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分层结构的必要性、分层原则以及OSI和TCP/IP参考模型。文章深入剖析了各层的功能、协议和服务,展示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通信过程,以及两者的异同点。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第一章 认识计算机网络

👉计网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见x-mind

二、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1.1 分层结构
1.1.1❓❓❓为什么要分层?

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

  1.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2. 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3.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4. 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5. 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

1.1.2❓❓❓怎么分层?

分层的基本原则: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 结构上可分隔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保持下层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呢个促进标准化工作

1.1.3 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1 -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2 -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水平】

  •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 同步(时序):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3 -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4 -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

SDU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

H4层的PDU作为H3层的SDU;H3层的PCI+H3层的SDU = PDU;H3层的PDU作为H2层的SDU,依次类推

概念总结

网络体系结构时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机构是分层机构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第n层在向n+1层提供服务,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体系机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1.2 OSI参考模型
1.2.1❓❓❓OSI参考模型--怎么来的

⭐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复杂的大问题 --- 提出了分层结构(按功能)

目的: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y于1984年提出开发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1.2.2 OSI参考模型(上)

1.2.2 OSI参考模型(下)
1.2.2.1 应用层

定义: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应用层服务:

  1. 文件传输(FTP)
  2. 电子邮件(SMTP)
  3. 万维网(HTTP)
1.2.2.2 表示层

定义: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一:数据格式变换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功能三:数据压缩和恢复

1.2.2.3 会话层

定义: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且在连接上有序的传输数据,也是建立同步(SYN)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适用于传输大文件

1.2.2.4 传输层

定义: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功能一: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

功能二:差错控制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复用分用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运输层的服务

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给上面的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可差的也能留用

1.2.2.5 网络层

定义: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因而为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功能一:路由选择 最佳路径

功能二:流量控制 限制发送方的速度

功能三:差错控制

功能四:拥塞控制

若所有节点都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缓解这种拥塞。

1.2.2.6 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转成帧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的传输单位是帧

功能一: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功能二:差错控制 帧错+位错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访问(接入)控制 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1.2.2.7 物理层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功能一:定义接口特性

功能二:定义传输模式 单工、半双工、双工

功能三:定义传输速率

功能四:比特同步

功能五:比特编码

1.2.3 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1.2.4 TCP/IP模型 & 5层参考模型

1.2.4.1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相同点
  1. 都分层
  2. 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3. 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联
1.2.4.2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不同点
  1. 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2. OSI显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
  3. 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络互联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第二阶段: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

第三阶段: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1.2.4.3 5层参考模型

1.2.4.4 5层参考模型的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第二章 物理层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