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配置文件为redis.conf,配置文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分别是:
1、GENERAL
参数名 | 默认值 | 含义 |
daemonize | no | redis是否作为守护进程来运行,默认不运行为守护进程。 |
pidfile | /var/run/redis.pid | 如果redis作为守护进程来运行,会将进程的pid写入pidfile所指定的文件中 |
port | 6379 | redis所监听的端口号,默认为6379 |
tcp-backlog | 511 | 此参数确定了TCP连接中已完成队列(完成三次握手之后)的长度, 当然此值必须不大于Linux系统定义的/proc/sys/net/core/somaxconn值,默认是511,而Linux的默认参数值是128。TCP连接中已完成连接的大小是取tcp-backlog和somaxconn两者的最小值, 所以如果要调大的话必需修改内核的somaxconn值。这个参数即为调用listen()函数时指定的backlog。 |
bind | 0.0.0.0 | 配置允许连接redis服务器的IP,默认全网可以连接。 |
timeout | 0 | 客户端空闲N秒后服务器关闭连接,0表示禁用该机制。 |
tcp-keepalive | 0 | 用来定时向client发送tcp_ack包来探测client是否存活的。默认不探测,官方建议值为60秒。 |
loglevel | notice | 日志级别,可以设置为: debug:适用于开发和测试环境,记录非常多信息 verbose:记录很多无用信息,但不像debug那样混乱。 notice:记录生产环境中可能用到适当的信息。 warning :只记录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信息 |
logfile | "" | 设置日志文件,如果为空日志则写到标准输出流 |
databases | 16 | 设置默认的数据库个数,默认为16 |
2、SNAPSHOTTING
参数名 | 默认值 | 含义 |
save | 900 1 | 服务器在900s内对数据库进行了了至少1次修改,BGSAVE命令就会被执行。 |
save | 300 10 | 服务器在300s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次修改,BGSAVE命令就会被执行。 |
save | 60 10000 | 服务器在60s之内对数据库进行了至少10000次修改,BGSAVE命令就会被执行。 |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 yes | 在持久化过程成如果出现错误是否停止向redis写入数据。 |
rdbcompression | yes | 是否在持久化的时候使用LZF方式压缩字符串对象。 |
rdbchecksum | yes< |