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管理实战

OSI的7层模型

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
制定OSI的优势:

  • 厂商兼容性
  • 易于理解学习
  • 模块化工程
  • 开房
  • 排除故障

OSI的7层结构

OSI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框架,网络通信工作分为7层:

  •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七层模型简单记忆:应表会传网数物(应聘者的表格会传往树屋)

应用层
应用层包含应用程序。
应用层通过应用程序将用户的信息收集起来。获取的是原始数据。

表示层
对数据进行的设置。如数据传递的格式,数据是否压缩,是否加密,数据的加密方式等。
通过设置这些信息可以使数据快速安全地传递。

会话层
会话层包含两个方面会话模式和会话信息

  • 会话的模式:全双工/半双工
    全双工是指同一个时间点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类似于电话
    半双工是指同一个时间点只能一方发送信息,类似于对讲机
  • 会话信息:身份信息,会话层可以保存身份信息

传输层
传输层将数据进行分段重组,保证数据传递的效率。

  • 分段:
    数据传递过程中很可能会出错。
    所以将数据分段传输,如果数据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只需要将该段数据重新传递即可。
  • 重组
    分段数据传递到目的地之后需要将数据重新拼接起来,这就是重组,重组过程需要分段数据的传递顺序和拼接数据的顺序是一样的。
  • 端口号
    传输层负责为程序添加端口号。

网络层
网络层为数据加装IP地址,并根据该IP路由、寻址。
路由就是“找路“,寻址就是寻找地址的方向。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层的作用也是寻址。数据链路层寻的是局域网的地址,MAC地址。
将一封信从美国送往中国,不可能直接传送,一般是投递到邮箱,邮箱的地址就是我们所说的局域网地址,MAC地址。

物理层
数据的传输介质,如电流、光、无线信号、4G、5G等。

整个数据在OSI7层传递的流程可以想象成一个新建的投递过程
写信(应用层获取数据信息)=> 信件是鸡毛信,加急(表示层,将数据进行加密)=> 信件由谁寄出(会话层,存储用户信息)=> 信件太大,需要分成多个包裹运输(传输层,将数据分段传输)=> 确定信件的收货地址(网络层,寻找IP地址)=>将信件投递到指定邮箱(数据链路层:寻找MAC地址)=>选择水运、空运、还是陆运(物理层,选择数据的传输介质)

TCP/IP的5层模型

TCP/IP五层模型就是把OSI的7层模型的前三层合并为应用层。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TCP/IP 和 OSI模型的区别

  • OSI模型推出的时间早,只有理论没有被广泛实际使用。
  •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模型是由美国军方实践总结出的理论,是当今通信的标准。

TCP/IP:数据单元(DU)

数据单元(DU)指的是数据通过不同的加工获取的数据,每一层都进行一次加工获取一个数据单元

  • 应用层: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是还未经过加工的原始数据(APDU) 。(牛奶)
  • 传输层:传输层数据单元,分段数据(segment DU)。(桶装牛奶)
  • 网络层:网络层数据单元,包数据(packet DU)。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单元,帧数据(frame DU)。
  • 物理层:物理层数据单元,比特数据(bit DU)。(一位数据)

封装和解封装

数据的传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通信过程中必须进行封装和解封装。
封装:数据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在发送端要从高层一层一层地向下传递,如果一个主机要传送数据到别的主机,先把数据装到一个特殊协议报头中,这个过程叫做封装

  • 应用层封装的数据叫APDU:应用层的数据就是把原始数据添加上应用的标识。
  • 表示层封装的数据也叫APDU:表示层的数据为数据添加数据的格式。
  • 会话层封装的数据也叫APDU:会话层添加用户的身份。
  • 传输层封装的数据叫segment数据段:传输层的封装就是将数据分段编号。
  • 网络层封装的数据叫package包:网络层的封装就是将目标IP进行封装。
  • 数据链路层封装的数据叫数据帧:数据链路层封装的是
  • 物理层封装的数据是信号:物理层就是将信息转换成01字符进行传递并决定传递的介质。发送端的物理层将信号发出

解封装:在接收端要从底层一层一层地向上传递。

  • 物理层解封装的数据是信号:接受端的物理层将信号接收
  • 数据链路层解封装的数据是数据帧:拆掉帧的封装,获取包数据
  • 网络层解封装的数据是package包:拆掉包的封装,获取数据段
  • 传输层解封装的数据叫segment数据段:将数据段进行连接,拆除数据段的头部,获取APDU
  • 会话层解封装的数据也叫APDU:将用户身份进行拆除
  • 表示层解封装的数据也叫APDU:将数据格式进行拆除
  • 应用层解封装的数据叫APDU:拆除应用标识,获取原始数据。

下层为上层服务

TCP/IP协议族

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规定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

TCP/IP简介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的简写
TCP/IP协议族:就是说有很多TCP/IP协议的集合。

五层模型的协议分类

应用层: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网站:淘宝网
  • SSH/远程连接协议/远程控制:QQ远程桌面
  • FTP/文件传输协议:电影天堂
  •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Email:QQ邮箱
  • DNS/域条服务/www :baiyun.com 、heitu.com

传输层:

  • TCP/传输控制协议/可靠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

网络层:

  • IP/互联网协议/寻址

  • ICMP/网络消息管理协议/测试

      ICMP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ping就用到该协议。
      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链路层:

  • MAC

  • ARP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网络地址(IP地址32位)转化为物理地址(MAC地址48位 )[RFC826]。
      ARP协议是属于"数据链路层or网络层"的协议,在以太网中的数据帧从一个主机到达网内的另一台主机是根据48位的以太网地址(硬件地址)来确定接口的,
      而不是根据32位的IP地址。内核(如驱动)必须知道目的端的硬件地址才能发送数据
    

物理层:

  • 网线
  • 光纤

进制转换

2进制和10进制的转换

最常用的是10进制和2进制。
10进制转2进制:用竖式转化
2进制转10进制:用2的位权计算
1001=1*2^3+0*2^2+0*2^1+1*2^0 = 9

常见单位转换

  • 比特 = bit = b = 一个0或1位
  • 字节 = byte = B = 8b
  • 1KB = 1024B
  • 1MB = 1024KB
  • 1GB = 1024MB
  • 1TB = 1024GB

五层协议

物理层

物理层的作用是:通过某种介质传递信号

信号的分类:

  • 模拟信号:就是不断变换的物理量,适用于电话网络。
    表示信号的数据有很多,不好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数字信号:是两种恒定的物理量(只有高电压和低电压),适用于计算机网络。
    表示信号的数据只有0和1,较容易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介质的分类:

  • 双绞线(网线):八根线,两两互绞。—— 家庭用线
    双绞线的第一根和第二根线是用来传递01信号的,双绞线的第3根和第6根用来接收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绞线按功能可以分为屏蔽型和非屏蔽型:屏蔽型就是有一层金属内罩,防止外界电磁干扰;我们家庭中常用的就是非屏蔽性 。
    双绞线按速率分可以分为:cat 5(5类线,生活中最常用的),cat 5e(超五类线), cat6(6类线)
    双绞线的接口: RJ45/水晶头(方形),从左到右的线序依次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双绞线的两端都使用水晶头,处理完成之后这个双绞线就可以通信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光纤(网线):
    利用玻璃光纤或PVC传递光信号,速度非常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光纤有多模和单模之分。
    单模纤芯细(粗细和耳机线差不多)、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但是贵;
    多模纤芯粗(粗细和手机充电线差不多)、速度慢、传输距离近、但是便宜。
    光纤的接口与FC\ST\LC。

网络连接:
使用网线直接连接可以实现两台主机的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链路层

两个主机之间的交互直接使用网线连接即可,那么如果超过两台主机那么如何通信。可以之间将三台主机的网线直接连接在一起,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主机1向主机2发送消息,主机3也会收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交换机。交换机的作用是多台机器互相通信时,可以实现某两台主机之间单独互相通信。交换机是一个机器,它身上可以连接多条网线,每条网线对应一个主机,通过该交换机连接的主机可以相互通信。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工作。

地址

多台主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使用地址来标识自己,一台主机拥有一个地址。该地址是媒体访问地址(MAC地址),由48位2进制数字组成。48个2进制通常难以表示,所以我们每4位换算成一个16进制的数据,即由12位16进制的数据表示地址。

  • MAC地址:前6位是厂商标识,后6位是硬件标识。后6位总共有2^24种变化。
  • MAC地址示例:00-21-CC-C3-8C-BO

MAC是主机在局域网的标识,IP地址是主机在广域网的唯一标识。

主机查看的MAC地址的方法ip a

帧封装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封装是帧封装。数据信息需要封装成帧数据,封装方式:目标MAC//源MAC//数据//CRC
目标MAC:发给谁 (6B)
源MAC:谁发送 (6B)
数据:要传递的信息
CRC:循环冗余校验和,作用是校验数据是否传递正确。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总结来说就是:学习、广播、单播、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机A向主机C发送信息的地址记录表:

MAC地址端口号
主机A的MACE1/0/1
主机C的MACE1/0/1
  1. 学习:主机A想要向主机C发送消息的时候,交换机首先会记录主机A的MAC地址,这个过程九可以称为学习
  2. 广播:除原主机外向交换机上的其他主机扩散信息。这里向BCD主机发送信息。
  3. 学习:只有目标主机会接收信息,这里是主机C会接收信息并进行回信。此时交换价会记录主机C的MAC地址和端口
  4. 单播:完成信息传递之后,此时如果主机A再次向主机C传递信息就会在主机A和主机C之间形成单一的通路,不会再向主机B和主机D发送信息了。
  5. 更新:如果主机在300秒之内没有再次通信就会删除该主机的MAC信息

IP是全球地址,MAC是局部地址

VLAN

VLAN全称虚拟局域网络。
作用是可以控制插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隔离,实现虚拟局域网。

使用场景: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主机两两之间都可以通信,但是插在同一交换机不同部门的主机之间不应该相互通信,应该使用VLAN虚拟局域网实现插在同一交换机的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隔离。

划分VLAN

  • 第一步:创建VLAN(2-1024),VLAN使用一个字符标识
    需要使用Packet软件创建交换机,使用交换机创建VLAN,需要输入如下命令:

    enable ———— 特权模式
    config t ———— 进入配置模式
    vlan 10 ———— 创建局域网10
    vlan 20 ———— 创建局域网20
    
  • 第二步:将接口绑定VLAN,将交换机的不同接口划分为不同的VLAN
    需要再交换机继续输入如下命令: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 进入接口
    switch access vlan 10 ———— 将端口加入VLAN
    

    上述命令可以简写为:

    int f0/1 ———— 进入接口
    sw ac vl 10 ———— 将端口加入VLAN
    

交换机上所有的接口默认都在vlan1

查看vlan:在交换机上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然后输入show vlan

Trunk

问题场景:不同部门的人可能不在同一个交换机上,那么如何让不同交换机上的两台主机通信使用的就是Trunk技术。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在两个交换机之间连接线缆。如果交换机1上的主机1和2想要和交换机2上的主机1和2通信,需要做如下配置:

  • 将交换机1上的主机1和主机2换分为vlanA
  • 将交换机2上的主机1和主机2换分为vlanB
  • 在交换机1和交换机2之间连接线缆,假设占取交换机1的端口a,交换机2的端口b
  • 将交换机1的端口a加入到vlanA中,将交换机2的端口b加入到vlanB中。
  • 一帮情况下vlanA和vlanB是同名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交换机1上的vlan可以和交换机2上的多个vlan相通,会造成的问题是,如果有过多vlan相通,交换机1和交换机2之间就会有很多条线,造成端口浪费。此时trunk就发挥作用了。

Trunk的作用:在同一个线缆上创建两个交换机多个vlan之间的连接。
Trunk的实现原理是打标签,通过标签标识交换机1的某个vlan应该连接到交换机2上的哪个vlan。当交换机1上的某个主机和交换机2上的某个主机通信的时候,会根据交换机1上主机的发送信息的标签,识别他所在的vlan,然后转发给交换机2上的同名vlan的对应主机。
注意信息上的tvlan标签不是在主机上打的,而是在交换机上打的标签
vlan标签只在trunk链路(交换机之间的链接)使用
Trunk的配置:
在交换机1和交换机2都如下配置即可:

int f0/3
swith mode trunk

首先进入3端口,然后将该端口配置到trunk中。连接两个交换机的端口后,交换机1的任何vlan就可以和交换机2的同名vlan通信。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创建局域网。

处于同一局域网的所有主机,只要有一台主句发送消息其他所有主机都可以接收消息,这是依赖交换机的转发特性。

网络层

网络层的作用是跨越网络通信,使局域网之间相互连接,另一个作用是寻址。

分割广播域,连接局域网

可以单纯地使用网线和交换机也可以无限地扩大局域网,从而无需网络层。但是这样做有如下缺点:

  • 广播域太大
    广播域:能够接收同一个信号所有节点的结合称之为广播域。如果两台交换机相连,最大广播域就是(24*2-2),24是一台交换机的端口数,处于同一局域网的主主机可以互联。如果广播域太大会造成很多主机不必要的读取信息。
  • 寻址不变
    如果交换机的主机过多在进行消息发送的时候就需要记录很多地址,交换机记录的MAC地址表太长了,寻址不便。

网络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分割广播域、连接局域网。局域网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主要工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主机1发送消息,会通过交换机1转发给主机2主机3交换机2,然后交换机2在转发给主机4主机5路由器,路由器接收到信息但是不进行转发,实现分割广播域的作用。

ip

ip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我们每8位为一组转,用.分割,然后转换为10进制,所以一个IP地址经常由四位十进制数表示,范围是0.0.0.0~255.255.255.255
ip地址分类
根据第一位的范围将IP地址可以分为5类

  • A类(1~ 126):1.0.0.0 ~ 126.255.255.255
  • 回环地址(127):该地址表示自己,127.0.0.1就是表示本机地址
  • B类(128~191):
  • C类(192~233):公司家庭常用的地址
  • D类(224~239)组播地址
  • E类(240~255)科研地址

ip的查看命令

ip a

公有IP和私有IP
IP地址按用途分为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两种。

  • 公有IP:是指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被访问到的IP地址。每个设备在互联网上都需要一个唯一的公有IP地址,这样才能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 私有IP则是在局域网内使用的IP地址。私有IP是被分配给局域网内的设备,用于在局域网内部进行通信。这些私有IP地址通常不能直接从互联网上访问,它们需要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的(NAT技术),将内部IP地址转换成公网上可选用的IP地址才能访问互联网。
    私有ip的范围

    A类:10.0.0.0 - 10.255.255.255 , 
    B类:172.16.0.0 - 172.31.255.255 , 
    C类:192.168.0.0 - 192.168.255.255
    

除了私有地址就是共有地址。

私有IP是免费的,共有IP是收费的,所以这是私有IP存在的意义。通常一个共有IP可以对应多个私有IP(一般是一个局域网的私有IP),私有IP需要转化为对应的共有IP才能访问互联网。所以说一个公司可能只会有一个共有IP。
同时为了缓解IP资源的紧张性,当电脑不上网的时候IP就会被释放掉供其他人使用,这就是为什么过一段时间你的IP地址就会改变的原因。

寻址:ip和路由器

网络层依赖的地址是IP地址,路由器通过不同的IP前缀标识不同的局域网,路由器不同的接口连接不同的局域网,不同的局域网有不同的IP前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路由器记录的就是哪个接口连接哪个IP网段,然后根据信息的目标地址转发到目标的局域网。转发到局域网之后使用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转发信息。

子网掩码

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和IP地址一样每8位一组,使用.分开,使用10进制表示,
子网掩码的分类:

  • A类:255.0.0.0 —— 对应A类私有IP地址
  • B类:255.255.0.0 —— 对应B类私有IP地址
  • C类:255.255.255.0 —— 对应C 类私有IP地址

子网掩码的作用:
配置IP则一定要配置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运算出IP地址的网络部分。把IP和子网掩码做逻辑运算,可以得出IP的网络地址,通过比较网络地址判断两个IP是不是同一网络的,能不能直接通信。
对于不是同一个网络的IP,是不可能直接通信的,即使两个主机之间插条线都不能直接通信。

计算网络地址的步骤:

  • IP地址转化为2进制
  • 子网掩码转换为2进制
  • IP地址和子网掩码逻辑与运算
  • 得出网络地址(该IP属于哪个网络)

eg:IP是192.168.1.2
那么他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IP和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得出的结果就是192.168.1.0192.168.1.0就代表一个网络地址,它里面包含一群地址,不是只代表一个IP地址。
同理可知192.168.1.XXX的网络地址都是192.168.1.0,可以直接通信(192.168.1.XXX中192.168.1.0是网络地址不可以作为IP地址使用,192.168.1.255是广播地址不可以作为IP地址使用)。

可以发现如果主机地址全是0的时候该地址就是一个网络地址,上述案例后8位(bit)就是主机地址,除去主机部分,IP地址的剩余部分就是网络部分。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使用标准的C类IP地址,同一个网络最多只能连接254(2^8-2)台主机;如果一个公司超过254个人就需要使用B类IP地址了 ,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举例来说一个B类公共网络是172.16.0.0,那么该网络的可用IP范围就是172.16.xxx.xxx,机可以连接(2^16-2);同理A类地址可以连接(2^24-2)个主机。

包封装

网络层的数据封装是包封装,封装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个字节一共20x8=160位,包含不同的数据信息和数据一起封装为包。
主机发送数据封装为包之后,通过计算发现,如果访问的目标IP地址是该网段的IP就直接扔给交换机进行信息转发,如果不是该网段的先扔给交换机,交换机再扔给网关(路由器)。

路由器

两个网络之前是不能直接通信的,那如何实现两个网络的通信呢,就是通过路由器。路由器的作用就是分割广播域,连接不同的网络(寻址)。
路由器是需要配置IP的,并且不同的接口可以配置不同的IP。

我们常说的网关就是路由器。

路由

路由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路由,为信息指路。
路由就是跨越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一个互联网网络来转发数据包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依靠路由表进行路由:

  • 路由表记录路由器的每个接口的网段信息,即哪个接口连接哪个网络。
  • 每个路由器都有一张路由表
  • 路由器接收到信息之后会查询路由表中有没有目标地址,如果有就将信息通过路由表中记录的接口发送出去。
  • 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信息从主机A转发给主机B之后,主机B会返回一个信息在发送给主机A。

e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路由表数据的转发路径是:
主机1.1->4.1发送信息:1.0 ⇒ 路由器A的E0 ⇒ 路由器A的S0 ⇒ 路由器B的S0⇒ 路由器B的E0 ⇒ 4.0
主机4.1->1.1发送信息:4.0 ⇒ 路由器B的E0 ⇒ 路由器B的S0 ⇒ 路由器A的S0⇒ 路由器A的E0 ⇒ 1.0

路由表

路由表是路由器中维护路由条目的集合。
路由表的作用是:路由器根据路由表的路径做选择

路由表的形成

路由表中直连网段部分是自动生成的,根据路由器的接口和它所连接的网段生成的;非直连网段部分需要我们手动配置。

  • 直连网段 :
    直连网段就是 一个路由器的接口连接一个或多个网段,同时给路由器配置一个IP地址。这样形成的网段就称为直连网段。直连网段只有一个路由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段不一定非得有交换机,也可是是只有一个主机;所以如果网段只有一个主机的话就直接使用主机连接路由器。
  • 非直连网段:
    非直连网段就是将多个直连网段的路由器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网段。
    非直连网段存在的原因是两个网段之间可能离的很远,不方便插在一个路由器上,所以产生非直连网段。
    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不能直接连条线就可以通信,需要将两个路由器准备连接的两个端口配置为同一个网段的IP,并且这两个网段不能是这两个路由器所在的网段,配置完成之后再连接两个接口就可以实现两个路由器的通信了。非直连网络有多个路由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该图中:
对路由器A来说192.168.1.0和192.168.3.0是直连网段,192.168.2.0是非直连网段;
对路由器B来说192.168.2.0和192.168.3.0是直连网段,192.168.1.0是非直连网段;
所以路由器A自动生成的路由表是:

网段端口
192.168.1.0f0/0
192.168.3.0f0/1

同时192.168.2.0是他的非直连网段,需要通过接口f0/1才可能访问到,所以手动配置该路由表,路由器A的路由表的配置结果就是:

网段端口
192.168.1.0f0/0
192.168.3.0f0/1
192.168.2.0f0/1

如果不手动配置2.0网段,数据通过路由器A路由的时候就认为通过路由器A无法达到2.0网段。

手动配置路由的命令:
在路由器的终端配置

enable 
config t
ip route 网段 子网掩码 f0/1

如:

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路由器接口

路由器B自动生成的路由表是:

网段端口
192.168.2.0f0/0
192.168.3.0f0/4

同时192.168.1.0是他的非直连网段,需要通过接口f0/4才可能访问到,所以手动配置该路由表,路由器B的路由表的配置结果就是:

网段端口
192.168.2.0f0/0
192.168.3.0f0/4
192.168.1.0f0/4

路由表配置完成之后路由器就可以根据路由表转发信息了。

  • 在路由器中查看路由表的命令
    show ip route
    
查看通信的路由路径——traceroute

traceroute命令可以查看一台主机到到另一台主机的路由路径。

  • 安装

    npm i traceroute
    
  • 使用

    traceroute 目标主机地址
    

    每个记录表示一跳,每一跳表示一个网关

    参数:

    • -m 10 只跳10跳
    • -n 只显示路由的IP地址不显示名字
    • -r 绕过路由表直接连接目标主机

网关

一个主机所在的网络的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好之后,想要本网段主机和另一个网段的目标主机通信,需要为这个主机配置网关。网关和该主机所处网段连接的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一致。
配置网关之后,主机发送消息,发现目标主机不是本网段的就直接将信息抛给网关制定的路由器。
只给这个主机配置网关还是不能和另一个网段的目标主机通信成功,这是因为通信的完整过程是发送主机到目标主机,然后目标主机再给发送主机回一个信息。只配置发送主机的网关只能确保信息能够发送给目标主机但是目标主机不能回信,所以ping失败。所以我们也需要给目标主机配置网关。

补充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VLSM规定了如何在一个进行了子网划分的网络中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的子网掩码。VLSM是相对于类的IP地址来说的。A类的第一段是网络号(前八位),B类地址的前两段是网络号(前十六位),C类的前三段是网络号(前二十四位)。而VLSM的作用就是在类的IP地址的基础上,从它们的主机号部分借出相应的位数来做网络号,也就是增加网络号的位数。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可以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小型网络,提升寻址速度。

超网CIDR

CIDR去掉了A类地址、B类地址和C类地址的概念,采用了无类地址的概念,不再由地址的前几个比特来预先定义网络类别。每一个地址仅仅包含网络号部分主机号部分
超网是一种将多个连续的IP地址空间合并成一个更大的IP地址空间的技术,通过使用较小的路由表项来减少路由器之间的交换信息,提高路由器的工作效率和网络的性能。

  • 22
    点赞
  • 2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