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通过轴向预紧与自润滑结构,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号:201820876077.9)的专利技术实现了四足机器人关节“零间隙、高抗冲、长寿命”的突破性性能。
一、技术解析:为什么这项专利是机器人的“关节救星”?
-
技术背景:传统四足机器人的关节铰链普遍存在两大痛点——抗冲击能力弱导致易损坏,传动间隙大导致运动精度低。复杂结构还带来高成本与笨重问题。
-
核心创新点:
-
双轴承组合:径向抗冲击的保持件组(滑动轴承)与轴向减阻的减阻件组(推力轴承)协同工作,分工明确。
-
轴向预紧设计:通过销轴和锁紧块挤压支撑臂,动态调节轴向间隙,确保“越用越紧”。
-
自润滑储油空间:保持件间隙内预存润滑剂,减少维护需求。
-
-
技术实现:
-
连杆一插入连杆二的U形支撑臂之间,两侧装配减阻件组,中间夹持保持件组,通过销轴串联锁紧。
-
锁紧块与销轴采用螺纹或卡扣连接,挤压支撑臂产生形变,消除轴向间隙(见图2)。
-
-
性能提升:
-
抗冲击能力提升:径向载荷由滑动轴承吸收,轴向载荷由推力轴承承担。
-
传动间隙≤0.1mm:预紧设计使关节长期使用仍保持紧致。
-
寿命延长50%:自润滑结构减少磨损,支持大负载连续工作。
-
二、商业价值:低成本、高可靠,机器人行业的“万金油”
-
成本效益:
-
简化结构:零件数量减少30%,降低制造成本。
-
免维护设计:自润滑减少停机维护频率,综合成本下降20%。
-
-
行业应用:
-
工业巡检机器人:适应复杂地形下的高冲击场景。
-
医疗外骨骼:高精度传动提升动作稳定性。
-
自动驾驶物流车:轻量化设计延长续航。
-
-
案例参考:
杭州宇树科技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其四足机器人产品“Unitree Go1”,在崎岖路面测试中,关节寿命较传统设计提升2倍。
三、专利布局:技术护城河如何筑成?
-
技术壁垒:
-
交叉设计专利:覆盖轴承组合、预紧机构、润滑结构等细分技术点,形成专利网。
-
工艺Know-How:支撑臂形变材料配方与装配工艺构成隐性壁垒。
-
-
竞争对比:
对比波士顿动力(US20210197871A1)的液压关节,该专利机械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对比国内某大厂(CN110181481A)的齿轮传动铰链,抗冲击能力提升40%。 -
开源关联:
专利未声明开源,但可通过授权模式(如按量付费)向开发者开放,降低技术使用门槛。
四、给不同用户的“行动指南”
-
开发者:
-
若需商用,需联系杭州宇树科技获取授权;实验性项目可申请非独占许可。
-
-
初创企业:
-
通过专利授权直接集成成熟方案,节省2-3年研发周期,聚焦上层算法开发。
-
-
科技巨头:
-
联合宇树科技共建“足式机器人专利池”,覆盖驱动、传感、结构全链路,应对海外专利围剿。
-
结语:这项专利不仅是四足机器人关节的“性能天花板”,更为行业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可靠的技术范式。读懂它,或许就是打开下一代机器人市场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