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STM32 设计的较为复杂的物联网项目,包括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涵盖了硬件和软件的详细设计。
一、硬件设计
微控制器:选择 STM32F4 系列微控制器,如 STM32F407ZGT6,具有高性能和丰富的外设资源。
传感器模块: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如 DHT22 ):用于监测室内环境温湿度。
光照传感器(如 BH1750 ):检测环境光照强度。
人体红外传感器(如 HC-SR501 ):感知人体活动。
烟雾传感器(如 MQ-2 ):监测烟雾浓度,预防火灾。
门窗磁传感器:检测门窗开关状态。
通信模块:
Wi-Fi 模块(如 ESP8266 ):实现与云服务器的无线通信,上传传感器数据和接收控制指令。
蓝牙模块(如 HC-05 ):用于本地设备与手机等终端的短距离通信。
执行器模块:
继电器:控制灯光、插座等设备的开关。
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窗帘电机、风扇等设备。
显示模块:
TFT 彩色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系统状态和传感器数据。
存储模块:
EEPROM 芯片(如 AT24C02 ):存储系统配置和一些关键数据。
电源管理模块:
采用高效率的降压稳压芯片(如 LM2596 ),将输入电源转换为适合各个模块的工作电压。
配备电池管理电路,支持备用电池供电,确保系统在市电断电时仍能正常工作一段时间。
二、软件设计
系统初始化:
初始化 STM32 时钟、GPIO 、ADC 、SPI 、I2C 等外设。
初始化 Wi-Fi 模块和蓝牙模块,连接到预设的网络和配对设备。
初始化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相关引脚。
传感器数据采集:
定期读取温度、湿度、光照、人体红外、烟雾等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校准和滤波处理。
通过 ADC 采集模拟量传感器的数据,如烟雾浓度。
数据处理与决策:
根据传感器数据判断环境状态,如是否有人、温度是否过高、烟雾是否超标等。
基于预设的规则和逻辑,决定执行相应的控制动作,如打开灯光、启动风扇、发送报警信息等。
通信协议实现:
使用 TCP/IP 协议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上传传感器数据,并接收服务器下发的控制指令。
通过蓝牙协议与本地手机等设备进行通信,实现近场控制和数据查看。
用户界面设计:
在 TFT 显示屏上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实时显示传感器数据、系统状态和操作提示。
处理触摸屏输入,实现用户交互操作。
存储管理:
将系统配置信息(如 Wi-Fi 密码、设备 ID 等)存储在 EEPROM 中,确保断电不丢失。
记录关键的操作日志和传感器数据历史,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异常处理与系统自恢复:
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如电源电压、程序运行状态等。
当出现异常情况(如传感器故障、通信中断、内存溢出等)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重启相关模块、发送故障报警等,并尝试自动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include "stm32f4xx.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