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用DeepSeek就像抢春运车票,问两次必出"服务忙"
。但偷偷告诉大家,像Kimi这种支持"长思考"的模型,只要掌握正确姿势,得到的答案完全不输顶流!实测发现国产大模型的真实差距,可能就藏在你的提问方式里...
一、精准狙击术:让AI不再"答非所问"
❌错误示范:我要行业报告
✅正确示范:我需要一份给投资人看的《2025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要包含特斯拉降价对国产品牌的影响,用SWOT模型分析
(加粗关键点:具体场景+数据维度+分析框架)
二、身份绑定术:瞬间激活专业模式
程序员改bug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是有10年Java经验的架构师,请用『问题定位-影响评估-修复方案』框架分析这段代码,重点检查多线程资源竞争问题"
三、调教指南:把AI训成你的专属智囊
当AI交作业时,试试这些暗号:
▷"这个方案执行成本太高,我需要3个低成本替代方案"
▷"去掉专业术语,用小学生都能听懂的方式解释"
▷"参考知乎高赞回答的风格,增加表情包和段子"
四、喂饭级教学:让AI学会抄作业
可以上传文件给给AI(地址也可以)
实测有效的参考模板:
"请分析这篇10w+爆文(附链接)的3个核心技巧,用同样结构写短视频运营指南,重点突出抖音算法机制的变化"
五、双模板必杀技:万能提问公式
【可视化模板1】
💎 身份卡:______
🎯 服务对象:______
✨ 核心诉求:______
【可视化模板2】
🚩 我的身份:______
💡 要解决:______
🔥 痛点场景:______
例如:“我是一名户外爱好者,给对户外运动有爱好的人群用,希望户外活动能吸引到更多用户。” 这样一来,AI 就能清楚地知道你的身份、受众以及期望效果,从而给出贴合需求的答案。
“我是一名户外爱好者,要为户外运动有爱好的人群解决找路线场所的问题,满足户外爱好者找场地难、担心安全问题的需求。” 通过这个模板,AI 能精准把握你的诉求,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结尾
"你问AI最崩溃的一次经历是什么,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