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下标遍历容器如此有用

在python和Java中都能不通过下标直接遍历容器

比如java中:

for(int var : arr)

    print var

比如python中:

for var in list:

    print var

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种遍历方式只适用于逐个取出元素,或者按顺序逐个操作元素(比如每个元素加1)

如果元素值和下标之间有对应关系时,比如a[i]=f(i),这样用上述的遍历方式就是无法做到。

更正:这样是可以的,

i=0;

for var in list:

    var=f(i)

    i++

 

假设这样一个应用场景:

我想设立两个指针,第二个指针总是指向第一个指针的后三个位置,如果第一个指针所值的值满足某条件,我就把第二个指针所指的值保存起来,这种情况用元素遍历容器无法做到,因为无法按照下标取出元素。

i=0

j=i+4

for var in list:

    if var==7:

        // 这种写法下i, j对遍历完全没有作用

这种遍历方式只能是,如果当前元素满足某条件,就对当前元素做操作,你甚至想要取出这个元素的上一个元素和下一个元素都做不到。

 

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今天用python逐行处理文本时,发现不能用下标遍历容器是多么难受。

任务要求:遍历文本每一行,如果当前行中包含字符串”query_trend_task“,就把他后面的第三行文本取出来放在另一个容器中。

开始我想要设立两个指针,像上面一样,后来发现在遍历过程中,不能根据下标取出元素,两个指针对遍历一点用都没有。

for line in readlines():

    if line.contains(""):

        // 无法取出line后面的第三行元素,因为line不是下标

其实我想要的是这样的:

i=0

j=i+3

for i in range(arr.__len__()):

    if arr[i].contains():

        print arr[j]

    i = i+3

 

我想到用字典这种集合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key     value

key表示行号,int型,value表示当前行内容,str类型

for key in map.keys():

    if map[key].contains():

        print map[key+3]

    // key = key+3    //这样会让当前的key值加3,并不会在遍历的时候跨三步

其实这种写法也不过是用key(行号)来代替数组的下标,这种不但写法麻烦,也不能像数组那样跨步遍历集合。

数组最好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根据下标随机取出元素,时间复杂度O(1)

 

之前我总感觉按元素遍历容器差在哪,但我不是特别清楚,今天我才意识到,这样只能对当前元素做操作。

由此我意识到scala中的map(lamda x=>x+1)函数就是这样的,逐个处理容器中的每个元素时,只能处理当前的元素。

这种操作都是以容器为单位的,处理之前是一个容器,处理之后还是一个容器。

对于用变量控制流程的程序员来说,这种编程方式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显得非常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