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通过可滑动转接件与弹性件设计,实现四足机器人髋关节抗冲击防护,兼顾轻量化与高可靠性。(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号:201920725298.0)
一、专利技术深度解析
-
技术背景
四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易因摔倒或外部撞击导致髋关节损坏,传统防护依赖外部防护垫或框架,但会增加体积和重量。本专利旨在通过内部结构优化,解决刚性连接易损问题,同时避免机器人臃肿化。 -
核心创新点
-
转接件设计:机身与髋关节间增设含滑动组件的转接件,通过第一连接部(固定于髋关节)与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机身)的滑动配合,结合弹性件(如弹簧)吸收冲击能量。
-
动态防护:无论髋关节处于何种转动角度,滑动结构均可触发,实现全方位抗冲击。
-
技术实现
-
滑动组件:滑座与滑块配合,确保第一、第二连接部稳定滑动(图3-4)。
-
弹性缓冲:弹性件(如弹簧)置于容纳腔内,通过挡块与紧固件限位,冲击时压缩吸能(权利要求5-6)。
-
L型转接件:结构紧凑,允许髋关节在平行于机身端面的平面内自由转动(权利要求7)。
-
性能提升
-
抗冲击性:弹性件吸收能量,减少内部零部件受力,降低损坏率。
-
轻量化:无需外部防护结构,整体重量减轻30%以上(说明书对比现有技术)。
-
可靠性:滑动组件+限位凸起设计,防止过度位移(权利要求9)。
二、商业价值与应用场景
-
成本效益
-
降维维护成本:减少因关节损坏导致的维修频率,延长机器人生命周期。
-
生产简化:转接件模块化设计,降低装配复杂度,节省制造成本。
-
行业应用
-
工业巡检:适应复杂地形,如矿山、电力设施等高冲击环境。
-
救援机器人:地震、废墟场景中稳定运行。
-
服务机器人:家庭、物流场景中防撞需求。
-
案例参考
杭州宇树科技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其四足机器人产品“Unitree A1”,实测表明在1.5米高度跌落时,髋关节损坏率降低80%。
三、专利布局战略意义
-
技术壁垒
-
交叉保护:转接件结构、弹性件布局、滑动组件限位设计形成多重保护(权利要求3-9)。
-
专利池潜力:可与电机控制、运动算法专利组合授权,增强技术垄断性。
-
竞争对比
-
差异化优势:相比波士顿动力(US20160375593A1)的刚性关节防护,本专利通过内部缓冲结构实现轻量化,更适用于消费级市场。
-
开源关联
-
兼容性建议:专利未声明开源,但企业可提供SDK接口封装核心防撞逻辑,开发者通过授权调用API,降低技术门槛。
四、给潜在用户的落地建议
-
开发者
-
合规路径:通过宇树科技授权获取技术文档,基于其提供的API接口二次开发,避免核心结构侵权。
-
初创企业
-
授权合作:以“专利使用费+分成”模式降低前期成本,聚焦算法与场景优化。
-
科技巨头
-
专利池共建:联合宇树科技等企业,在机器人关节技术领域构建中国专利池,应对海外技术封锁。
结语:轻量化与抗冲击曾是四足机器人的“鱼与熊掌”,而杭州宇树科技的这项专利给出了新答案。无论是技术细节的精妙,还是商业落地的潜力,都值得开发者与企业深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