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行的格式
在使用内部命令或外部命令时,参照一个通用的命令行使用格式,可方便理解Linux 命令的作用和工作方式。通用的命令行使用格式如下
命令字 [选项] [参数]
1.pwd命令——查看当前的工作目录
pwd 命令用于显示用户当前所在的工作目录位置,工作目录是用户操作文件或其他子目录的默认位置起点。使用 pwd 命令可以不添加任何选项或参数例如root 用户在/root 目录中执行 pwd命令时若输出信息为“/root”,则表示当前的工作目录位于/root,具体操作如下:
2.cd命令——切换工作目录
cd 命令用于将用户的工作目录更改到其他位置,通常使用需要切换到的目标位置(文件夹路径)作为参数,若不指定目标位置,默认将切换到当前用户的宿主目录(家目录),宿主目录是Linux 用户登录系统后默认的工作目录。例如,以下操作将把工作目录更改为/boot/grub,并执行 pwd 命令确认当前所处位置
3.ls命令——列表显示目录内容
ls 命令主要用于显示目录中的内容,包括子目录和文件的相关属性信息等。使用的参数可以是
目录名,也可以是文件名,允许在同一条命令中同时使用多个参数。
- -l:以长格式显示文件和目录的列表
- -a:显示所有子目录和文件的信息
- -A:与-a选项的作用基本类似,但有两个特殊隐藏目录不会显示,即当前目录的“.”和表示父目录的“..”
- -d:显示目录本身的属性,而不是显示目录中的内容
- -h: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
- -R:以递归的方式显示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中的所有内容
执行不带任何选项,参数的 ls 命令,可显示当前目录中包含的子目录、文件列表信息(不包括
隐藏目录、文件),如以下操作:
4.du命令——统计目录及文件的空间占用情况
du 命令可用于统计指定目录(或文件)所占用磁盘空间的大小,使用目录或文件的名称作为参数。du 命令常用的几个选项如下:
- -a:统计磁盘空间占用时包括所有的文件,而不仅仅只统计目录
- -h: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显示出统计结果,使用-h选项后将显示出KB、MB等单位
- -s:只统计每个参数所占用空间总的大小,而不是统计每个子目录、文件的大小
如果需要统计一个文件夹内所有文件总共占用的空间大小,可以结合“-sh”选项,将要统计的目录作为参数。例如,执行du -sh /var/命令可以统计出/var/ 目录所占用空间的大小,具体操作如下:
5.mkdir命令——创建新的目录
mkdir命令用于创建新的空目录,使用要创建目录位置作为参数(可以有多个)
-p:用于创建嵌套的多层目录
6.history——查看历史命令
想查看前期输入过的命令,可以执行history命令
7.tab键——补齐命令
在Linux中输入命令时不能简写,必须完整。先输入几个字符,例如,这里先输 入“hi”,如果有以hi开头的命令,再按【Tab】键
[root@redhat8 ~]# hi<tab>
这里表示按【Tab】键,可以看到会自动补齐为history
[root@redhat8 ~]# history
因为在所有命令中,只有history这一个命令是以hi开头的。 如果有多个命令都是以输入的字符开头的,那么需要按两次【Tab】键,就可以把所有以 这些字符开头的命令显示出来。例如,输入“h”,按两次【Tab】键
[root@redhat8 ~]$ h<tab><tab>
这里表示按了两次【Tab】键,得到的结果如下
8.date——显示日期和时间
9.cal——显示日历信息
10.whoami——显示当前是哪个用户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