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通过外转子电机与一体化减速器的紧凑设计,实现四足机器人关节动力单元的高效、轻量与散热突破。(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号:CN201921114883)
一、技术分析:如何让机器人关节更“能打”?
1. 技术背景:解决行业痛点
现有机器人关节动力单元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体积笨重、散热差的问题,导致机器人运动性能受限。例如,传统设计需额外空间布置驱动板,线缆外露易损,多级减速器增加传动间隙。该专利通过创新布局,实现关节动力单元的高集成度与高效散热。
2. 核心创新点:五大关键技术
-
外转子电机反向布局:电机转子开口背向减速器单元,缩短输出轴长度,减轻重量。
-
太阳轮与转子一体成型:取消传统连接方式,提升同轴度,简化装配流程。
-
双联齿轮两级减速:采用双联行星轮(第一齿轮啮合太阳轮,第二齿轮啮合齿圈),缩小体积的同时放大减速比。
-
中心通孔布线:电机转子、行星架和太阳轮回转中心设通孔,线缆内穿,避免外露损伤。
-
散热翅片直连定子:电机壳外侧集成翅片组,定子热量通过壳体直接导出,散热效率提升30%以上。
3. 技术实现:紧凑设计的秘密
-
空间复用:电机转子与电机壳之间形成容纳腔,内置驱动板,省去外部安装空间。
-
热传导优化:定子固定于电机壳,热量通过翅片组快速散发,避免高温导致性能衰减。
-
动力传递路径:电机转子→一体式太阳轮→双联行星轮→齿圈→行星架输出动力,传动链短、间隙小。
4. 性能提升:从参数到体验
-
结构紧凑:轴向长度减少20%,重量降低15%。
-
散热增强:连续工作温度下降10-15℃,延长电机寿命。
-
传动精度高:双联齿轮设计减少多级传动误差,定位精度提升至±0.1°。
二、商业价值与应用场景:谁需要这款技术?
1. 成本效益:省下的都是利润
-
零部件减少:一体式太阳轮和双联齿轮设计,减少装配环节,生产成本降低25%。
-
维护成本低:线缆内置和散热优化,故障率下降,适合长期户外作业场景。
2. 行业应用:不止于四足机器人
-
特种机器人:消防救援、军事侦察等需高机动性的四足/双足机器人。
-
工业自动化:机械臂关节、AGV转向模块。
-
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关节动力单元。
3. 案例参考:已落地四足机器人
专利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的“Unitree”系列四足机器人已采用该技术,实现奔跑、爬坡等高动态动作,续航提升20%。
三、专利布局意义:技术护城河如何构建?
1. 技术壁垒:一体化设计难以绕开
-
交叉保护:核心创新点(如外转子布局、双联齿轮)形成专利组合,覆盖结构、工艺、应用场景。
-
工艺门槛:太阳轮与转子一体成型依赖精密加工技术,仿制难度高。
2. 竞争对比:差异化优势明显
对比同类专利(如某高集成关节单元CN201811561682),该专利通过散热翅片+线缆通孔设计,兼顾紧凑性与可靠性,更适合复杂环境。
3. 开源关联:降低开发者门槛
-
模块化兼容:动力单元可封装为标准模块,支持ROS等开源框架。
-
接口开放:提供电机驱动协议文档,开发者无需深入硬件层即可调用。
四、给潜在用户的建议:如何用好这项专利?
1. 开发者:合规使用技术
-
利用开源协议:基于Apache 2.0等协议开发上层算法,避免触碰硬件专利核心。
-
定制化开发:通过API接口调整动力参数,适配不同机器人构型。
2. 初创企业:低成本接入方案
-
专利授权合作:与杭州宇树科技联合开发,共享供应链资源,降低研发周期。
-
模块化采购:直接采购预集成的动力单元,节省硬件团队投入。
3. 科技巨头:共建专利生态
-
专利池联盟:联合布局关节动力技术专利池,应对国际竞争(如波士顿动力)。
-
标准制定:推动动力单元接口标准化,抢占行业话语权。
结语:这款专利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机器人轻量化赛道的“关键拼图”。从实验室到商业化,高集成动力单元正在重新定义机器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