i = 0; i < m; ++i) {
        int u, v, w;
        cin >> u >> v >> w;
        graph[u].push_back({v, w});
        graph[v].push_back({u, w});
    }

    // 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vector<int> dist = dijkstra(graph, s);

    cout << "Shortest distance from " << s << " to " << t << " is " << dist[t] << endl;

    return 0;
}

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dijkstra的函数,该函数接受邻接表形式的加权图和源节点作为输入,并返回源节点到各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在函数内部,我们使用一个向量来存储从源节点到每个节点的距离,初始化所有距离为正无穷。使用一个布尔向量来跟踪已访问的节点,并将它们的初始值设置为false。使用一个小根堆(也称为优先队列)来存储每个节点及其距离的键值对,其中距离用于找到最短路径。

然后,我们将源节点的距离设置为0,并将源节点添加到小根堆中。接着,我们开始迭代,直到小根堆为空。在每次迭代中,我们从堆中弹出具有最小距离的节点u,并将它标记为已访问。然后,我们遍历与节点u相邻的所有节点,并计算从源节点到这些节点的距离。如果计算出的距离小于目前已知的距离,则更新距离,并将该节点添加到小根堆中,以便在下一次迭代中处理。

最后,我们将函数返回的距离向量输出到控制台。

在主函数中,我们首先读取输入数据,包括节点数、边数、源节点和目标节点,然后构建一个邻接表形式的加权图。接着,我们调用dijkstra函数来计算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并将结果输出到控制台。

四、基于oneAPI实现Dijkstra算法

下面是一个基于oneAPI的Dijkstra算法示例:

#include <CL/sycl.hpp>
using namespace sycl;

constexpr int INF = 0x3f3f3f3f;

class Dijkstra {
public:
    Dijkstra(const std::vector<std::vector<std::pair<int, int>>>& graph,
             const int source)
        : graph_(graph), source_(source) {}

    std::vector<int> shortest_path() {
        int n = graph_.size();
        std::vector<int> dist(n, INF);
        std::vector<bool> visited(n, false);

        queue q;
        buffer<int> buf_dist(dist.data(), range{n});
        buffer<bool> buf_visited(visited.data(), range{n});
        buffer<std::pair<int, int>> buf_graph(graph_[0].data(), range{graph_[0].size() * graph_.size()});
        buffer<int> worklist(range{1});

        q.submit([&](handler& h) {
            auto dist = buf_dist.get_access<access::mode::write>(h);
            auto visited = buf_visited.get_access<access::mode::read_write>(h);
            auto graph = buf_graph.get_access<access::mode::read>(h);
            auto wl = worklist.get_access<access::mode::read_write>(h);

            h.parallel_for(range{1}, [=](auto tid) {
                int u = source_;
                dist[u] = 0;
                visited[u] = true;
                for (auto& [v, w] : graph_[u]) {
                    dist[v] = w;
                    visited[v] = false;
                }
            });

            for (int i = 1; i < n; ++i) {
                // 找到最短距离未知且距离最小的节点
                int u = -1, min_dist = INF;
                for (int v = 0; v < n; ++v) {
                    if (!visited[v] && dist[v] < min_dist) {
                        u = v;
                        min_dist = dist[v];
                    }
                }

                // 标记节点已访问
                visited[u] = true;

                // 更新与节点u相邻的所有节点的距离
                for (auto& [v, w] : graph_[u]) {
                    int alt = dist[u] + w;
                    if (alt < dist[v]) {
                        dist[v] = alt;
                        visited[v] = false;
                    }
                }

                // 将更新过的节点加入工作列表
                wl[0] = 0;
                h.parallel_for(range{1}, [=](auto tid) {
                    if (!visited[tid] && dist[tid] == min_dist) {
                        wl[0]++;
                        wl[wl[0]] = tid;
                    }
                });
            }
        });

        return dist;
    }

private:
    const std::vector<std::vector<std::pair<int, int>>>& graph_;
    const int source_;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Dijkstra的类,该类接受邻接表形式的加权图和源节点作为输入,并提供了一个公共方法shortest_path()来计算从源节点到各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在类的构造函数中,我们将输入数据存储在类的成员变量中,包括邻接表形式的加权图和源节点。在shortest_path()方法中,我们首先使用输入图的大小来初始化节点距离和已访问向量。然后,我们创建一个名为queue的SYCL队列对象,并使用buffer类定义了四个缓冲区,以存储节点距离、已访问向量、输入图和工作列表。

接下来,我们调用q.submit()方法将要执行的计算任务包装在一个lambda函数中,并在其中通过调用parallel_for()方法并指定范围和索引,来实现Dijkstra算法操作。在lambda函数内部,我们首先使用第一个工作项来初始化源节点的距离和已访问状态,以及与源节点相邻的所有节点的初始距离和未访问状态。

在每次迭代中,我们首先找到最短距离未知且距离最小的节点,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然后,我们遍历与该节点相邻的所有节点,并计算从源节点到这些节点的距离。如果计算出的距离小于目前已知的距离,则更新距离,并将该节点标记为未访问状态。

接着,我们将更新过的节点加入工作列表中,并使用parallel_for()方法并指定范围和索引,在并行处理器上进一步处理这些节点。在处理每个节点时,我们检查其是否已访问,并且距离是否与最短距离相等。如果是,则将该节点添加到工作列表中。

最后,当所有迭代完成后,我们返回dist向量,其中存储了源节点到各个节点的最短距离。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