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呶呶不休"(二)HDFS体系结构概述

本文深入探讨HDFS的体系结构,包括Client、Namenode、Datanode和SecondaryNamenode的角色。Namenode作为核心管理者,负责元数据管理和客户端访问,Datanode存储数据块并定期发送心跳。SecondaryNamenode协助Namenode进行元数据合并,减少editlog大小。HDFS采用主从结构,保证高效的数据访问和管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上一章中,我们了解了HDFS的设计思想,从而引出了一些相关概念,比如块、名称节点(Namenode)、数据节点(Datanode)、还有SecondaryNamenode等等。在这一章,我们从HDFS的整体结构上再来全面了解一下。

一、体系结构简介

HDFS 采用的是master/slaves这种主从的结构模型来管理数据,这种结构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Client(客户端)、Namenode(名称节点)、Datanode(数据节点)和SecondaryNameNode(第二节点,上面的图解中没有涉及到,下面会讲解)。真正的一个HDFS集群包括一个Namenode和若干数目的Datanode。Namenode是一个中心服务器,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 (Namespace )及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集群中的Datanode一般是一个节点运行一个DataNode进程,负责管理客户端的读写请求,在Namenode的统一调度下进行数据块的创建、删除和复制等操作。数据块实际上都是保存在Datanode本地的Linux文件系统中的。每个Datanode会定期的向Namenode发送数据,报告自己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心跳机制)。没有按时发送心跳信息的Datanode会被Namenode标记为“宕机”,不会再给他分配任何I/O请求。

用户在使用Client进行I/O操作时,仍然可以像使用普通文件系统那样,使用文件名去存储和访问文件,只不过,在HDFS内部,一个文件会被切分成若干个数据块,然后被分布存储在若干个Datanode上。

比如,用户在Client上需要访问一个文件时,HDFS的实际工作流程如此:客户端先把文件名发送给Namenode,Namenode根据文件名找到对应的数据块信息及其每个数据块所在的Datanode位置,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客户端。之后,客户端就直接与这些Datanode进行通信,来获取数据(这个过程,Namenode并不参与数据块的传输)。这种设计方式,实现了并发访问,大大提高了数据的访问速度。

HDFS集群中只有唯一的一个Namenode,负责所有元数据的管理工作。这种方式保证了Datanode不会脱离Namenode的控制,同时,用户数据也永远不会经过Namenode,大大减轻了Namenode的工作负担,使之更方便管理工作。通常在部署集群中,我们要选择一台性能较好的机器来作为Namenode。当然,一台机器上也可以运行多个Datanode,甚至Namenode和Datanode也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只不过实际部署中,通常不会这么做的哦。

二、体系解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