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深入理解作用域

目录

一、什么是作用域

二、作用域

2.1、全局作用域

2.2、函数作用域

2.3、自动全局作用域

三、作用域内部原理

3.1、编译阶段

​3.2、执行阶段

3.3、查询阶段

3.4、嵌套阶段

 3.5、异常阶段

四、词法作用域

五、遮蔽效应


一、什么是作用域

作用域指一个变量的作用的范围 。通常来说,一段程序代码中所用到的名字并不总是有效和可用
的,而限定这个名字的可用性的代码范围就是这个名字的作用域。作用域的使用提高了程序逻辑
的局部性,增强了程序的可靠性,减少了名字冲突。

在 JavaScript 中有两种作用域类型:

(1)全局作用域

(2)函数作用域 (局部作用域)

二、作用域

2.1、全局作用域

直接写在 script 标签中的 JavaScript 代码都是全局作用域。当页面打开运行时全局作用域就会自
动创建,而当页面关闭时就会销毁。在全局作用域中有一个全局的 window 对象可以使用,而所
有全局作用域对象都会作为 window 对象的属性来使用。
示例:
    <script>
        console.log(window);
        var a = 10;
        console.log(window.a);

        function aa() {
            console.log('aa')
        }
        window.aa();

        var aaa = {
            name: '张三'
        }
        console.log(window.aaa.name);
    </script>
注意:如果这个对象 / 属性 / 方法是 window 的,那么在使用这些对象 / 属性 / 方法时,可以省略 window 的编写。

2.2、函数作用域

作用于函数内的代码环境,就是局部作用域。由于跟函数有关,所以也称为函数作用域。
局部作用域(函数作用域)是在调用函数时才会被创建,函数执行完毕后就自动销毁。同时,每
调用一次函数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函数作用域,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在函数作用域中可以访问全局作用域,而在全局作用域中不能访问函数作用域。当在函数作用域
中使用一个变量时,它会先在自身作用域内查找,如果找到就直接使用,如果没有找到则会向上
一级作用域查找,直到找到全局作用域为止。如果都没有找到则会报错。
示例:
    <script>
        var age = 18;

        function fn() {
            var age = 20;
            console.log(age); // 20
            console.log(this.age); // 18
            //console.log(this);
            console.log(window.age); // 18
        }
        window.fn();
    </script>

2.3、自动全局作用域

如果您为尚未声明的变量赋值,此变量会自动成为全局变量。
示例:
            function fn() {
                age = 19;
                console.log(age);
            }
            fn();
            console.log(window);
            console.log(age);
注意:如果在函数中定义变量时没有指定 var 关键字,那么这个变量会自动提升为全局作
用域的变量。

三、作用域内部原理

作用域内部原理分为 5 个阶段:
(1) 编译阶段
(2)执行阶段
(3)查询阶段
(4)嵌套阶段
(5)异常阶段

3.1、编译阶段

编译过程就是编译器把程序分解成词法单元,将词法单元解析成 AST,再把 AST 转换成机器指 令,等待执行的过程。

3.2、执行阶段

引擎运行代码时首先查找当前的作用域,看 a 变量是否在当前的作用域下,如果是,引擎就会直
接用这个变量;如果否,引擎会继续查找该变量。
如果找到了变量,就会将 2 赋值给当前的变量,否则引擎就会抛出异常。
var a = 2; 
console.log(a);

3.3、查询阶段

当变量在赋值操作的左侧时就叫 LHS (左查询) 查询,出现在右侧时叫 RHS (右查询) 查询。
        var a = 2;// LSH 查询 

        function add() {
            return 2;
        }

        var b = add(); // RHS 查询
下面以示例进行分析查询过程:
        function fn(a) {
            console.log(a);
        }
        fn(1);
查询过程:
(1)fn() :会对 fn 函数对象进行 RHS 查询;
(2) 函数传参 a = 1 ,对变量 a 进行 LSH 查询;
(3)console.log(a) :对 console 对象进行 RHS 查询,并检查是否有 log() 方法;
(4)console.log(a) :对变量 a 进行 LHS 引用,并把的值传给 log() 方法。

3.4、嵌套阶段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作用域变量的查找机制。

        function fn(a) {
            console.log(a + b);
        }
        var b = 2;
        fn(4);

 3.5、异常阶段

        function fn(a) {
            a = b; // b is not defined 

        }
        fn(2);

        function fn2() {
            var b = 0;
            b(); // b is not a function 
        }
        fn2();

        function fn3() {
            a = 1;
        }
        fn(); // 如果不先执行这名,会报 a is not defined

案例分析:

        function fn(a) {
            console.log(a);
        }
        fn(2);
首先引擎会对 fn 进行 RHS 查询,找到后返回执行,然后对 a 进行 LHS 引用查询,找到后把 2 对其进行赋值。接下来对 console 进行 RHS 引用查询,由于 console 是内置对象, 能够成功找到,然后在 console RHS 引用查询 log() 方法,找到后执行这个方法,最后RHS 引用查询变量 a ,由于在函数作用域中能够查找到,因此进行 RHS 引用查询并输出。

四、词法作用域

词法作用域是指在当前作用域下的所有声明的标识符。

      function fn(a) {
            var b = a * 2;

            function bar(c) {
                console.log(a, b, c);//2 4 12
            }
            bar(b * 3);
        }
        fn(2);

五、遮蔽效应

作用域查找从运行时所处的最内部作用域开始,逐级向上进行查找,直到遇到第一个匹配的标识
符为止。
在多层的嵌套作用域可以定义同名的标识符,这就叫做遮蔽效应。
    <script>
        var a = 0;

        function fn() {
            var a = 1;
            console.log(a);
        }
        fn();
    </script>
说明:从上面代码运行结果可以得到:局部变量 a 遮蔽了全局变量 a (或者叫覆盖了全局变
量),这种情况就叫遮蔽效应。
  • 9
    点赞
  • 5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