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教程

   Redis重点内容:        

  • Redis简介

  • Redis数据类型

  • Redis常用命令

  • 在Java中操作Redis

  • 分布式缓存

  • 实现Redis持久化

  • 搭建Redis主从集群.解决并发能力问题

  • 利用Redis哨兵,实现健康监测和自动恢复

  • 搭建分片集群,利用插槽实现动态扩容

1. Redis简介

1.1 Redis简介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ice)是一个基于内存的高性能key-value结构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Database), 是互联网技术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存储中间件

1.2 Redis介绍

官网:https://redis.io

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

Redis是用C语言开发的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对(key-value)数据库,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可以达到100000+的QPS(每秒内查询次数)。它存储的value类型比较丰富,也被称为结构化的NoSql数据库

NoSql(Not Only SQL),不仅仅是SQL,泛指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并不是要取代关系型数据库,而是关系型数据库的补充。

关系型数据库:

  • Mysql

  • Oracle

  • DB2

  • SQLServer

非关系型数据库:

  • Redis

  • Mongo db

  • MemCached

1.3 Redis的特点

  • 基于内存存储,读写性能高
  • 适合存储热点数据(热点商品、资讯、新闻)
  • 企业应用广泛

1.4 Redis的作用

  • 数据缓存

  • 消息队列

  • 注册中心

  • 发布订阅

2. Redis入门

2.1 Redis简介

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

官网:https://redis.io

Redis是用C语言开发的一个开源的高性能键值对(key-value)数据库,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可以达到100000+的QPS(每秒内查询次数)。它存储的value类型比较丰富,也被称为结构化的NoSql数据库。

NoSql(Not Only SQL),不仅仅是SQL,泛指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并不是要取代关系型数据库,而是关系型数据库的补充。

关系型数据库(RDBMS):

  • Mysql

  • Oracle

  • DB2

  • SQLServer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 Redis

  • Mongo db

  • MemCached

2.2 Redis下载与安装

2.2.1 Redis下载

Redis安装包分为windows版和Linux版:

2.2.2 Redis安装

1)在Linux中安装Redis

在Linux系统安装Redis步骤:

  1. 将Redis安装包上传到Linux

  2. 解压安装包, 命令:tar -zxvf redis-4.0.0.tar.gz -C /usr/local

  3. 安装Redis的依赖环境gcc 命令:yum install gcc-c++

  4. 进入/usr/local/redis-4.0.0,进行编译 命令:make

  5. 进入redis的src目录进行安装 命令:make install

Redis安装后重点文件说明:

/usr/local/redis-4.0.0/src/redis-server:Redis服务启动脚本

/usr/local/redis-4.0.0/src/redis-cli:Redis客户端脚本

/usr/local/redis-4.0.0/redis.conf:Redis配置文件

2)在Windows中安装Redis

Redis的Windows版属于绿色软件,直接解压即可使用,解压后目录结构如下:

2.3 Redis服务启动与停止

1)Linux系统中启动和停止Redis

启动Redis服务: 进入/usr/local/redis-4.0.0/src目录执行命令:./redis-server

通过启动日志可以看到,Redis默认端口号为6379

停止Redis服务: Ctrl + C

通过redis-cli可以连接到本地的Redis服务,默认情况下不需要认证即可连接成功。

退出客户端:  可以输入exit或者quit命令

2)Windows系统中启动和停止Redis

Windows系统中启动Redis,直接双击redis-server.exe即可启动Redis服务redis服务默认端口号为6379

Ctrl + C停止Redis服务

启动Redis客户端,默认连接的是本地的Redis服务,而且不需要认证即可连接成功。

退出客户端可以输入exit或者quit命令

2.4 Redis配置文件

前面我们已经启动了Redis服务,默认情况下Redis启动后是在前台运行,而且客户端不需要密码就可以连接到Redis服务。如果我们希望Redis服务启动后是在后台运行,同时希望客户端认证通过后才能连接到Redis服务,应该如果做呢?

此时就需要修改Redis的配置文件:

  • Linux系统中Redis配置文件:REDIS_HOME/redis.conf

  • Windows系统中Redis配置文件:REDIS_HOME/redis.windows.conf

通过修改Redis配置文件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1)设置Redis服务后台运行

将配置文件中的daemonize配置项改为yes,默认值为no。

注意:Windows版的Redis不支持后台运行。

2)设置Redis服务密码

将配置文件中的 # requirepass foobared配置项取消注释,默认为注释状态。foobared为密码,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指定。

3)设置允许客户端远程连接Redis服务

Redis服务默认只能客户端本地连接,不允许客户端远程连接。将配置文件中的 bind 127.0.0.1配置项注释掉

解释说明:

Redis配置文件中 #表示注释

Redis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前面不能有空格,需要顶格写

daemonize:用来指定redis是否要用守护线程的方式启动,设置成yes时,代表开启守护进程模式。在该模式下,redis会在后台运行

requirepass:设置Redis的连接密码

bind:如果指定了bind,则说明只允许来自指定网卡的Redis请求。如果没有指定,就说明可以接受来自任意一个网卡的Redis请求。

注意:修改配置文件后需要重启Redis服务配置才能生效,并且启动Redis服务时需要显示的指定配置文件:

1)Linux中重启Redis服务配置   

      1.Linux中启动Redis服务
      2.进入Redis安装目录

         cd /usr/local/redis-4.0.0

      3.启动Redis服务,指定使用的配置文件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2)Windows中重启Redis服务配置

    1. Windows中启动Redis服务

    2.输入下图命令

由于Redis配置文件中开启了认证校验,即客户端连接时需要提供密码,此时客户端连接方式变为:

解释说明:

-h:指定连接的Redis服务的ip地址

-p:指定连接的Redis服务的端口号

-a:指定连接的Redis服务的密码

3. Redis数据类型

3.1 介绍

Redis存储的是key-value结构的数据其中key是字符串类型,value有5种常用的数据类型

  • 字符串 string

  • 哈希 hash

  • 列表 list

  • 集合 set

  • 有序集合 sorted set / zset

3.2 Redis 5种常用数据类型的结构

解释说明:

字符串(string):普通字符串,常用

哈希(hash)适合存储对象

列表(list):按照插入顺序排序,可以有重复元素

集合(set):无序集合,没有重复元素

有序集合(sorted set / zset):集合中每个元素关联一个分数(score),根据分数升序排序,没有重复元素

4. Redis常用命令

4.1 字符串string操作命令

Redis 中字符串类型常用命令:

SET key value设置指定key的值
GET key获取指定key的值
SETEX key seconds value设置指定key的值,并将 key 的过期时间设为 seconds 秒
SETNX  key value只有在 key 不存在时设置 key 的值

更多命令可以参考Redis中文网:Redis中文网

4.2 哈希hash操作命令

Redis hash 是一个string类型的 field 和 value 的映射表,hash特别适合用于存储对象,常用命令:

HSET key field value将哈希表 key 中的字段 field 的值设为 value
HGET key field获取存储在哈希表中指定字段的值
HDEL key field删除存储在哈希表中的指定字段
HKEYS key获取哈希表中所有字段
HVALS key获取哈希表中所有值
HGETALL key获取在哈希表中指定 key 的所有字段和值

4.3 列表list操作命令

Redis 列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常用命令:

LPUSH key value1 [value2]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列表头部
LRANGE key start stop获取列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RPOP key移除并获取列表最后一个元素
LLEN key获取列表长度
BRPOP key1 [key2 ] timeout移出并获取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 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4.4 集合set操作命令

Redis set 是string类型的无序集合。集合成员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集合中不能出现重复的数据,常用命令:

SADD key member1 [member2]向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
SMEMBERS key返回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SCARD key获取集合的成员数
SINTER key1 [key2]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交集
SUNION key1 [key2]返回所有给定集合的并集
SDIFF key1 [key2]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差集
SREM key member1 [member2]移除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成员

4.5 有序集合sorted set操作命令

Redis sorted set 有序集合是 string 类型元素的集合,且不允许重复的成员。每个元素都会关联一个double类型的分数(score) 。redis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的成员进行从小到大排序。有序集合的成员是唯一的,但分数却可以重复。

常用命令:

ZADD key score1 member1 [score2 member2]向有序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或者更新已存在成员的 分数
Z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通过索引区间返回有序集合中指定区间内的成员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有序集合中对指定成员的分数加上增量 increment
ZREM key member [member ...]移除有序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

4.6 通用命令

Redis中的通用命令,主要是针对key进行操作的相关命令:

KEYS pattern查找所有符合给定模式( pattern)的 key
EXISTS key检查给定 key 是否存在
TYPE key返回 key 所储存的值的类型
SETNX  key value返回给定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TTL, time to live),以秒为单位
DEL key该命令用于在 key 存在是删除 key

5. 在Java中操作Redis

5.1 介绍

前面我们讲解了Redis的常用命令,这些命令是我们操作Redis的基础,那么我们在java程序中应该如何操作Redis呢?这就需要使用Redis的Java客户端,就如同我们使用JDBC操作MySQL数据库一样。

Redis 的 Java 客户端很多,官方推荐的有三种:

  • Jedis

  • Lettuce

  • Redisson

Spring 对 Redis 客户端进行了整合,提供了 Spring Data Redis,在Spring Boot项目中还提供了对应的Starter,即 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

5.2 Jedis

Jedis 是 Redis 的 Java 版本的客户端实现

maven坐标: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2.8.0</version>
</dependency>

使用 Jedis 操作 Redis 的步骤:

  1. 获取连接

  2. 执行操作

  3. 关闭连接

示例代码:

package com.example.test;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import java.util.Set;

/**
 * 使用Jedis操作Redis
 */
public class Jedis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Redis(){
        //1 获取连接
        Jedis jedis = new Jedis("localhost",6379);
        
        //2 执行具体的操作
        jedis.set("username","xiaoming");

        String value = jedis.get("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value);

        //jedis.del("username");

        jedis.hset("myhash","addr","bj");
        String hValue = jedis.hget("myhash", "addr");
        System.out.println(hValue);

        Set<String> keys = jedis.keys("*");
        for (String key : keys) {
            System.out.println(key);
        }

        //3 关闭连接
        jedis.close();
    }
}

5.3 Spring Data Redis

5.3.1 介绍

Spring Data Redis 是 Spring 的一部分,提供了在 Spring 应用中通过简单的配置就可以访问 Redis 服务,对 Redis 底层开发包进行了高度封装。在 Spring 项目中,可以使用Spring Data Redis来简化 Redis 操作。

网址:Spring Data Redis

maven坐标: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data</groupId>
    <artifactId>spring-data-redis</artifactId>
    <version>2.4.8</version>
</dependency>

Spring Boot提供了对应的Starter,maven坐标: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Spring Data Redis中提供了一个高度封装的类:RedisTemplate,针对 Jedis 客户端中大量api进行了归类封装,将同一类型操作封装为operation接口,具体分类如下:

  • ValueOperations:简单K-V操作

  • SetOperations:set类型数据操作

  • ZSetOperations:zset类型数据操作

  • HashOperations:针对hash类型的数据操作

  • ListOperations:针对list类型的数据操作

5.3.2 使用方式
5.3.2.1 环境搭建

第一步:创建maven项目springdataredis_demo,配置pom.xml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parent>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parent</artifactId>
        <version>2.4.5</version>
        <relativePath/>
    </parent>
    <groupId>com.itheima</groupId>
    <artifactId>springdataredis_demo</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roperties>
        <java.version>1.8</java.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test</artifactId>
            <scope>tes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junit</groupId>
            <artifactId>junit</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build>
        <plugins>
            <plugin>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maven-plugin</artifactId>
                <version>2.4.5</version>
            </plugin>
        </plugins>
    </build>
</project>

第二步:编写启动类

package com.exmample;
​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App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App.class,args);
    }
​
}

第三步:配置application.yml

-------------------------------------------------------------
spring:
  application:
    name: springdataredis_demo
  #Redis相关配置
  redis:
    host: localhost
    port: 6379
    #password: 123456
    database: 0 #操作的是0号数据库
    jedis:
      #Redis连接池配置
      pool:
        max-active: 8 #最大连接数
        max-wait: 1ms #连接池最大阻塞等待时间
        max-idle: 4 #连接池中的最大空闲连接
        min-idle: 0 #连接池中的最小空闲连接                                              -------------------------------------------------------------

解释说明:

spring.redis.database:指定使用Redis的哪个数据库,Redis服务启动后默认有16个数据库,编号分别是从0到15。

可以通过修改Redis配置文件来指定数据库的数量

第四步:提供配置类

package com.example.confi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ache.annotation.CachingConfigurerSuppor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nnection.RedisConnection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serializer.StringRedisSerializer;

/**
 * Redis配置类
 */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RedisConfig extends CachingConfigurerSupport {

    @Bean
    public RedisTemplate<Object, Object> redisTemplate(RedisConnectionFactory connectionFactory) {

        RedisTemplate<Object, Object> redisTemplate = new RedisTemplate<>();

        //默认的Key序列化器为:JdkSerialization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KeySerializer(new String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HashKeySerializer(new StringRedisSerializer());

        redisTemplate.setConnectionFactory(connectionFactory);

        return redisTemplate;
    }

}

解释说明:

当前配置类不是必须的,因为 Spring Boot 框架会自动装配 RedisTemplate 对象,但是默认的key序列化器为JdkSerializationRedisSerializer,导致我们存到Redis中后的数据和原始数据有差别

第五步:提供测试类

package com.example.test;

import org.junit.runner.RunWith;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context.SpringBoot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context.junit4.SpringRunner;

@SpringBootTest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public class SpringDataRedisTest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
5.3.2.2 操作字符串类型数据
/**
 * 操作String类型数据
*/
@Test
public void testString(){
    //存值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city123","beijing");

    //取值
    String value = (String)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city123");
    System.out.println(value);

    //存值,同时设置过期时间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key1","value1",10l, TimeUnit.SECONDS);

    //存值,如果存在则不执行任何操作
    Boolean aBoolean = 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IfAbsent("city1234", "nanjing");
    System.out.println(aBoolean);
}
5.3.2.3 操作哈希类型数据
/**
 * 操作Hash类型数据
*/
@Test
public void testHash(){
    HashOperations hashOperations = redisTemplate.opsForHash();

    //存值
    hashOperations.put("002","name","xiaoming");
    hashOperations.put("002","age","20");
    hashOperations.put("002","address","bj");

    //取值
    String age = (String) hashOperations.get("002", "age");
    System.out.println(age);

    //获得hash结构中的所有字段
    Set keys = hashOperations.keys("002");
    for (Object key : keys) {
        System.out.println(key);
    }

    //获得hash结构中的所有值
    List values = hashOperations.values("002");
    for (Object value : values)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5.3.2.4 操作列表类型数据
/**
 * 操作List类型的数据
*/
@Test
public void testList(){
    ListOperations listOperations = redisTemplate.opsForList();

    //存值
    listOperations.leftPush("mylist","a");
    listOperations.leftPushAll("mylist","b","c","d");

    //取值
    List<String> mylist = listOperations.range("mylist", 0, -1);
    for (String value : mylist)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获得列表长度 llen
    Long size = listOperations.size("mylist");
    int lSize = size.intValue();
    for (int i = 0; i < lSize; i++) {
        //出队列
        String element = (String) listOperations.rightPop("mylist");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5.3.2.5 操作集合类型数据
/**
 * 操作Set类型的数据
*/
@Test
public void testSet(){
    SetOperations setOperations = redisTemplate.opsForSet();

    //存值
    setOperations.add("myset","a","b","c","a");

    //取值
    Set<String> myset = setOperations.members("myset");
    for (String o : myset) {
        System.out.println(o);
    }

    //删除成员
    setOperations.remove("myset","a","b");

    //取值
    myset = setOperations.members("myset");
    for (String o : myset) {
        System.out.println(o);
    }

}
5.3.2.6 操作有序集合类型数据
/**
 * 操作ZSet类型的数据
*/
@Test
public void testZset(){
    ZSetOperations zSetOperations = redisTemplate.opsForZSet();

    //存值
    zSetOperations.add("myZset","a",10.0);
    zSetOperations.add("myZset","b",11.0);
    zSetOperations.add("myZset","c",12.0);
    zSetOperations.add("myZset","a",13.0);

    //取值
    Set<String> myZset = zSetOperations.range("myZset", 0, -1);
    for (String s : myZset) {
        System.out.println(s);
    }

    //修改分数
    zSetOperations.incrementScore("myZset","b",20.0);

    //取值
    myZset = zSetOperations.range("myZset", 0, -1);
    for (String s : myZset) {
        System.out.println(s);
    }

    //删除成员
    zSetOperations.remove("myZset","a","b");

    //取值
    myZset = zSetOperations.range("myZset", 0, -1);
    for (String s : myZset) {
        System.out.println(s);
    }
}
5.3.2.7 通用操作
/**
 * 通用操作,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都可以操作
*/
@Test
public void testCommon(){
    //获取Redis中所有的key
    Set<String> keys = redisTemplate.keys("*");
    for (String key : keys) {
        System.out.println(key);
    }

    //判断某个key是否存在
    Boolean itcast = redisTemplate.hasKey("itcast");
    System.out.println(itcast);

    //删除指定key
    redisTemplate.delete("myZset");

    //获取指定key对应的value的数据类型
    DataType dataType = redisTemplate.type("myset");
    System.out.println(dataType.name());

}

7.分布式缓存

分布式缓存也就是基于Redis集群解决单机Redis存在的问题

7.1.单机的Redis存在四大问题:

  • 数据丢失问题
  • 并发能力问题
  • 故障恢复问题
  • 存储能力问题

7.1.单机Redis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 实现Redis数据持久化
  • 搭建Redis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 利用Redis哨兵,实现健康监测和自动恢复搭建分片集群,利用插槽机制实现动态扩容
  • 利用Redis哨兵,实现健康监测和自动恢复

8.Redis持久化

Redis有两种持久化方案:

  • RDB持久化

  • AOF持久化

8.1.RDB持久化

RDB全称Redis Database Backup file(Redis数据备份文件),也被叫做Redis数据快照。

简单来说就是把内存中的所有数据都记录到磁盘中, 当Redis实例故障重启后,从磁盘读取快照文件(RDB文件),恢复数据。快照文件默认是保存在当前运行目录。

8.1.1.执行时机

RDB持久化在四种情况下会执行:

  • 执行save命令

  • 执行bgsave命令

  • Redis停机时

  • 触发RDB条件时

1)save命令

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立即执行一次RDB:

save命令会导致主进程执行RDB,这个过程中其它所有命令都会被阻塞。只有在数据迁移时可能用到。

2)bgsave命令

下面的命令可以异步执行RDB

这个命令执行后会开启独立进程完成RDB,主进程可以持续处理用户请求不受影响

3)停机时

Redis停机时会执行一次save命令,实现RDB持久化。

4)触发RDB条件

Redis内部有触发RDB的机制,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找到,格式如下:

#  save "" 则表示禁用RDB
save 900 1   # 900秒内,如果至少有1个key被修改,则执行bgsave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注:RDB的其它配置也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设置

# 是否压缩 ,建议不开启,压缩也会消耗cpu,磁盘的话不值钱
rdbcompression yes
# RDB文件名称
dbfilename dump.rdb  
# 文件保存的路径目录
dir ./ 

8.1.2.RDB原理

bgsave开始时会fork主进程得到子进程,子进程共享主进程的内存数据, 完成fork后读取内存数据并写入 RDB 文件, 用新RDB文件替换旧的RDB文件,  fork采用的是copy-on-write技术:

  • 当主进程执行操作时,访问共享内存

  • 当主进程执行操作时,则会拷贝一份数据,执行写操作

8.1.3.小结

RDB方式bgsave的基本流程?

  • fork主进程得到一个子进程,共享内存空间

  • 子进程读取内存数据并写入新的RDB文件

  • 用新RDB文件替换旧的RDB文件

RDB会在什么时候执行?save 60 1000代表什么含义?

  • 默认是服务停止时

  • 代表60秒内至少执行1000次修改则触发RDB

RDB的缺点?

  • RDB执行间隔时间长,两次RDB之间写入数据有丢失的风险

  • fork子进程、压缩、写出RDB文件都比较耗时

8.2.AOF持久化

8.2.1.AOF原理

AOF全称为Append Only File(追加文件)。Redis处理的每一个写命令都会记录在AOF文件,也可以看做是命令日志文件

8.2.2.AOF配置

AOF默认是关闭的,需要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来开启AOF:

# 是否开启AOF功能,默认是no
appendonly yes
# AOF文件的名称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的命令记录的频率也可以通过redis.conf文件来配:

# 表示每执行一次写命令,立即记录到AOF文件
appendfsync always 
#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冲区,然后表示每隔1秒将缓冲区数据写到AOF文件,是默认方案
appendfsync everysec 
# 写命令执行完先放入AOF缓冲区,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将缓冲区内容写回磁盘
appendfsync no

三种策略对比:

8.2.3.AOF文件重写

重写原因: AOF会记录对同一个key的多次写操作,但只有最后一次写操作才有意义。

重写的实现方式: 通过执行bgrewriteaof命令,可以让AOF文件执行重写功能,用最少的命令达到相同效果。

如图,AOF原本有三个命令,但是set num 123 和 set num 666都是对num的操作,第二次会覆盖第一次的值,因此第一个命令记录下来没有意义。

所以重写命令后,AOF文件内容就是:mset name jack num 666

重写时机:

1.执行bgrewriteaof命令

2.Redis也会在超过阈值时自动去重写AOF文件(阈值也可以在redis.conf中配置)

# AOF文件比上次文件 增长超过多少百分比则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 AOF文件体积最小多大以上才触发重写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8.3.RDB与AOF对比

RDB和AOF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在实际开发中往往会结合两者来使用。

9.Redis主从

2.1.搭建主从架构

单节点Redis的并发能力是有上限的,要进一步提高Redis的并发能力,就需要搭建主从集群,实现读写分离。

9.2.主从数据同步原理

9.2.1.全量同步

主从第一次建立连接时,会执行全量同步,将master节点的所有数据都拷贝给slave节点,流程:

这里有一个问题,master如何得知salve是第一次来连接呢??

有几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Replication Id:简称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master都有唯一的replid,slave则会继承master节点的replid

  •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repl_baklog中的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offset。如果slave的offset小于master的offset,说明slave数据落后于master,需要更新。

因此slave做数据同步,必须向master声明自己的replication id 和offset,master才可以判断到底需要同步哪些数据。

因为slave原本也是一个master,有自己的replid和offset,当第一次变成slave,与master建立连接时,发送的replid和offset是自己的replid和offset。

master判断发现slave发送来的replid与自己的不一致,说明这是一个全新的slave,就知道要做全量同步了。

master会将自己的replid和offset都发送给这个slave,slave保存这些信息。以后slave的replid就与master一致了。

因此,master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第一次同步的依据,就是看replid是否一致

如图:

完整流程描述:

  • slave节点请求增量同步

  • master节点判断replid,发现不一致,拒绝增量同步

  • 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

  • slave清空本地数据,加载master的RDB

  • master将RDB期间的命令记录在repl_baklog,并持续将log中的命令发送给slave

  • slave执行接收到的命令,保持与master之间的同步

9.2.2.增量同步

全量同步需要先做RDB,然后将RDB文件通过网络传输个slave,成本太高了。因此除了第一次做全量同步,其它大多数时候slave与master都是做增量同步

什么是增量同步?就是只更新slave与master存在差异的部分数据。如图:

那么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9.2.3.repl_backlog原理

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这就要说到全量同步时的repl_baklog文件了。

这个文件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只不过数组是环形,也就是说角标到达数组末尾后,会再次从0开始读写,这样数组头部的数据就会被覆盖。

repl_baklog中会记录Redis处理过的命令日志及offset,包括master当前的offset,和slave已经拷贝到的offset:

slave与master的offset之间的差异,就是salve需要增量拷贝的数据了。

随着不断有数据写入,master的offset逐渐变大,slave也不断的拷贝,追赶master的offset:

直到数组被填满:

此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就会覆盖数组中的旧数据。不过,旧的数据只要是绿色的,说明是已经被同步到slave的数据,即便被覆盖了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未同步的仅仅是红色部分。

但是,如果slave出现网络阻塞,导致master的offset远远超过了slave的offset:

如果master继续写入新数据,其offset就会覆盖旧的数据,直到将slave现在的offset也覆盖:

棕色框中的红色部分,就是尚未同步,但是却已经被覆盖的数据。此时如果slave恢复,需要同步,却发现自己的offset都没有了,无法完成增量同步了。只能做全量同步。

9.3.主从同步优化

主从同步可以保证主从数据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Redis主从就集群:

  • 在master中配置repl-diskless-sync yes启用无磁盘复制,避免全量同步时的磁盘IO。

  • Redis单节点上的内存占用不要太大,减少RDB导致的过多磁盘IO

  • 适当提高repl_baklog的大小,发现slave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限制一个master上的slave节点数量,如果实在是太多slave,则可以采用主-从-从链式结构,减少master压力

主从从架构图:

9.4.小结

简述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区别?

  • 全量同步: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后续命令则记录在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slave。

  • 增量同步:slave提交自己的offset到master,master获取repl_baklog中从offset之后的命令给slave

什么时候执行全量同步?

  • slave节点第一次连接master节点时

  • slave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中的offset已经被覆盖时

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 slave节点断开又恢复,并且在repl_baklog中能找到offset时

10.Redis哨兵

Redis提供了哨兵(Sentinel)机制来实现主从集群的自动故障恢复。

10.1.哨兵原理

10.1.1.集群结构和作用

哨兵的结构如图:

哨兵的作用如下:

  • 监控:Sentinel 会不断检查您的master和slave是否按预期工作

  • 自动故障恢复:如果master故障,Sentinel会将一个slave提升为master。当故障实例恢复后也以新的master为主

  • 通知:Sentinel充当Redis客户端的服务发现来源,当集群发生故障转移时,会将最新信息推送给Redis的客户端

10.1.2.集群监控原理

Sentinel基于心跳机制监测服务状态,每隔1秒向集群的每个实例发送ping命令:

•主观下线:如果某sentinel节点发现某实例未在规定时间响应,则认为该实例主观下线

•客观下线:若超过指定数量(quorum)的sentinel都认为该实例主观下线,则该实例客观下线。quorum值最好超过Sentinel实例数量的一半。

10.1.3.集群故障恢复原理

一旦发现master故障,sentinel需要在salve中选择一个作为新的master,选择依据是这样的:

  • 首先会判断slave节点与master节点断开时间长短,如果超过指定值(down-after-milliseconds * 10)则会排除该slave节点

  • 然后判断slave节点的slave-priority值,越小优先级越高,如果是0则永不参与选举

  • 如果slave-prority一样,则判断slave节点的offset值,越大说明数据越新,优先级越高

  • 最后是判断slave节点的运行id大小,越小优先级越高。

当选出一个新的master后,该如何实现切换呢?

流程如下:

  • sentinel给备选的slave1节点发送slaveof no one命令,让该节点成为master

  • sentinel给所有其它slave发送slaveof 192.168.150.101 7002 命令,让这些slave成为新master的从节点,开始从新的master上同步数据。

  • 最后,sentinel将故障节点标记为slave,当故障节点恢复后会自动成为新的master的slave节点

10.1.4.小结

Sentinel的三个作用是什么?

  • 监控

  • 故障转移

  • 通知

Sentinel如何判断一个redis实例是否健康?

  • 每隔1秒发送一次ping命令,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没有响应则认为是主观下线

  • 如果大多数sentinel都认为实例主观下线,则判定服务下线

故障转移步骤有哪些?

  • 首先选定一个slave作为新的master,执行slaveof no one

  • 然后让所有节点都执行slaveof 新master

  • 修改故障节点配置,添加slaveof 新master

10.2.搭建哨兵集群

10.3.RedisTemplate

在Sentinel集群监管下的Redis主从集群,其节点会因为自动故障转移而发生变化,Redis的客户端必须感知这种变化,及时更新连接信息。Spring的RedisTemplate底层利用lettuce实现了节点的感知和自动切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测试来实现RedisTemplate集成哨兵机制。

10.3.1.导入Demo工程

首先,我们引入课前资料提供的Demo工程:

10.3.2.引入依赖

在项目的pom文件中引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10.3.3.配置Redis地址

然后在配置文件application.yml中指定redis的sentinel相关信息:

spring:
  redis:
    sentinel:
      master: mymaster
      nodes:
        - 192.168.150.101:27001
        - 192.168.150.101:27002
        - 192.168.150.101:27003

10.3.4.配置读写分离

在项目的启动类中,添加一个新的bean:

@Bean
public Lettuce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Customizer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Customizer(){
    return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 -> clientConfigurationBuilder.readFrom(ReadFrom.REPLICA_PREFERRED);
}

这个bean中配置的就是读写策略,包括四种:

  • MASTER:从主节点读取

  • MASTER_PREFERRED:优先从master节点读取,master不可用才读取replica

  • REPLICA:从slave(replica)节点读取

  • REPLICA _PREFERRED:优先从slave(replica)节点读取,所有的slave都不可用才读取master

11.Redis分片集群

11.1.搭建分片集群

主从和哨兵可以解决高可用、高并发读的问题。但是依然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

  • 海量数据存储问题

  • 高并发写的问题

使用分片集群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如图:

分片集群特征:

  • 集群中有多个master,每个master保存不同数据

  • 每个master都可以有多个slave节点

  • master之间通过ping监测彼此健康状态

  • 客户端请求可以访问集群任意节点,最终都会被转发到正确节点

11.2.散列插槽

11.2.1.插槽原理

Redis会把每一个master节点映射到0~16383共16384个插槽(hash slot)上,查看集群信息时就能看到:

数据key不是与节点绑定,而是与插槽绑定。redis会根据key的有效部分计算插槽值,分两种情况:

  • key中包含"{}",且“{}”中至少包含1个字符,“{}”中的部分是有效部分

  • key中不包含“{}”,整个key都是有效部分

例如:key是num,那么就根据num计算,如果是{itcast}num,则根据itcast计算。计算方式是利用CRC16算法得到一个hash值,然后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就是slot值。

如图,在7001这个节点执行set a 1时,对a做hash运算,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是15495,因此要存储到103节点。

到了7003后,执行get num时,对num做hash运算,对16384取余,得到的结果是2765,因此需要切换到7001节点

11.2.1.小结

Redis如何判断某个key应该在哪个实例?

  • 将16384个插槽分配到不同的实例

  • 根据key的有效部分计算哈希值,对16384取余

  • 余数作为插槽,寻找插槽所在实例即可

如何将同一类数据固定的保存在同一个Redis实例?

  • 这一类数据使用相同的有效部分,例如key都以{typeId}为前缀

11.3.集群伸缩

redis-cli --cluster提供了很多操作集群的命令,可以通过下面方式查看:

比如,添加节点的命令:

11.3.1.需求分析

需求:向集群中添加一个新的master节点,并向其中存储 num = 10

  • 启动一个新的redis实例,端口为7004

  • 添加7004到之前的集群,并作为一个master节点

  • 给7004节点分配插槽,使得num这个key可以存储到7004实例

这里需要两个新的功能:

  • 添加一个节点到集群中

  • 将部分插槽分配到新插槽

11.3.2.创建新的redis实例

创建一个文件夹:

mkdir 7004

拷贝配置文件:

cp redis.conf /7004

修改配置文件:

sed /s/6379/7004/g 7004/redis.conf

启动

redis-server 7004/redis.conf

11.3.3.添加新节点到redis

添加节点的语法如下:

执行命令: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192.168.150.101:7004 192.168.150.101:7001

通过命令查看集群状态:

redis-cli -p 7001 cluster nodes

如图,7004加入了集群,并且默认是一个master节点:

但是,可以看到7004节点的插槽数量为0,因此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存储到7004上

11.3.4.转移插槽

我们要将num存储到7004节点,因此需要先看看num的插槽是多少:

如上图所示,num的插槽为2765.

我们可以将0~3000的插槽从7001转移到7004,命令格式如下:

具体命令如下:

建立连接:

得到下面的反馈:

询问要移动多少个插槽,我们计划是3000个:

新的问题来了:

那个node来接收这些插槽??

显然是7004,那么7004节点的id是多少呢?

复制这个id,然后拷贝到刚才的控制台后:

这里询问,你的插槽是从哪里移动过来的?

  • all:代表全部,也就是三个节点各转移一部分

  • 具体的id:目标节点的id

  • done:没有了

这里我们要从7001获取,因此填写7001的id:

填完后,点击done,这样插槽转移就准备好了:

确认要转移吗?输入yes:

然后,通过命令查看结果:

可以看到:

目的达成。

11.4.故障转移

集群初识状态是这样的:

其中7001、7002、7003都是master,我们计划让7002宕机。

11.4.1.自动故障转移

当集群中有一个master宕机会发生什么呢?

直接停止一个redis实例,例如7002:

redis-cli -p 7002 shutdown

1)首先是该实例与其它实例失去连接

2)然后是疑似宕机:

3)最后是确定下线,自动提升一个slave为新的master:

4)当7002再次启动,就会变为一个slave节点了:

11.4.2.手动故障转移

利用cluster failover命令可以手动让集群中的某个master宕机,切换到执行cluster failover命令的这个slave节点,实现无感知的数据迁移。其流程如下:

这种failover命令可以指定三种模式:

  • 缺省:默认的流程,如图1~6歩

  • force:省略了对offset的一致性校验

  • takeover:直接执行第5歩,忽略数据一致性、忽略master状态和其它master的意见

案例需求:在7002这个slave节点执行手动故障转移,重新夺回master地位

步骤如下:

1)利用redis-cli连接7002这个节点

2)执行cluster failover命令

如图:

效果:

11.5.RedisTemplate访问分片集群

RedisTemplate底层同样基于lettuce实现了分片集群的支持,而使用的步骤与哨兵模式基本一致:

1)引入redis的starter依赖

2)配置分片集群地址

3)配置读写分离

与哨兵模式相比,其中只有分片集群的配置方式略有差异,如下:

spring:
  redis:
    cluster:
      nodes:
        - 192.168.150.101:7001
        - 192.168.150.101:7002
        - 192.168.150.101:7003
        - 192.168.150.101:8001
        - 192.168.150.101:8002
        - 192.168.150.101:8003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redis windows支持32bit和64bit,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都是windows环境的,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Redis的出现,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d这类key/value存储的不足,在部分场合可以对关系数据库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redis windows基本简介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 redis windows使用方法 下载完成后 可以右键解压到 某个硬盘下 比如D:\Redis\redis-2.6。 在D:\Redis\redis-2.6\bin\release下 有两个zip包 一个32位一个64位。 根据自己windows的位数 解压到D:\Redis\redis-2.6 根目录下 进入redis目录后 开启服务 (注意加上redis.conf) 这个窗口要保持开启 关闭时redis服务会自动关闭 redis会自动保存数据到硬盘 所以图中是我第二次开启时 多了一个 DB loaded from disk 另外开启一个命令行窗口 进入redis目录下 (注意修改自己的ip)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