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能够让企业生存下去的是客户,所以,众多企业提出要“以客户为中心”,那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华为管理中给出的答案是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流程,是华为IPD(集成管理开发)体系中的四大支撑流程之一,它将需求分为了收集、分析、分发、实现、验证等阶段。
而要进行需求的收集、分析,就需要用到$APPEALS工具。
2 什么是$APPEALS?
$APPEALS是一种了解客户需求的、确定产品市场定位的工具。一般是使用在市场规划和产品规划的细分市场中,因为可以从多个维度,不同的权重来分析需求,所有$APPEALS一定会联系到细分市场,联系到竞争对手,涉及到差异化分析和蓝海的价值创新(减少,增加,剔除,创新)。
差异化可以说是理解市场和分析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清楚了差异化才能够树立自己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 $APPEALS模型
$APPEALS方法是IBM在IPD总结和分析出来的客户需求分析的一种方法。它从8个方面对产品进行客户需求定义和产品定位。具体如下:
-
$-产品价格(Price)
-
可获得性(Availability)
-
P-包装(Packaging)
-
P-性能(Performance)
-
E-易用性(Easy to use)
-
保证程度(Assurances)
-
L-生命周期成本
-
S-社会接受程度
$价格
这个要素反映了客户为一个满意的产品/交付希望支付的价格。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供应商时,要从实际和感觉这两方面来考虑客户能接受的购买价格。将包括以下的数据评估:技术、低成本制造、物料、人力成本、制造费用、经验、自动化程度、简易性、可生产性等。
A保证
这个要素通常反映了在可靠性、安全和质量方面的保证。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供应商时,要考虑客户在可预测的环境下关于减少他/她关注确定的性能方面如何评价整个产品?这可以包括保证、鉴定、冗余度和强度。
P性能
这个要素描述了对这个交付期望的功能和特性。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供应商时,要从实际和感觉这两方面来考虑有关功能和特性的产品性能。产品工作得怎样?产品是否具备所有的必须的和理想的特性?它是否提供更高的性能?从客户角度来衡量,如速度、功率、容量等。
P包装
这个要素描述了期望的设计质量、特性和外观等视觉特征。就软件而言它描述了交付或提供的功能包。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供应商时,要考虑客户对外形、设计等意见,还有这些属性对交付的期望的贡献程度。关于包装的考虑应该包括样式、模块性、集成性、结构、颜色、图形、工艺设计等方面。
E易用
这个要素描述了交付的易用属性。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供应商时,要考虑客户对产品的舒适、学习、文档、支持、人性化显示、感觉的输入/输出、接口、直观性等方面的考虑意见。
A可获得性
这个要素描述了客户在容易和有效两方面的购买过程(例如:让客户有他自己的方式)。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供应商时,要考虑在整个购买过程的优秀程度,包括预售的技术支持和示范、购买渠道/供应商选择、交付时间、客户定制能力等。
L生命周期成本
这个要素描述了所有者在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用这个要素来要求供应商时,要考虑安装成本、培训、服务、供应、能源效率、价值折旧、处理成本等。
S社会接受程度
这个要素描述了影响购买决定的其他影响。用这个要素来要求供应商时,要考虑口头言论,第三方评价、顾问的报告、形象、政府或行业的标准、法规、社会认可、法律关系、产品义务等对购买决定起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4 什么时候用$APPEALS?如何使用?
场景1:分析客户需求,了解客户购买的关键要素,也就是分析客户的期望。
需求管理工程师可以按照这8个维度,做访谈或者问卷,让客户给出两种评分:
-
您最看重哪个因素?
-
您期望卖方达到的分值是多少?
由此,我们就能知道客户期望在哪些维度有改进,以及我们离客户期望还有多远。
场景2:分析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我们可以让客户对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进行评价打分,我们整理一下评分,就可以看出哪个维度与竞争对手有差距了,是我们性能不行还是价格高了?是售后没跟上还是品牌不够响亮?
对于评分结果,RME(Requirements Management Engineer,需求管理工程师)要整理成雷达图,以便于查看差距。
5 为什么$APPEALS有时不好用?
$APPEALS在上述两个场景中还是比较有效的工具,可以分析差距。
但如果我们真要做产品的时候,会发现$APPEALS的维度过于宏观离散,而且众多需求并不是针对产品本身。比如,我们调研的是某个电吹风,客户希望是便宜、耐用、风量大,甚至要知名品牌,可以发朋友圈。这里的便宜、品牌就不是产品本身的需求,而是企业在做此类产品时要考虑的更高层级需求。如果设计工程师要做产品,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耐用要达到什么标准?风量大要多大?在IPD的需求管理中,尽管有要求从客户的原始需求向系统需求转化,但如果依照$APPEALS路径,转化并不会很顺利。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APPEALS更适合用于分析“业务需求”,而不是产品需求。
需求管理有个弊病,就是不同的行业或者企业,并没有特别统一的术语。
这里的“业务需求”是指客户为什么要这款产品?他们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面向市场端的客户语言,也被称作黑盒描述。有的地方也会讲“商业需求”“市场需求”。
我们知道了客户的业务需求,那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客户的产品需求,也就是我们用什么产品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里就是面向企业研发的设计语言,也被称作白盒描述。
显然,$APPEALS这8个维度并都是针对产品来讲,可获得性、生命周期成本、社会接受程度等等,都是产品之外的需求,跟产品强相关的是性能、保证。
综上,对于产品需求,我并不建议用$APPEALS,既然是设计语言,不妨更聚焦于产品本身。
在软件行业,产品需求被分成了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约束三大类。
-
功能需求: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即为了向它的用户提供有用的功能,产品必须执行的动作。
-
非功能需求:也称作“质量需求”,即产品必须具备的属性或品质,通常包括可靠性、易使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等。
-
约束:也称为限制条件、补充规约,这通常是对解决方案的一些约束说明,比如,要符合的法律法规,尺寸要求、重量要求、颜色、设计语言等等。
6 小结
在调研阶段,可以用$APPEALS来分析客户的期望,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从而明确我们产品研发的方向。
在研发阶段,需要对客户需求进一步细化,从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约束三个维度了解客户对具体产品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产品需求都应该不与“业务需求”相违背,比如我们客户期望用一种非常经济的手段来解决货物上楼的问题。那我们就不要设计出一套投资巨大、极其复杂的运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