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读书:《半导体物理学(第八版)》(八)表面态与接触势垒的关系 AND 二元系共晶相图

表面态与接触势垒的关系

8.1 表面态

表面态是指在实际半导体材料中,由于边界的存在,在半导体表面处由于外部没有原子与表面硅原子结合,导致表面的硅原子存在未配对的电子,即未饱和的键。这种键称为悬挂键。受表面悬挂键的影响,在靠近半导体表面的禁带中,会出现一些允许载流子存在的能级,这些能级被称作表面能级,也称为表面态。

表面态分为施主表面态和受主表面态:

  1. 施主表面态

    • 当能级被电子占据时,呈电中性。
    • 可释放电子呈正电性。
  2. 受主表面态

    • 当能级空着时,为电中性。
    • 可接收电子呈负电性。
8.2 表面态对接触势垒的影响

表面态对接触势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势垒高度调整:表面态的存在可以影响半导体表面的电势分布,进而改变金属与半导体接触时形成的势垒高度。这会影响电子从金属到半导体的传输效率。

  2. 势垒形状变化:表面态能级的存在可以改变势垒的形状,使得势垒更加陡峭或平缓。陡峭的势垒不利于电子传输,而平缓的势垒则有利于电子的隧穿效应。

  3. 表面电荷分布:表面态的电荷状态(正电性或负电性)会影响半导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从而影响金属与半导体之间的电场分布和接触电势差。

  4. 界面态影响:表面态与界面态(金属与半导体界面处的电荷状态)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接触势垒的性质。界面态的电荷状态也会影响半导体表面的电势分布和势垒高度。

  5. 载流子浓度变化:表面态能级的存在可以影响半导体表面的载流子浓度,进而影响半导体与金属接触时的电流传输特性。

表面态对接触势垒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控制表面态的特性和数量,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改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表面态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表面态的特性和分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DarrenPig

支持作者:一杯咖啡谢谢~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