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学习日记:Aop五种增强+注解开发Ioc/Aop

自述:此篇文章主要记录了本人学习Spring的日常,在CSDN上发表,一是为了方便今后回顾,二也是想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目录

1.Aop五种增强

一.概念

二.前置增强

三.后置增强

四.环绕增强

五.异常增强

六.最终增强

2.P命名空间注入

3.不同数据类型注入 

一.使用list

二.使用set

三.使用Map

四.使用prop

4.使用注解实现Spring Ioc

一.Ioc常用注解

二.实现

5.使用Java标准注解完成装配

6.使用注解实现Spring Aop


1.Aop五种增强

一.概念

以下是AOP的五种增强概念:

Aop五种增强
名称作用
前置增强(Before Advice)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的横切逻辑。可以用于执行一些预处理操作,如参数验证、权限检查等。
后置增强(After Advice)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执行的横切逻辑。可以用于执行一些清理操作,如资源释放、日志记录等。
环绕增强(Around Advice)在目标方法执行前后都可以执行的横切逻辑。环绕增强可以完全控制目标方法的执行过程,可以选择是否调用目标方法以及何时调用。
异常增强(After Throwing Advice)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时执行的横切逻辑。可以用于处理异常、发送通知等
最终增强(After finally)它在目标方法执行结束后(无论是否发生异常)都会执行。最终增强通常用于资源清理或日志记录等必须执行的操作。

二.前置增强

前置增强的特点包括:

  1. 执行时机:前置增强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可以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干预和处理。

  2. 参数获取:在前置增强中可以获取目标方法的参数信息,并对参数进行校验或者使用参数进行一些预处理。

  3. 控制流程:通过前置增强可以决定是否继续执行目标方法,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判断是否需要终止目标方法的执行。

使用前置增强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 参数校验:在前置增强中可以对目标方法的参数进行验证,确保参数满足要求,避免不合法的参数进入目标方法。

  2. 权限验证:前置增强可以用于验证用户的权限,检查当前用户是否有权执行目标方法。

  3. 日志记录:在前置增强中可以记录目标方法的调用信息,如方法名、参数值等,用于跟踪代码执行流程和排查问题。

  4. 缓存数据:在前置增强中可以检查缓存中是否存在所需数据,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缓存数据,避免执行耗时的数据库查询操作。

前置增强可以与其他增强概念结合使用,例如返回后通知、异常通知等,以实现更复杂的切面逻辑。通过AOP的前置增强,可以在目标方法执行前加入额外的处理逻辑,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import org.aspectj.la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spec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Befor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Before("execution(* com.example.MyService.myMethod(..))")
    public void beforeMethod(JoinPoint joinPoint) {
        // 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的通知逻辑
        
        // 可以在此处编写需要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的代码或操作
        
    }
}

三.后置增强

后置增强的特点包括:

  1. 执行时机:后置增强在目标方法成功执行并返回结果后执行,不会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时执行。

  2. 获取返回值:在后置增强中可以获取目标方法的返回值,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不会改变返回结果:后置增强不能修改目标方法的返回结果,只能对其进行处理或记录。

使用后置增强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 返回结果处理:可以对目标方法的返回结果进行一些后续处理,如数据加工、格式转换等。

  2. 日志记录:在后置增强中可以记录目标方法的执行结果或其他相关信息,用于跟踪代码执行流程和调试。

  3. 缓存数据:在后置增强中可以将目标方法的返回结果缓存起来,以提高后续相同请求的性能。

  4. 资源释放:后置增强可以用于执行一些资源的释放操作,例如关闭数据库连接、释放文件句柄等。 

import org.aspectj.la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ft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After("execution(* com.example.MyService.myMethod(..))")
    public void afterMethod(JoinPoint joinPoint) {
        // 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执行的通知逻辑
        
        // 可以在此处编写需要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执行的代码或操作
        
    }
}

四.环绕增强

环绕增强的特点包括:

  1. 完全控制:环绕增强可以完全控制目标方法的执行,包括在目标方法执行前、执行后甚至替代目标方法的执行。

  2. 参数获取和修改:在环绕增强中可以获取目标方法的参数信息,并且有能力修改这些参数。

  3. 返回结果处理:环绕增强可以获取目标方法的返回结果,并且可以决定返回什么样的结果或者是否返回结果。

使用环绕增强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 性能监控:通过环绕增强可以统计目标方法的执行时间,收集性能指标,用于系统性能监控和优化。

  2. 事务管理:环绕增强可以在目标方法执行前后开启和提交事务,确保数据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异常处理:通过环绕增强可以捕获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记录或者转换。

  4. 权限验证:在环绕增强中可以检查用户的权限,决定是否允许调用目标方法。

import org.aspectj.lang.Proceedi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roun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Around("execution(* com.example.MyService.myMethod(..))")
    public Object aroundMethod(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 在目标方法前后执行的通知逻辑
        
        // 可以在此处编写需要在目标方法前后执行的代码或操作
        
        Object result;
        try {
            // 调用proceed()方法执行目标方法
            result = joinPoint.proceed();
            
            // 目标方法执行后的操作
            // 可以获取目标方法的返回值: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x) {
            // 异常处理操作
            throw ex;
        }
        
        return result;
    }
}

五.异常增强

异常增强的特点包括:

  1. 执行时机:异常增强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后执行,不会在目标方法正常返回时执行。

  2. 获取异常信息:在异常增强中可以获取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及其相关信息。

  3. 异常处理:异常增强可以对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进行处理,例如记录日志、发送通知、回滚事务等。

使用异常增强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 异常处理与转换:通过异常增强可以捕获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记录或者将异常转换成其他类型的异常。

  2. 事务管理:异常增强可以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时进行事务的回滚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异常通知:异常增强可以用于向管理员或用户发送异常通知,以便及时处理和修复问题。

import org.aspectj.la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fterThrow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AfterThrowing(pointcut = "execution(* com.example.MyService.myMethod(..))", throwing = "ex")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Method(JoinPoint joinPoint, Exception ex) {
        // 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后执行的通知逻辑
        
        // 可以在此处编写需要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后执行的代码或操作
        
    }
}

六.最终增强

最终增强的特点包括:

  1. 执行时机:最终增强在目标方法执行完毕后执行,无论目标方法是否抛出异常。

  2. 无法获取返回结果:最终增强无法获取目标方法的返回结果,因为该结果在最终增强执行时已经确定或失效。

  3. 能够处理异常:最终增强可以捕获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或记录。

使用最终增强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 资源释放:最终增强可以用于执行一些资源的释放操作,例如关闭数据库连接、释放文件句柄等。

  2. 清理操作:最终增强可以用于执行一些清理操作,如清除临时文件、释放线程相关资源等。

  3. 异常处理:最终增强可以捕获目标方法抛出的异常,并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以便进行错误处理或日志记录。

import org.aspectj.la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ft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After("execution(* com.example.MyService.myMethod(..))")
    public void afterMethod(JoinPoint joinPoint) {
        // 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执行的通知逻辑
        
        // 可以在此处编写需要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执行的代码或操作
        
    }
}

2.P命名空间注入

在Spring框架中,p命名空间注入是一种简化XML配置的方式,它允许我们使用更简洁的语法来进行属性注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配置的冗余代码,使配置文件更加清晰易读。

使用p命名空间注入时,我们通过在XML配置文件中使用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来引入命名空间,并使用p:前缀来指定属性值。

<bean id="唯一标识" class="类的全路径"
	p:"属性1"="注入的值" p:"属性2"="注入的值"  />
<bean id="唯一标识" class="类的全路径"
	p:属性-ref="注入的Bean" />

注:配置文件中使用p命名空间时,需要先添加p命名空间的声明 xmlns: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p"

3.不同数据类型注入 

一.使用list

package com.cskt.DayTwo;

import lombok.Data;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import java.util.Set;
@Data
public class JavaCollection {
    //注入  集合 有序  允许重复 有下标
    List manList;
}
    <!--注入不同数据类型 list-->
    <bean id="JavaCollection" class="com.cskt.DayTwo.JavaCollection">
        <property name="manList">
            <list>
                <value>List01</value>
                <value>List02</value>
                <value>List03</value>
                <value>List04</value>
            </list>
        </property>
    </bean>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JavaCollection collection = (JavaCollection) context.getBean("JavaCollection");
    collection.getManList().stream().forEach(item->{
            System.out.println(item);
    });

 二.使用set

package com.cskt.DayTwo;

import lombok.Data;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import java.util.Set;
@Data
public class JavaCollection {
    //注入  set集合 无序 不允许重复
    Set manSet;
}
    <!--注入不同数据类型 set-->
    <bean id="JavaCollection" class="com.cskt.DayTwo.JavaCollection">
<property name="manSet">
      <set>
           <value>Set01</value>
           <value>Set02</value>
           <value>Set03</value>
           <value>Set04</value>
      </set>
</property>
    </bean>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JavaCollection collection = (JavaCollection) context.getBean("JavaCollection");
        collection.getManSet().stream().forEach(item->{
            System.out.println(item);
        });

三.使用Map

package com.cskt.DayTwo;

import lombok.Data;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import java.util.Set;
@Data
public class JavaCollection {
    //注入 键值对 key值不能重复  value 可以
    Map manMap;
}
    <!--注入不同数据类型 map-->
    <bean id="JavaCollection" class="com.cskt.DayTwo.JavaCollection">
        <property name="manMap">
            <map>
                <entry key="1" value="Map01" />
                <entry key="2" value="Map02" />
                <entry key="3" value="Map03" />
                <entry key="4" value="Map04" />
            </map>
        </property>
    </bean>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JavaCollection collection = (JavaCollection) context.getBean("JavaCollection");
        collection.getManMap().forEach((k,v)->{
            System.out.println(v);
        });

四.使用prop

package com.cskt.DayTwo;

import lombok.Data;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import java.util.Set;
@Data
public class JavaCollection {
    Properties manProp;
}
    <!--注入不同数据类型 Prop-->
    <bean id="JavaCollection" class="com.cskt.DayTwo.JavaCollection">
        <property name="manProp">
            <props>
                <prop key="one">Prop01</prop>
                <prop key="one">Prop04</prop>
                <prop key="two">Prop05</prop>
                <prop key="three">Prop06</prop>
                <prop key="four">Prop07</prop>
            </props>
        </property>
    </bean>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xml");
JavaCollection collection = (JavaCollection) context.getBean("JavaCollection");
        collection.getManProp().forEach((k,v)->{
            System.out.println(v);
        });

4.使用注解实现Spring Ioc

一.Ioc常用注解

常用注解
名称作用
@Component将类标记为组件,表示它需要由Spring容器进行管理。
@Autowired

自动装配依赖,将相关的依赖注入到标记了该注解的字段、构造方法或者Setter方法中。

@Qualifier@Autowired一起使用,指定具体的依赖Bean。
@Value将配置值注入到属性中。
@Configuration将类标记为配置类,用于定义Bean的创建和依赖关系。
@Bean在配置类中使用该注解来声明一个Bean,并提供其创建和初始化的逻辑。
@Repository用于标注DAO类
@Service用于标注业务类
@Controller用于标注控制器类

二.实现

@Repository("userDao")// 与在XML配置文件中编写
//<bean id="userDao" class="dao.impl.UserDaoImpl" />等效

public class UserDaoImpl implements UserDao {
	…
}

使用@Autowired注解实现Bean的自动装配

默认按类型匹配,可使用@Qualifier指定Bean的名称 

@Service("user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Qualifier("userDao")
	private UserDao dao;//为dao属性注入名为userDao的Bean
	……
}

修改配置文件使注解生效,完成Bean的定义和组装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xsd">
	<!– 扫描包中注解标注的类>
    <!--指定需要被Spring扫描的基准包范围(多个包名之间用逗号隔开)-->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service,dao" />
</beans>

5.使用Java标准注解完成装配

使用@Resource注解实现组件装配

默认按名称匹配 

@Service("user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Resource
	private UserDao dao;//查找名为dao的Bean,并注入给dao属性
	……
}
@Service("user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Resource(name="userDao")
	private UserDao dao;// 为dao属性注入名为userDao的Bean
	……
}
@Service("user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Resource(type = UserDaoImpl.class)//用于显示指定依赖的Bean的具体类型
	private UserDao dao;
	……
}

 对比@Autowired注解和@Resource注解

1.@Autowired是Spring提供的注解,@Resource是Java提供的

2.在不指定任何参数且不配合其他注解时,@Autowired注解会优先按Bean的类型进行装配,@Resource注解则是优先按Bean的名称进行装配

6.使用注解实现Spring Aop

1. AspectJ

面向切面的框架,它扩展了Java语言,定义了AOP语法,能够在编译期提供代码的织入

2.@AspectJ

AspectJ 5新增的功能,使用JDK 5.0注解技术和正规的AspectJ切点表达式语言描述切面

3.Spring通过集成AspectJ框架实现了以注解的方式定义切面,使得配置文件的代码大大减少

利用轻量级的字节码处理框架asm处理@AspectJ中所描述的方法参数名

注:使用@AspectJ,首先要保证所用的JDK是5.0或以上版本

  <bean id="myAcpect" class="com.cskt.aspect.MyAspect" />
  <aop:aspectj-autoproxy/>
// 给那个方法增强 。。。。。,
     @Before("execution( * com.cskt.service..*.*(..))")
     public void before(){
         System.out.println("前置通知.... 在方法之前要執行的公共代码放在这里");
     }

Spring在同一个功能上提供了注解和配置文件两种实现方式以供选择

通常情况下,优先选择注解来简化配置工作量

Aop中常用的注解

AOP中常用的注解
名称作用
@AfterThrowing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时执行的通知。可以指定切入点表达式和异常类型,捕获并处理特定异常。
@Before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的通知。可以指定切入点表达式,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一些预处理操作。
@AfterReturning在目标方法成功执行后执行的通知。可以指定切入点表达式,并获取目标方法的返回结果进行处理。
@Around在目标方法前后都执行的通知,可控制目标方法的执行过程。需要在通知方法中明确调用proceed()方法来执行目标方法。
@After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无论是否出现异常)执行的通知。通常用于进行资源释放或清理操作。
@Aspect

将类标记为切面类,用于定义通知和切入点。

@Pointcut定义切入点,指定一组满足条件的连接点。通常用于重复使用相同的切入点表达式。
import org.aspectj.la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Pointcut("execution(* com.example.MyService.myMethod(..))")
    public void myMethodPointcut() {
        // 定义切入点
    }
    
    @Before("myMethodPointcut()")
    public void beforeMethod(JoinPoint joinPoint) {
        // 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的通知逻辑
    }
    
    @AfterThrowing(pointcut = "myMethodPointcut()", throwing = "ex")
    public void afterThrowingMethod(JoinPoint joinPoint, Exception ex) {
        // 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后执行的通知逻辑
    }
    
    @AfterReturning(pointcut = "myMethodPointcut()", returning = "result")
    public void afterReturningMethod(JoinPoint joinPoint, Object result) {
        // 在目标方法成功返回结果后执行的通知逻辑
    }
    
    @Around("myMethodPointcut()")
    public Object aroundMethod(Proceeding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 环绕通知:在目标方法前后执行一些操作,需要手动调用proceed()方法执行目标方法
        Object result;
        try {
            // 目标方法执行前的操作
            result = joinPoint.proceed();
            // 目标方法执行后的操作
        } catch (Exception ex) {
            // 异常处理操作
            throw ex;
        }
        return result;
    }
    
    @After("myMethodPointcut()")
    public void afterMethod(JoinPoint joinPoint) {
        // 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执行的通知逻辑
    }
}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Aspect将类标记为切面类,使用@Pointcut定义了切入点。然后,在不同的通知方法上使用相应的注解来实现不同类型的通知逻辑。

这些注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配置,实现对目标方法的前置、后置、环绕、异常等各个时机的增强操作。通过AOP的方式,可以将横切关注点(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等)从业务逻辑中解耦出来,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复用性。

  • 11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