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tc中的带宽自适应算法

本文介绍了WebRTC中用于带宽自适应的两种算法:发端带宽控制和收端带宽估算。发端控制通过RTCP丢包统计动态调整带宽,收端估算则采用卡尔曼滤波分析RTP数据来确定网络状况。收端估算的带宽反馈给发端,以优化发送带宽。详细分析了收端带宽估算算法,涉及Kalman滤波的运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webrtc中的带宽自适应算法分为两种:

1, 发端带宽控制, 原理是由rtcp中的丢包统计来动态的增加或减少带宽,在减少带宽时使用TFRC算法来增加平滑度。

2, 收端带宽估算, 原理是并由收到rtp数据,估出带宽; 用卡尔曼滤波,对每一帧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网络带宽利用情况,修正估出的带宽。


两种算法相辅相成, 收端将估算的带宽发送给发端, 发端结合收到的带宽以及丢包率,调整发送的带宽。


下面具体分析两种算法:




2,  接收端带宽估算算法分析

     结合文档http://tools.ietf.org/html/draft-alvestrand-rtcweb-congestion-02以及源码webrtc/modules/remote_bitrate_estimator/overuse_detector.cc进行分析

     带宽估算模型: d(i) = dL(i) / c + w(i)     d(i)两帧数据的网络传输时间差,dL(i)两帧数据的大小差, c为网络传输能力, w(i)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它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发送速率, 网络路由能力, 以及网络传输能力。w(i)符合高斯分布, 有如下结论:当w(i)增加是,占用过多带宽(over-using);当w(i)减少时,占用较少带宽(under-using);为0时,用到恰好的带宽。所以,只要我们能计算出w(i),即能判断目前的网络使用情况,从而增加或减少发送的速率。


     算法原理:即应用kalman-filters
     theta_hat(i) = [1/C_hat(i) m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