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的具体内容
七层分别对应的常见协议
1.物理层
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主机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传输单位是比特),保证比特流通过传输介质的正确传输。
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物理层协议:EIA/TIA-232、EIA/TIA-499、 V.35、V.24、 RJ45、Ethernet、802.3802.5、 FDDI、
NRZI、NRZ、 B8ZS。
2.数据链路层:
功能: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传输单位是帧)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网桥、二层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协议 | 名称 | |
PPP | 点对点协议 | |
ARP | 地址解析协议 | |
STP | 生成树协议 | |
IEEE 802.5/802.2 | 令牌环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的定义 | |
ATM | 一种以信元为单位的异步转移模式 | |
IEEE 802.3 |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 |
Frame Relay | 帧中继协议 | |
FDDI |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 |
HDLC |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
3.网络层:
功能: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的功能
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网络层常见的协议及端口号:
协议 | 名称 | 端口 |
IGMP |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 2 |
VRRP |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 112 |
OSPF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89 |
RIP |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520/521 |
IGRP | 动态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9 |
ICMP |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 2 |
ACL | 访问控制列表 |
4.传输层:
功能: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传输层的常见协议及端口号:
协议 | 名称 | 端口 |
TCP | 传输控制协议 | 6 |
UDP | 用户数据报协议 | 17 |
5.会话层:
功能: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的常见协议:SQL、NFS、NetBIOS、names、AppleTalk、ASP、DECnet、SCP
协议 | 描述 |
SDP | 一个用来描述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控制协议 |
RPC | RPC是一种在网络上进行远程过程调用的协议,允许一个计算机程序调用另一 个地址空间(通常是在远程机器上)的过程。 |
6.表示层:
功能: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
表示层常见的协议:
协议 | 描述 |
GTF | GIF是一种图形文件格式,支持多帧动画和透明背景,常用于在网页上展示图像。 |
JPEG | JPEG是一种用于图像压缩的标准,常用于在网络上传输和存储图像。 |
ASCII | ASCII是一种字符编码标准,用于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之间传输文本信息。 |
HTML | HTML是一种用于网页制作的标准。 |
TLS | TLS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加密通信的协议,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 |
7.应用层:
功能: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负责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在应用层常见的协议以及端口号:
协议 | 名称 | 端口号 |
POP3 | 邮局协议版本3 | 110 |
Telnet | 远程控制协议 | 23 |
SMTP |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25 |
FTP | 文本传输协议 | 21 |
HTTP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80 |
IMAP | 因特网消息访问协议 | 143 |
HTTPS | HTTP安全协议 | 443 |
DHCP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67、68 |
TFTP | 简单文本传送协议 | 69 |
SNMP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161 |
SSH | 远程登录协议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