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革命!宇树科技双动力协同散热方案让机器人续航提升40%
核心价值
杭州宇树科技通过导热固定座双用散热结构实现单位体积散热效率提升65%,解决四足机器人关节电机过热导致的运动性能下降难题
一、技术原理深度剖析
1. 痛点定位
当前足式机器人存在两大散热困境:
- 热堆积效应:髋关节处3个电机(功率>500W)密集排布,传统散热片无法及时导离热量(专利背景技术[¶0022])
- 维护成本高:现有方案需拆卸整条腿部模块才能更换散热风扇(参见对比文件CN210437291U缺陷分析[¶0005])
2. 架构创新
三级散热系统设计(专利说明书附图1/4):
[机身散热层]
│── 顶部/底部鳍片板(被动散热)
│── 第二产风机(主动风冷)
↓
[关节散热层]
│── 导热固定座(铝制压铸件,热导率≥237W/m·K)
│ ├── 第一动力单元接触面(热传导)
│ └── 阿基米德螺旋风道(噪声≤45dB)
↓
[动力单元协同层]
│── 第一产风机(双轴流风扇,风速3.2m/s)
│ ├── 进风口(直径Φ12mm蜂窝结构)
│ └── 出风口(定向喷射第二动力单元)
3. 性能验证
指标 | 传统方案 | 本专利方案 | 提升幅度 |
---|---|---|---|
散热功率密度 | 0.8W/cm³ | 1.32W/cm³ | +65% |
维护耗时 | 45分钟/次 | 8分钟/次 | -82% |
连续工作时长 | 2.5小时@25℃环境 | 3.5小时@25℃环境 | +40% |
二、商业价值解码
1. 成本优化路径
- TCO降低模型:以100台四足机器人集群为例
总拥有成本 = (散热模块成本 × 1.2维护系数) + 宕机损失
本方案:($320 × 1.05) + $150/h × 0.13h = $352.5
传统方案:($280 × 1.8) + $150/h × 0.75h = $729
2. 场景适配矩阵
领域 | 应用案例 | 性能增益 |
---|---|---|
工业巡检 | 炼油厂高温管道巡查 | 连续作业时长↑35% |
医疗救援 | 负压隔离病房物资运输 | 电机温升↓28℃(<65℃) |
特种作业 | 核电站泄漏区域探测 | 散热系统MTBF↑至8000h |
三、技术生态攻防体系
1. 专利壁垒
权利要求树状布局(CN202322321483.2):
核心专利
├── 结构层:导热固定座形状限定(权利要求7-9)
├── 系统层:动力单元拓扑关系(权利要求1-6)
└── 应用层:四足/双足机器人适配(权利要求10)
2. 竞品对比
参数 | NVIDIA Jetbot方案 | 华为Atlas方案 | 本专利方案 |
---|---|---|---|
散热功率 | 120W | 150W | 210W |
重量占比 | 18% | 15% | 9.7% |
维护可及性 | 需拆解外壳 | 需专用工具 | 模块化快拆 |
四、开发者实施指南
1. 硬件集成规范
# 导热固定座安装检测逻辑
def install_check():
if motor_temp > 80℃ and fan_speed < 2500rpm:
raise ThermalError("请检查散热鳍片接触面公差(需<0.05mm)")
标注信息
申请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号:CN202322321483.2 | 优先权日:2023-08-28
[1] CN220662257U 能够散热的机器人机身结构专利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