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结构体
这里不对结构体做过多的基本介绍,我们重点探讨结构体在内存中是如何存储的
结构体的内存对齐
结构体的大小不能简单的对结构体内变的大小进行加和,为什么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呢,我们看下面一段代码: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S1和S2虽然两个结构体的内容相同,都是两个char类型,一个int类型,但是因为顺序的不同,导致两个结构体的大小不同。
内存对齐规则
那我们接下来就看一下结构体内存对齐规则:
1. 结构体的 第一个成员,对齐到结构体在内存中存放位置的偏移量为 0 的地址处。2. 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某个数字(对齐数)的整数倍的地址处。对齐数 = 编译器默认的一个对齐数 与 该成员大小的 较小值 。VS 中默认的值为 8Linux gcc中没有默认对齐数,对齐数就是结构体成员自身大小3. 结构体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每个成员变量都有一个对齐数)的整数倍。4. 如果嵌套了结构体的情况,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自己的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结构体的整体大小就是所有最大对齐数(含嵌套结构体的对齐数)的整数倍。
我们通过上面的代码理解一下这里的对齐规则:
先看S1,假设S1在内存中的起始位置如图所示,我们在内存条右边写出相对于起始位置的偏移量,单位字节。根据第一条规则,首个成员放在偏移量为0的位置,所以c1存放在橙色区域,根据第二条规则,放置第二个成员变量,第二个成员变量需要放置在它的对齐数(它自身的大小)和vs默认对齐数中较小值的位置,第二个成员大小为4,vs默认对齐数为8,取较小值为4,所以第二个变量存储的位置的偏移量必须是4的整数倍,所以下标为1,2,3这三个位置浪费,从下标为4的位置开始放置第二个成员,占位4个字节,即绿色区域,接下来按照相同的规则存放第三个成员,由于c2大小为1,所以对齐数为1,所以存放在蓝色区域,此时所有成员均处理完成,整体的大小为9,根据第三条规则,结构体整体的大小必须是成员中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也就是必须是4的整数倍,所以还需要浪费三个空间,总大小为12.
按照相同的规则,我们可以得出S2的大小为8,这里就不逐个分析了。
由于上面的例子没有涉及到第四个规则,也就是结构体嵌套的情况,这里我们给出一个例子,再做分析:
这里直接给出S3的大小为16,存放S4时,不同点在于第二个成员是一个结构体,那么根据第四条规则,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自己的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处,这里嵌套的结构体为S3,S3中最大对齐数是double的8,所以需要对齐到偏移量为8的倍数的位置,也就是偏移量为8的位置,S3大小为16,所以需要占位16个字节,最后放double,8的倍数,此时整体的大小为32,根据第四条规则,总大小必须是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包含嵌套的结构体),这里不管是S4还是S3,其中最大对齐数都是8,所以必须是8的倍数,所以总大小就是32.
为什么存在内存对齐?
1. 平台原因 ( 移植原因 ) :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2. 性能原因 :数据结构 ( 尤其是栈 ) 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总体来说: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是拿 空间 来换取 时间 的做法
所以我们在设计结构体时,将占用空间小的尽量集中在一起。
修改默认对齐数
我们知道了vs环境下默认对齐数是8,但是这个默认对齐数并不总是合适的,所以,我们这里使用#pragma这个预处理指令来改变默认对齐数,具体使用方式如下:
格式:#pragma pack()
我们用代码来解释一下它的使用:
这个结构体我们上面计算过它没修改默认对齐数之前的大小是32,但是这里我们修改之后成了28,可见修改成功,看图中,结构体之前写#pragma pack(4)代表修改默认对齐数为4,结构体之后的 #pragma pack()的含义是恢复默认对齐数。
位段
位段的声明和结构体相似,但它有两个规则:
1.位段的成员必须是int、unsigned int或signed int;
2.位段的成员名后边有一个冒号和一个数字
比如:
这里的A就是一个位段,_a,_b,_c,_d都是它的成员可以看出它跟结构体极为相似,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它的大小。
我们发现如果是结构体,4个整型占的内存也得是16个字节,那么这里为什么才占8个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占位规则。
首先解释一下位段,位段的位是二进制位的意思,它冒号后边的数字就是它占的大小,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因为有些成员真正占位不需要那么多,所以,我们这里直接给出需要占位多少会更节省空间。(当然这里括号中的数字不能超过它原本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看它如何内存分配:
位段的空间是按照需要以4个字节(int)或者1个字节(char)的方式开辟的。
到这我们就可以解释上面的8了,首先我提供4个字节也就是32个比特位,前三个占位结束后还剩15个比特位,不足以存放第四个,这时候继续提供4个字节,存放_d,所以一共8个字节。
位段的跨平台问题:
1. int 位段被当成有符号数还是无符号数是不确定的。2. 位段中最大位的数目不能确定。 16 位机器最大 16 , 32 位机器最大 32 ,写成 27 ,在 16 位机器会出问题。3. 位段中的成员在内存中从左向右分配,还是从右向左分配标准尚未定义。4. 当一个结构包含两个位段,第二个位段成员比较大,无法容纳于第一个位段剩余的位时,是舍弃剩余的位还是利用,这是不确定的。由此可见,位段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位段是不跨平台的,注重可移植的程序应该避免使用位段。
枚举
把可能的取值一一列举。所以针对可以一一列举的元素,我们可以把它定义成一种类型。
如图就是枚举的形式,括号中的内容是枚举类型的可能取值,被称为枚举常量。
这些可能取值都是有值的,默认从 0 开始,依次递增 1 ,当然在定义的时候也可以赋初值。如果前一个重新赋值,那么依然是依次递增1。
为什么要使用枚举,如果单纯的定义常量,那么#define也可以呀
枚举的优点:
1. 增加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2. 和 #define 定义的标识符比较枚举有类型检查,更加严谨。(define定义的标识符只是对代码中出现的标识符进行替换,不进行类型检查)3. 防止了命名污染(封装)4. 便于调试5. 使用方便,一次可以定义多个常量
联合 (共用体)
对i和c取地址,我们发现二者的地址相同,说明占同一处空间。这两个变量不能同时使用。
联合体大小的计算:
1.联合的大小至少是最大成员的大小。2.当最大成员大小不是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的时候,就要对齐到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