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回顾原生ajax的几个知识点

今天早上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发现了很久之前的有关ajax的相关内容.当时主要用的还是jQuery$.ajax().现在jQuery也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原生的ajax吧.

基本用法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ajax,全称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 XML(异步JavaScript和XML).这不是一个语言,也不是一种新技术,只是一个在2005年被提出来的新术语,其类似的技术手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而最早大规模使用ajax技术的是Gmail.大家都知道,以前的网页提交数据是通过form表单提交的,一提交就要全局刷新,烦得很.虽然后来可以用iframe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但总归是太繁琐了.而ajax则是解决了这个痛点,它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向服务器发送异步请求,获得返回的数据后,再操作DOM来将增量更新呈现在用户界面上,做到无痛刷新.

下面我们来看这段代码,这是一个发送get请求的代码示例,相信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吧!其实这还是一个缩减版的代码,在红宝书第3版中,为了所谓的浏览器兼容性,它还多了一步,即选择ActiveXObject对象中的传入值(我们现在传入的是Microsoft.XMLHTTP,其实还有其他的选项).这个太遥远了,现在来看也没有啥太大意义,只是感概一下以前的老程序员不容易啊.浏览器之间神仙打架,程序员之间凡人遭殃.

function ajax(method, url, async = true){
  let xhr = null
  if(window.ActiveXObject){  // IE5 IE6才有这个对象,是微软独有的,现在基本也没有这俩浏览器了,可以不用管了
    xhr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else if(window.XMLHttpRequest){  // 现代浏览器基本都有这个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 实例化一个XMLHttpRequest
  }
  xhr.open(method ,url, async)  // 启动阶段,请求还没有发送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监听readyState状态变化
    if(xhr.readyState === 4){
      if(xhr.status === 200){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
    }
  }
  xhr.send(null)  // 发送阶段
}
ajax('get','http://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posts/1')

这里我们的请求链接是http://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posts/1,这是一个假数据在线接口(Fake Online REST API).这里给大家安利一个在线工具,jsonplaceholder,它上面有很多的接口,允许我们跨域访问获取一些假数据.这个对于我们平时测试啥的也挺方便的.它也支持多种请求方式,除了最基本的GETPOST,其他的像什么PUT,PATCH等也都是支持的.

open方法有三个参数,第一个参数表示请求方式,第二个参数表示请求的url,一般我们请求自己所属域的时候,写相对路径即可,在请求访问远程链接的时候才写绝对路径.第三个参数就是是否异步,一般都是异步.这里提一点,get请求也是可以带参数的,叫做queryString,它是一个拼接在url中的字符串.如 https://www.xxx.com?name=zhangsan&age=12 这个url中,name=zhangsan&age=12就是这个请求带过去的参数.通过key=value的形式表示键值对,每个键值对之间通过&符号连接,第一个键值对之前则有一个?.这里还要介绍另外一个方法: encodeURIComponent() 这是一个对URI的组成部分进行编码的方法.因为在有效的URL中是不能包含某些字符的,比如像空格之类的.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对空格进行转义,会变成%20.我们来看下面例子:

let str = 'https://www.xxx.com?name=狗子'
let str2 = `https://www.xxx.com?${encodeURIComponent('name')}=${encodeURIComponent('狗子')}`
console.log(str2)  // https://www.xxx.com?name=%E7%8B%97%E5%AD%90

可以看到狗子这两个汉字已经被转义了.

onreadystatechange方法是监听readyState的变化,至于readyState是什么,我们下面会稍微介绍下的.

send方法调用了以后,请求才是被真正的发送出去.此方法里面的参数表示要发送的数据,没有的话我们也要填写null,不然在某些浏览器中可能会报错.下面我们来发送一个post请求

function ajax(method, url, async = true){
  cons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const data = {
    title:'title1',
    body:'body1',
    userId:1
  }
  xhr.open(method ,url, async) 
  xhr.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 设置个请求头呗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监听readyState状态变化
    if(xhr.readyState === 4){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
  }
  xhr.send(JSON.stringify(data))
}
ajax('post','http://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posts')

这里post请求为啥要设置一个请求头? 说实话,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感觉应该和服务器的设置有关.我去查了相关资料,觉得下面的说法最靠谱吧. 因为不加这个,服务器很有可能无法获取到我们发送的信息.我们设置此内容可以确保服务器知道实体中有参数.

readyState状态值

这个表示的是ajax请求的状态值,即一个ajax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无论访问是否成功都将响应.大家可以在上面ajax函数的onreadystatechange事件中打印readyState,并将请求链接随便改成一个不存在的地址既可证明.

  • 0 表示请求未初始化 刚开始就是这个状态,还未调用open()方法
  • 1 启动 此时已经调用了open()方法
  • 2 发送 此时已经调用了send()方法
  • 3 请求接收中 此时已经接受了一部分数据
  • 4 请求完成 数据接受完毕

这几个状态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不必强行记忆.我们主要关心的状态4,就是此时响应体已经下载完毕,我们可以获取响应体的内容了.通过xhr.responseText来获取,responseText获取的是字符串形式的响应数据.另外还有一个responseXML获取的是XML形式的响应数据,我就没用到过,不去管了 (PS: 虽然感觉没有记住全部状态码的必要,但我以前在学的时候,还是顺带着记忆了一下.我是把发送请求比作是发射火箭的过程,0就是发射前准备阶段,1就是把火箭推出来了,但还没有发射.2就是按下发射按钮,火箭接收到发射命令,起飞了.这里ajax中的调用方法也是send,很形象.3就是火箭升空后返回一些数据的过程,比如高度,速度,燃料情况等,4就是火箭已经进入太空,该返回的数据都返回了,一切正常,大家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了.就好像火箭发射,肯定会经历这几个阶段,ajax也一样,都会经历上面的阶段.)

HTTP状态码

http状态码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像我们最常见的200,表示请求成功了,304表示使用缓存,404表示请求资源不存在以及500一般表示服务器错误等.http状态码有很多,但我们平时使用的估计也就10种不到吧.通常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

  • 1xx 信息响应类
  • 2xx 处理成功响应
  • 3xx 重定向
  • 4xx 客户端错误
  • 5xx 服务器错误

具体所有的细节,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

load事件

Firefox最早引入的一个事件,用来代替readystatechange,因为此时的readyState已经变成4了.

xhr.onload = function(){
  console.log(xhr.readyState)  // 4
  if(xhr.status === 200){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
}

除了load事件以外,XMLHttpRequest 2级中还实现了很多其他事件.具体可以参考MDN.

CORS(跨域资源共享)

全称是Cros-Origin Resource Sharing,跨域资源共享.因为浏览器的同源策略,同源策略中的其中一种即是XMLHttpRequest同源策略,它禁止使用XHR对象向不同源的服务器地址发起HTTP请求.一般情况下,只能访问同源的资源,同源指的是协议(protocol),域名(host),端口(port)等都相同.

对于CORS的介绍,红宝书中是这么说的.它是一个W3C标准,定义了在必须访问跨域资源时,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应该如何沟通.其背后基本思想,就是使用自定义的 HTTP头部让浏览器与服务器进行沟通,从而决定请求或响应是应该成功,还是应该失败.

传统的跨域请求的解决方案基本就是JSONPiframe.而现在要允许跨域访问,一般我们需要设置Access-Control-Allow-Origin,这是HTML5中定义的一种解决资源跨域的策略.需要浏览器和服务器同时支持.比如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这里的*表示所有域都能访问,如果只允许某个特定域访问的话,则设置如下:Access-Control-Allow-Origin:http://www.xxx.com,表示只有http://www.xxx.com这个网址下的可以正常访问该服务器,对于其他没有该标识的域则会提示禁止访问.当服务器返回的资源中加入了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头标识后,浏览器才允许跨域访问.我们来看下jsonplaceholder返回的响应头信息
response_header
当然还有一种解决跨域问题的方案就是使用代理服务器,现在我们公司项目都是前后端分离的,在vue项目中,基本都自带了http服务器.在配置项中的proxyTable中进行设置即可.

总结

其实现在基本不太会有人还在项目中使用原生ajax了.大部分人用的应该还是jQuery或者Axios等.我们今天讲原生ajax,主要还是为了巩固下相关知识点.我上面讲的东西,相信大家当初应该都学过,只是时间久了可能会忘,所以今天我们只是回顾下.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