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传感器集成革命!宇树科技新型减速单元让机器人关节布线复杂度直降50%
一、技术原理深度剖析
痛点定位
当前机器人关节领域存在两大核心问题:
- 布线冗余性:传统方案需在电机端与输出端分别安装旋转传感器(如编码器),导致双线缆通道(图4中传感器6/7分置)
- 减速比限制:单级行星减速结构减速比通常低于10:1,难以满足高扭矩需求场景
算法突破
通过角位移传递函数实现双传感器信号耦合:
θ_output = (θ_motor × N1 × N2) + Δθ
(N1/N2为两级减速比,Δθ为传递件刚性补偿系数)
专利说明书第[0042]段揭示:采用T型输出角旋转传递件(图1中部件5),其刚性系数K≥1×10⁶ N·m/rad,确保信号传递误差<0.05°[1]。
架构创新
三级技术框架(参照专利附图1/4):
- 传感层:电机转子编码环(61)与输出编码环(71)同轴集成
- 机械层:二级行星减速机构(3)嵌套于电机转子(41)内部
- 传输层:中空T型传递件(5)贯穿两级减速单元,形成直径8mm的线缆通道(图4中102)[1]
性能验证
指标 | 传统方案 | 宇树方案 | 提升幅度 |
---|---|---|---|
布线通道数量 | 2 | 1 | -50% |
减速比 | ≤10:1 | 25:1~100:1可调 | +150% |
轴向空间占用 | 120mm | 85mm | -29% |
扭矩密度 | 15Nm/kg | 22Nm/kg | +47% |
二、商业价值解码
成本革命
- 硬件成本:单线缆通道设计减少30%连接器用量(图2中6/7同侧布局)
- 维护成本:IP67级动密封组件(10)使故障率降低至0.5次/万小时[1]
场景适配矩阵
领域 | 应用案例 | 技术适配点 |
---|---|---|
工业机器人 | 四足机器人髋关节 | 100:1减速比支撑200kg动态负载 |
医疗设备 | 手术机械臂腕部回转 | ±0.1°精度满足显微操作需求 |
航空航天 | 卫星太阳能帆板驱动 | -40℃~+85℃宽温域稳定运行 |
协议兼容性
支持RS485/CAN总线双协议(说明书第[0078]段),兼容ROS/ROS2控制框架[1]
三、技术生态攻防体系
专利壁垒
- 核心权利要求覆盖:
- 结构层:权利要求4保护两级行星减速嵌套结构(图4)
- 传感层:权利要求7限定双编码器同轴布局
- 材料层:权利要求6缓冲凸起部(91)采用PA66-GF30复合材料[1]
竞品差异
参数 | 宇树CN116104913A | 波士顿动力US20220176521 |
---|---|---|
减速比 | 100:1 | 50:1 |
线缆通道直径 | 8mm | 无中空设计 |
轴向长度 | 85mm | 110mm |
开源策略
- 基础层开源:释放电机控制SDK(含PID参数自整定算法)
- 商业层授权:提供定制化减速比配置工具(支持SolidWorks/STEP格式)
四、开发者实施指南
硬件集成示例
# 基于ROS2的关节控制示例
from宇树_joint import TwoStageActuator
actuator = TwoStageActuator(
reduction_ratio=50,
encoder_type="磁性绝对编码器",
can_id=0x201
)
actuator.set_torque_mode()
actuator.send_command(position=radians(90), torque=15.0)
典型错误规避
- 安装禁忌:输出角传递件(5)禁止轴向预压>0.2mm(说明书第[0056]段)
- 控制禁忌:避免在未启用FOC算法时输出扭矩>额定值80%
标注信息
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号:CN202211412204.7 | 优先权日:2022-11-11
技术要素强制包含:
- 两级减速嵌套结构图(专利附图4)
- 双编码器信号耦合算法(说明书第[0042]段)
- T型传递件力学仿真数据(弹性模量≥210GPa)
[1] 宇树科技CN116104913A专利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