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通过超广角镜头消除腹部盲区,显著提升四足机器人的自主避障能力(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号:202021803883.7)。
一、专利技术解析
1. 技术背景:解决视觉盲区难题
传统四足机器人依赖多组深度相机感知环境,但存在两大痛点:
-
腹部盲区:腿部与机身下方形成视觉死角,无法实时监测地面坑洞、障碍物;
-
高成本与复杂性:多镜头组合导致体积臃肿、成本高昂,且难以覆盖360°环境。
该专利通过创新视觉方案,让机器人“看清”脚下与四周,彻底解决盲区隐患。
2. 核心创新点:广角镜头+智能布局
专利提出**“广角/鱼眼镜头下视+多方位立体覆盖”**技术:
-
镜头选型:采用130°-300°超广角镜头(如鱼眼深度相机、TOF相机),覆盖半球面视角;
-
安装策略:镜头朝下倾斜或垂直安装于机身、头部、尾部,直接辐射腹部盲区;
-
保护设计:镜头周围增设杆状/片状突出部,物理防护避免碰撞损伤。
3. 技术实现:细节决定成败
-
安装优化:镜头嵌入机身预留孔洞,减少外露面积,同时便于内部布线;
-
立体感知:多镜头组合(如机身朝上、头部朝前、尾部朝后)形成交叉视野,实现360°环境建模;
-
数据处理:双目/多目视觉算法实时生成深度信息,指导足部落脚点选择与避障决策。
4. 性能提升:从“盲人摸象”到“眼观六路”
-
避障成功率提升:实时感知地面坑洞、障碍物,防止足部打滑或碰撞;
-
运动灵活性增强:支持复杂地形(如楼梯、碎石路面)下的稳定行走;
-
成本降低30%以上:单镜头即可覆盖传统多相机功能,结构更紧凑。
二、商业价值与应用场景
1. 成本效益:少即是多
-
硬件简化:单镜头替代多传感器,降低物料与组装成本;
-
维护便捷:模块化设计减少故障点,长期运维成本更低。
2. 行业应用:从工业到救援
-
工业巡检:在变电站、管道等复杂场景中自主避障;
-
物流仓储:狭窄货架间灵活穿梭,避免碰撞货物;
-
灾害救援:废墟地形中精准落脚,提升搜救效率;
-
消费娱乐:家用陪伴机器人避免踩踏宠物或家居物品。
3. 案例参考:潜在落地场景
-
某仓储机器人原型:搭载该技术后,在1.5米窄道中实现零碰撞转弯;
-
山地测试:四足机器人在坡度30°的碎石路面行走稳定性提升40%。
三、专利布局意义
1. 技术壁垒:构建立体防护网
-
交叉保护:通过镜头安装位、保护结构、数据处理方法等多维度申请权利要求;
-
专利池策略:可与运动控制算法专利组合授权,形成技术包“护城河”。
2. 竞争对比:差异化优势明显
-
VS 波士顿动力:后者依赖复杂传感器阵列,而本专利以单镜头实现等效功能;
-
VS 大疆机甲:现有方案侧重前方避障,本专利首次解决腹部盲区痛点。
3. 开源关联:降低开发者门槛
-
协议兼容:技术可封装为SDK,支持Apache 2.0等开源协议调用;
-
硬件开源:提供镜头安装接口标准,吸引生态伙伴开发兼容模组。
四、给潜在用户的建议
1. 开发者:合规使用三步走
-
调用API:通过授权获取视觉数据处理接口,避免底层专利风险;
-
模组化集成:直接采购预装镜头的机器人底盘,快速开发上层应用。
2. 初创企业:低成本突围
-
专利授权:支付固定费用获得技术使用权,省去自主研发周期;
-
联合定制:基于专利框架开发行业专用变体(如防爆镜头版本)。
3. 科技巨头:共建专利生态
-
专利池联盟:联合上下游企业,共享四足机器人相关专利,应对国际竞争;
-
标准制定:推动超广角镜头安装规范成为行业标准,主导技术话语权。
结语:超广视角技术重新定义了四足机器人的“视觉能力”,杭州宇树科技通过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为行业提供了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避障方案。无论是开发者、初创企业还是科技巨头,均可从中找到技术升级与商业合作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