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Low-altitude Economy)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发展。
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四个方面,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其相关产品主要有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市政管理、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等多种应用场景。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包括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方面,具有空间多维性、产业整合性、技术经济性的特征。
2024年,从3月“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到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再到11月珠海航展上“低空经济馆”大放异彩。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创新层层突破,产业生态繁荣壮大,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从“空中飞”走向“落地用”,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2024年11月23日,低空经济入选2024年度民用航空研究前沿热点词,由第一届全国民用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2025年1月,上海首个直通酒店的低空载客航线试飞成功。 [89]2月14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在北京召开“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论证会,并正式启动该项目。
1.低空经济的定义和背景
低空经济指的是在1000米以下,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飞行的国家经济行为。我国官方明确把低空经济定义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低空经济的行业分类和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相关产品主要有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市政管理、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等多种应用场景。应用场景包括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方面。此外,低空经济还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城市空中交通)和非城市场景(偏远地区的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救援、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3.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创新层层突破,产业生态繁荣壮大。未来,低空经济将从概念走向现实,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4.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措施
政府应加大资金、科技、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科研项目,鼓励自主创新。同时,加强政策引领,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安全监测预警、应急等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低空经济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业准入标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