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Linux编程实践 - 文件操作以及提高I/O效率

用时: 60min
1.文件的建立与读写

  • Unix系统将数据存放文件中,使用系统调用操作文件
  • creat(filename, mode)
  • open(filename, how) 在进程和内核之间建立一条连接,这个连接就是文件描述符,就像一条进程通向内核的管道;常见错误:文件不存在/文件权限问题/目录权限问题
  • read(fd, buffer, amt),考虑读到文件结尾的错误
  • write(fd, buffer, amt),实际写入可能少于要求的,1.系统对文件尺寸的限制 2. 磁盘满
  • lseek(fd, distance, base)
  • close(fd),考虑文件不存在的错误

2.文件描述符

  • 进程对文件读写需要通过文件描述符,文件描述符表示文件和进程之间的连接
  • 一个文件打开多次,文件描述符是不同的

3.缓冲:用户级缓冲和内核级缓冲

  • 用户缓冲主要思想,一次性将大量数据放入buffer,需要时从buffer取数据
  • 内核缓冲:是对磁盘数据块做buffer
  • 内核缓冲read: read()是将内核buffer的数据拷贝到进程buffer;
  • 内核缓冲read miss:当内核buffer数据miss后,内核会在数据列表中记录该请求—> 挂起进程 —>服务其他进程 —> 从磁盘读入内核buffer —> 复制数据到进程buffer —> 唤醒进程
  • 内核缓冲write:写到内核buffer,一定数量后一并写入磁盘,优化磁盘写操作
  • 用户程序可以通过缓冲技术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仅当写缓冲区满或者读缓冲区空时才调用内核服务
  • Unix内核通过缓冲技术减少访问磁盘I/O的次数

4.内核模式,用户模式和系统调用的代价

  • 代价:系统调用导致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的切换以及执行内核代码,减少系统调用次数会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 原因:系统调用开销大,一方面是传输数据
  • 原因:cpu进行模式切换,保存还原堆栈和内存状态,非常昂贵

5.系统调用中的错误检查和处理

  • 出错时会把全局变量errno的值设置为相应的错误码,然后返回-1;程序通过检查errno来确定错误类型,采取相应措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