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刷短视频、打电话、上传文件时,这些数据是如何从你的手机或家中宽带,一路奔向远方的云端?
一张图,带你看清电信运营商网络的端到端全景布局。
电信运营商网络端到端架构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如同水流,在庞大的通信网络中高速穿梭。今天,我们借助这张全景图,说说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是如何从用户终端一路向上传输,最终抵达云端服务的。
一、三层结构:电信网络的“交通系统”
这张图展示了运营商网络的三层典型架构,每一层都承担着不同职责,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交通系统”:
✅ 接入层 (Access Layer) —— 终端的“上网入口”
这是整个网络的起点,用户通过各种接入方式进入网络:
- 移动接入: 手机、平板等通过无线基站 (如 eNodeB/gNodeB) 接入移动通信网络。
- 固定接入: 家庭或企业用户通过光猫 (ONU/ONT - 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 和 OLT (光线路终端) 设备,或传统网线接入固定宽带。
- 类比: 这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各个匝道入口,让千家万户、各行各业都能连上网络。
✅ 承载层 (Bearer Layer) —— 数据的“高速通道”
这一层承担着数据的中转、汇聚和长距离传输,是整张图中流量最繁忙的部分:
- 包含网络: 移动回传网 (如 ATN/PTN)、IP 城域网 (由 SR - 业务路由器 / BRAS -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组成)、传送网 (如 WDM - 波分复用 / OTN - 光传送网) 等。
- 关键组件 - IP 承载网: 这是连接各个城市和区域的数据骨干,由多级路由器组成,确保数据高效流转:
- AR (区域路由器 - Area Router): 汇聚区域内流量(如图中的“深圳”、“广州”),如同区域交通枢纽。
- BR (骨干路由器 - Backbone Router): 连接多个 AR,是跨区域传输的“主干道”。
- CR (核心路由器 - Core Router): 全国范围内的顶级流量枢纽,往往连接着互联网出口或其他运营商网络。
- 类比: 这是覆盖全国的数据高速公路网,追求大带宽、高速度与低延迟。
✅ 核心/业务层 (Core/Service Layer) —— 网络的“大脑”和“终点站”
这是电信网络的控制与服务中枢,决定了数据流向和业务体验:
- 核心网 (Core Network): 如 4GC/5GC (4G/5G 核心网)、IMS (IP 多媒体子系统)、PS (分组交换) 核心网、CS (电路交换) 域等,负责用户身份认证、位置跟踪、移动性管理、会话建立与控制、计费策略等关键的控制功能。
- 业务平台: 包含运营商自有服务(如短信、语音)、省级应用平台,以及我们最终访问的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如视频云、车联网云、各类 APP 后台等)。通常通过 CE (客户边缘路由器 - Customer Edge Router) 与承载网连接。
- 类比: 这是数据的最终目的地(访问各种服务)与整个交通系统的“指挥中心”,负责制定规则、管理用户和调度资源。
🔄 承载网 vs 核心网:职责划分明确
- 承载网: 主要任务是数据“搬运”。像高速公路本身,专注于高效、可靠地传输数据包,对包内具体内容通常不关心。
- 核心网: 主要任务是策略“管理”。像交通控制中心,负责决策(谁能上路、去哪)、用户管理、资源分配和计费等。
两者分工明确、紧密协同,共同保障了网络的正常运行。
二、两条业务流:移动 vs 固定,“冷热水分流”
图中通过红绿虚线形象表示两种典型业务流,好比供水系统中的“热水管”与“冷水管”,路径各有侧重:
🔴 移动宽带业务流 (红线)
- 使用场景: 手机上网、移动支付、微信视频通话、VoLTE (高清语音通话 - Voice over LTE) 等。
- 典型路径: 终端 → 基站 → 移动回传网 → (CE) → 核心网 (进行控制面管理,如 MME/AMF) → 用户面网关 (如 SGW/PGW 或 UPF - 用户面功能) → IP 承载网 → 云服务/互联网。
🟢 固定宽带业务流 (绿线)
- 使用场景: 家庭/公司宽带上网、企业数据专线、IPTV (网络电视 -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固定电话等。
- 典型路径: 终端 → ONU/ONT → OLT → BRAS (认证管理) → SR (城域网) → IP 承载网 (AR→BR→CR) → 业务平台或互联网。
它们虽然接入方式和部分途经网络不同,但最终都汇聚到运营商构建的统一大网中,服务于我们多样化的数字需求。
三、案例:两种常见业务的网络之旅
让我们看看两个熟悉的业务是如何在这张网络上跑起来的:
📞 案例一:VoLTE 高清语音通话 (主要走红线路径)
- 发起呼叫: 你在手机拨号,请求通过基站上报给核心网的控制面部分 (如 MME - 移动性管理实体 / AMF - 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
- 信令协商: 核心网与 IMS 平台交互,使用 SIP (会话发起协议 -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完成用户鉴权、找到被叫方、协商通话参数等信令流程。
- 语音承载: 通话建立后,你的语音数据包通过基站 → 核心网的用户面网关 (如 SGW - 服务网关 / PGW - PDN 网关 或 UPF) → IP 承载网,以 IP (互联网协议 - Internet Protocol) 包的形式传输到对方手机(或通过网关转到 PSTN - 公共交换电话网)。全程 IP 化保障了通话的低时延和高清晰度。
📺 案例二:IPTV 直播收看 (主要走绿线路径)
- 频道请求: 你在电视机顶盒 (STB - Set-Top Box) 上选择频道,请求通过 ONU/ONT → OLT → BRAS → IP 城域网 (SR) 发送到 IPTV 业务平台。
- 组播加入: 对于直播,平台通常使用 IP 组播。你的请求会触发 STB 加入该频道的组播组,这个“加入”消息会沿着 SR→AR→BR 等路由器向上传递,直到找到组播流的分发点。
- 内容分发: 视频直播流从内容源通过 IP 承载网 (CR→BR→AR→SR) 以组播方式下发。到达你家附近的 SR/BRAS/OLT 后,数据流被复制并准确送达你的 ONU/ONT 和 STB,最终在电视上呈现画面。(VOD - 视频点播 等则通常使用单播方式传输)。
结语:一张图,看懂数字生活背后的“看不见的手”
电信运营商网络就像一个精密、庞大且无形的“交通系统”,默默支撑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次上网、通话、点播和支付。
从终端的“入口”,到承载网的“高速路”,再到核心/业务层的“指挥中心”与“目的地”,这张“通关地图”揭示了现代通信的底层逻辑与强大能力。
了解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信息社会的运行方式,也为理解未来的网络演进(如 6G、算力网络等)和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术语对照表
- AMF: 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5G 核心网控制面关键网元。
- AR: 区域路由器 (Area Router)。
- ATN: 接入传送网 (Access Transport Network) - 用于移动回传,连接基站等接入设备到汇聚点的传送网络技术或设备系列。
- BR: 骨干路由器 (Backbone Router)。
- BRAS: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负责用户接入认证、管理和计费。
- CE: 客户边缘路由器 (Customer Edge Router),连接客户网络与运营商网络的设备。
- CR: 核心路由器 (Core Router)。
- CS: 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ed),传统的电话交换方式。
- eNodeB/gNodeB: 4G基站 / 5G基站。
- 4GC/5GC: 4G/5G 核心网 (4G/5G Core)。
- IMS: IP 多媒体子系统 (IP Multimedia Subsystem),支撑 VoLTE、视频通话等 IP 多媒体业务的核心网。
- IP: 互联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 IPTV: 网络电视 / 交互式网络电视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4G 核心网控制面关键网元。
- OLT: 光线路终端 (Optical Line Terminal),通常部署在小区或楼道机房。
- ONU/ONT: 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 (Optical Network Unit /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通常指用户家中的“光猫”。
- OTN: 光传送网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承载大容量数据传输的网络。
- PGW: PDN 网关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4G 核心网用户面网关,连接外部数据网络。
- PS: 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ed),指基于 IP 包的数据传输方式。
- PSTN: 公共交换电话网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传统固定电话网络。
- PTN: 分组传送网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 面向分组业务的传送网技术,常用于移动回传,基于 MPLS-TP 等技术。
- SGW: 服务网关 (Serving Gateway),4G 核心网用户面网关。
- SIP: 会话发起协议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如 VoIP 通话)的信令协议。
- SR: 业务路由器 (Service Router),城域网核心设备之一。
- STB: 机顶盒 (Set-Top Box)。
- UPF: 用户面功能 (User Plane Function),5G 核心网中处理用户数据流的网元。
- VOD: 视频点播 (Video on Demand)。
- VoLTE: 高清语音通话 (Voice over LTE),基于 4G LTE 网络的 IP 语音通话技术。
- WDM: 波分复用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一种光纤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